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悅
?
微信出版的特點及建議探析
劉悅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北京100038
微信出版是一個新生事物,伴隨著微信的快速普及,結合新科技,微信出版也應運而生。文章主要探討微信出版的特點及建議。
微信出版;新科技
微信是騰訊公司推出的以智能手機、iPad為工具,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現已經成為一款非常強大的社交軟件。“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經覆蓋中國90%以上的智能手機,月活躍用戶達到5.49億,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超過20種語言。此外,各品牌的微信公眾賬號總數已經超過800萬個,微信支付用戶則達到了4億左右。”①
微信出版在微信的使用浪潮中開始找到自己的領地,出版者紛紛建立自己的微信公眾號。筆者以“出版社”為關鍵詞搜索公共微信賬號,微信認證用戶已達到400多,相比2013年的“相關用戶超過百位,而微信認證用戶仍顯不足”②的數據,已是翻天覆地的變化,足以說明各家出版機構對微信工具的重視程度,他們將傳統的出版內容引入微信出版,它從傳統出版到自出版、眾籌出版,從傳統讀者到用戶到廣大的手機用戶,實現了微信出版的革命。
2.1微信出版的特點
1)用戶的絕對選擇權決定了出版者推送的信息的有效性。當閱讀者按照自己的意愿,有選擇性地添加微信公眾號時,就表明自己愿意接受該微信公眾號發送過來相關信息。若不喜歡相關微信公眾平臺,可隨時取消訂閱,擁有絕對的選讀權。該微信公眾平臺根據閱讀者的喜好將文字、圖片、聲音等信息及時、立體、推送到對方手機,實現閱讀者和出版主體推送信息的準確對接。這種一對一的傳播,相比電視、報紙等其他傳統媒體的傳播,顯得更有針對性,信息傳播更加有效。
2)微信出版的主體已不再是擁有傳統出版資質的出版社,還可以是文化公司,乃至是個人。微信出版一改傳統出版對出版主體的限制,從專有的出版人變成了擁有智能手機的任何使用者,包括出版社、文化公司、個人等,徹底消除了出版的門檻與邊界,搭建起了作者與讀者、文化公司與終端閱讀者之間溝通的平臺。越來越多的出版社、文化公司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推薦、宣傳圖書,越來越多的作家選擇利用微信推送文章。可以說微信出版蓄勢待發。
一些走在文化出版前沿的出版單位,例如《時尚先生》雜志將最新的內容通過微信進行宣傳,提供高清圖片下載、部分精彩文章試讀等增值服務,也通過“每日提問”等互動活動,一方面與讀者進行很好的互動,并成為新的宣傳推廣渠道,也在逐漸摸索新的盈利模式③。
3)微信出版由于只能在移動設備上閱讀,注定不可大篇幅出版,因此短小、精悍的文章更容易吸引讀者閱讀,定價也更靈活。
2.2微信出版的內容
微信出版的內容包括轉載類、原創類或混合類。
轉載類,即出版內容非原創,而是摘錄、推薦其他媒體的內容,這是很多微信平臺大多采用的形式。
原創類,即由出版者自行創作、編寫、組織翻譯或接受他人的投稿。此時出版結構就可能發生巨大的變化。眾所周知,紙質圖書的出版必須由具有資質的出版社出版,而微信自出版則繞開了這一規定,可以由微信平臺采取收費的形式,根據微信讀者的喜好決定在該平臺上刊登電子圖書、雜志、音像作品。這類作品非常適宜微信自出版,可以是文字、視頻、歌曲、有聲讀物等。從2013年起,相當多的以會員制形式存在的微信自出版開始遍布互聯網出版,一些大牌的娛樂明星、網絡作家及其他社會知名人士由于微信公眾號擁有相當數量的粉絲,逐步出現采取付費閱讀的形式來推送內容。
例如,《微雜志》運營方曾經對《搖的是你,不是寂寞》一書進行數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0%的用戶愿意付費10元續訂該微書,部分用戶表示,10元價格略高,如果價格相對合適,則愿意付費。若《微雜志》的粉絲數量最高為22萬,如果70%的用戶每人支付10元進行閱讀,那么該小說將為《微雜志》賺取約154萬元④。
