王延軍
?
地市黨報如何發揮輿論引導推動作用淺議
王延軍
邢臺日報社,河北邢臺054001
當今,傳播手段日益多樣便捷,形成多元、多樣、多層、多變的輿論場,考驗著新聞媒體駕馭復雜形勢、加強輿論引導的能力。新聞媒體要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有所作為,必須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不斷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必須主動適應新變化,以改革精神創新觀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使新聞宣傳工作更加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進而不斷提高輿論引導的權威性、公信力、影響力。
地市黨報;輿論推動;服務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善于運用媒體宣講政策主張、了解社情民意、發現矛盾問題、引導社會情緒、動員人民群眾、推動實際工作。新形勢下,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新聞宣傳工作,這對新聞媒體如何更好地履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等責任和使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當今傳播手段日益多樣便捷,形成多元、多樣、多層、多變的輿論場,考驗著新聞媒體駕馭復雜形勢、加強輿論引導的能力。新聞媒體如何積極應對、有所作為,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尤其是地市級新聞媒體,根在基層,身在一線,所面臨的挑戰最為直接且不容回避。
近年來,《邢臺日報》通過開展《建設經濟強市美麗邢臺》《行進邢臺·精彩故事》《邢報觀察》《邢襄群英譜》《開展“三比一爭”優化發展環境》《民生連心橋》等大型主題宣傳活動,較好地助推了全市重點工作的開展和人民群眾關心問題的解決,為推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持。
《邢臺日報》編輯部定期召開編務會、策劃會,對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進行集中學習研究,在此基礎上制定出詳細周密的宣傳報道方案。力求宣傳戰役的針對性,認真謀劃新聞宣傳的切入點、突破口,并根據形勢的變化不斷改進創新;力求宣傳戰役的科學性,準確把握開展新聞報道的時機、節奏和力度,抓住重點,突出特點,打造亮點;力求宣傳戰役的實效性,動員方方面面的資源和力量,積極構筑強大的輿論場,督導推動重點工作的順利開展。
著眼于鞏固和擴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2015年新春伊始,邢臺市委作出決定,在全市開展“三比一爭”活動,即縣市區比好、比快、比強,爭進位;市直部門比服務、比風氣、比亮點,爭貢獻,推動邢臺實現科學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
大事看黨報。《邢臺日報》編輯部對“三比一爭”活動報道進行安排部署時,反復強調加強策劃,要求采編各部室在聚焦活動“堅持服務群眾,加快發展;堅持突出重點,以上率下;堅持問題導向,較真碰硬;堅持真抓實干,務求實效”原則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新聞資源,打一場“立體化、規模化”新聞宣傳戰役。同時要注意,新聞輿論帶來的影響具有雙重性,即積極性和消極性。這就要求我們在報道難點時不增添處理問題的難度,報道焦點時不增加讀者的焦慮[1]。
編輯出版部門精心策劃了《開展“三比一爭”優化發展環境》和《“三比一爭”故事匯》兩個頭版欄目,聚焦視野各不相同:前者注重“面”,即某一方面或某一領域的整體情況,先后刊發《市建設局:開通網上預審平臺》《威縣創新“用工服務110”解兩難》《達活泉街道推行社區 錯時服務》等欄目稿件50多篇;后者注重“點”,即某一點位發生的新變化,折射活動開展的實際成效,先后刊發《急事急辦 當天取證》《網上審批讓服務零距離》《工作人員跑了一趟 企業開工提前5天》等現場寫真式稿件30多篇。
在做大做強頭版欄目的同時,我們根據“三比一爭”活動不斷引向深入的實際,組織推出理論文章、研討會發言摘登等專版,并對各縣市區和市直各單位涌現出的典型經驗和做法作剖析式深度報道,在重要事件節點推出階段性綜述報道,從而形成了多角度、立體化新聞宣傳格局,凝心聚力、提氣鼓勁,為活動開展營造出濃厚輿論氛圍。其規模之大、密度之高、聲勢之響,不僅在全市上下引發強烈反響,也引起了全省新聞界的高度關注。