混合類,是指既有原創內容和轉載內容并存。出版單位應該有自己專業的觀點、態度,積極推送行業前沿動態和成果,培養忠實讀者。比如轉載作者的精彩講座,這些講座既能引入一些新的觀點,又能起到印證或宣傳期已出版圖書的作用。又如編輯在策劃、編輯等環節的感想與心得,作者寫稿,審稿等過程中的種種花絮,這些內容因為有態度、有生活氣息、貼近社會或生活而產生不一樣的魅力。因此,傳統出版社應該鼓勵編輯創作、轉載這類文章,分享出版信息,建立品牌出版縮小出版社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形成良好的互動。
出版業從傳統紙質圖書出版開始,正在經歷數字出版的大潮,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夯實本業,尋找新的適合自己的出版模式,是值得傳統出版業深思的問題。
筆者認為:微信作為一款交流工具,它提供的是一個具有態度的互動平臺,但隨著微信出版的發展,微信已不局限于原來的功能,自出版的出現創造了新的出版模式,甚至是新的盈利增長點。
1)做好公眾賬號推廣和內容建設工作。出版社應主動申請微信公眾號,進行認證,選擇成為服務號或者訂閱號。并在圖書的封底印刷公眾賬號二維碼,方便用戶搜索和掃碼,如此一來既進行了品牌推廣,又能獲得更多的關注。出版社在選擇微信名稱、頭像、個體信息、位置簽名的設置、微信推送內容、語言風格時應具備獨特個性,以自己的出版方向為主線,表達出版社的性質、特點和出版宗旨,形成穩定的風格。在內容建設上,無論是轉載類、混合類還是原創類,出版機構作為社會的內容提供者、知識的傳播者和文化的把關者,提供給讀者精神食糧,更應該認真負責地為關注者遴選、編輯有益的內容⑤。通過微信發布出版信息,通過文字回復、語音互動、贊、評論等方式對關注者的需求及時回應,認真維護出版社與其之間的關系,打造一批品牌的忠實讀者。
2)充分利用平臺優勢和作者優勢,根據點擊率和搜索率,進行數字挖掘,開發大眾感興趣的選題和話題。電子圖書的開創者亞馬遜利用平臺優勢,成功進行了數據挖掘。選定一個德國作者的處女作,一本歷史小說,買下版權,找人翻譯,然后出版。在沒有拿到任何傳統的專業書評的情況下,賣出25萬本。
3)要在法律的框架內進行微信出版工作,避免侵權糾紛的發生。這類問題主要來自于轉載類作品,不論紙質圖書還是電子書、微信推送內容,都是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如果不按照著作權法的規定來轉載,極易發生著作權糾紛,輕則賠禮道歉,重則嚴重損壞出版社的形象,并承擔巨額賠償。
對出版社而言,微信出版既是機會,又是挑戰。微信出版不能代表未來的發展方向,也不可能完全替代傳統出版。但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微信出版擴大了傳統出版業的主體范圍,又對數字出版業進行了延伸。它具有獨特的付費閱讀、延伸閱讀、重視出版者和讀者之間的關系認同和情感互動,善于根據網絡的大數據,挖掘現有選題。不得不說,對傳統出版社而言,贏得了微信出版,就贏得了讀者資源。
注釋
①引自百度百科對微信的解釋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C0hUygLPprKkKtDYQHEsJzcU0x7ASZhFCUxKKznOtZlwaOYrMDuqtTkgdZ_qef8mGFKBATCSY8t3wFdNS2KG0SCPzlZuf5_PsFqVtfwge#reference-[1]-15145056-wrapvv.
②李輝、王青:《出版企業的微信營銷策略分析》,載《科技與出版》2013年12期。
③王鐘雄:《微信或將推動數字出版新革命》,載《出版廣角》2013年8月。
④宋浩:《微信出版的特點及問題探析》,載《新媒體》2015年第12期。
⑤陳艷:《圖書出版的微信營銷》,載《出版參考》2013年第11期。
劉悅,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G2
A
2096-0360(2016)12-00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