相對于宣傳報道活動而言,西方新聞學者也認為,新聞的讀者也是為了在白紙黑字的文章中發現意義[2]。新形勢下,我們的新聞媒體要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中有所作為,必須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不斷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邢臺日報》跳出“泛社會熱點”的小圈子,緊緊圍繞黨委、政府階段性重點工作,集中優勢兵力打大仗,做到重點工作推進到哪里,新聞宣傳就跟進到哪里、聚焦到哪里,形成不間斷的輿論強勢,促進重點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太行山區是中國最為貧困、生態最脆弱的地區之一,也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一個時期以來,邢臺市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把推進太行山區綜合開發作為農業發展、生態治理、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探索出不少先進經驗。2015年7月,《邢臺日報》編輯部獲悉,河北省山區綜合開發現場會議將在邢臺舉行。編委會敏銳地意識到,這既反映了省委、省政府對邢臺山區綜合開發工作的高度肯定,更是借勢推動這項工作邁向更高水平的良機,于是策劃了《綠水青山富太行》系列戰役性報道。
主創人員提前與政府相關部門溝通聯系,對各地生態經濟示范區反復篩選,從中選出10個最具特點、最有推廣價值的先進典型作為報道對象。編輯部選派骨干記者組成報道小分隊,分赴10個生態經濟示范區蹲點采訪,在掌握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后精心撰寫稿件。稿件成型后,編輯部繼續精心打磨,在標題制作、文章結構、語言風格等方面反復推敲。7月13日至8月19日,《南溝村:尾礦庫變身“花果山”》等10篇報道先后在頭版突出位置刊發。同時5版《視點》欄目同步聚焦,以“深度報道+圖片新聞+記者點評”的形式作剖析式解讀。
主題聯動、版面聯動形成強大的聚焦效應,使全市上下更加了解市委、市政府以山區綜合開發為抓手,力求實現山區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動探索和實踐,從而凝聚起快速推進的強大合力。
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的引導推動作用,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只有主動適應形勢的新變化,以改革創新精神做好工作,才能進一步創新觀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使新聞宣傳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不斷提高輿論引導的權威性、公信力、影響力。
對黨報來說,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可謂題中應有之意[3]。近年來,隨著“八項規定”逐步深入人心,反對“四風”日漸成為常態,“兩個責任”不斷深化,讀者對黨風廉政建設報道形式單一時有批評。2015年,《邢臺日報》編輯部組織編輯記者進行深入研討,敲定從圍繞“四個全面”,切實加大黨風廉政政策宣傳力度;立足邢臺實際,報足報好我市黨風廉政重點工作;面向基層一線,反映各地黨風廉政建設的新探索、新實踐;側重舉案說法,對黨風廉政建設報道進行全面改進和持續加強。
實踐中,《邢臺日報》圍繞主題宣傳做到“頂天立地”。一方面,全面、深入地報足、報準方針政策、決策部署、工作安排;另一方面,又注重發現和挖掘基層實踐,用好“微道理”,解讀“大政策”,推出了《內丘縣督考合一推進極效服務》《橋西區開通“優化環境直通車”28家重點企業負責人被聘為監督員》等一批接地氣的新聞報道,在讀者中產生了很大反響。
在報道形式方面,注重多樣化,既有《為正風肅紀提供制度保障——全面深化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述評》《聚焦全國兩會 2015年中國反腐七大看點》這樣“高大上”的深度、解讀類報道,又有《堅定不移地懲治腐敗》《嚴明法紀培樹良好的黨風政風》《努力形成作風建設新常態》等針對地方實際的系列評論文章,還有《巨鹿上演〈情系法網〉廉政大戲》《平鄉縣開展廉政屏保設計賽》等“短平快”的身邊鮮活新聞。此外,《邢臺日報》還與市紀委聯合定期推出廉政專刊,開辟“畫廉明紀”專欄,推出系列廉政漫畫;不間斷刊發落實“兩個責任”“倡廉潔 樹清風”公益廣告。據統計,2015年《邢臺日報》共計刊發黨風廉政建設稿件316篇,在全省地市報中名列前茅,起到了地市級黨報應有的引導推動作用。
[1]劉行芳,劉修兵.新聞編輯原理與實務[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2]蓋伊·塔奇曼.做新聞[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
[3]中共中央宣傳部干部局.新時期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6.
王延軍,邢臺日報社。
G2
A
2096-0360(2016)12-0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