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禮剛
森林資源開發與保護機制建設的思考
何禮剛
(安順市西秀區國營甘堡林場 貴州安順 561000)
可持續發展要求森林資源開發與保護機制協同運行,為社會資源利用構建科學的保護機制,進而滿足了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需求。資源開發與保護機制建設中,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及時掌握區域資源規劃標準,提出符合本地區森林資源的保護機制。據此,本文展開分析。
森林資源;開發與保護;建設;思考
傳統森林資源開發中缺少保護機制,“重開發、輕保護”思想約束了資源利用率,不利于地區資源戰略模式的可持續進行。基于森林資源開發與保護機制下,要從多個角度實施資源規劃體系,維持森林資源利用模式的穩定性,這就必須做好開發與保護的雙向改革工作。
以森林資源為對象的開發和利用即森林資源開發利用。森林群落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名目繁多的野生木本與草本植物、野生動物與微生物以及各種礦產資源。森林群落猶如一個綠色寶庫,源源不斷地為人類提供木材、燃料、食物、藥材以及其他工業原材料。森林資源開發利用的程度取決于科學技術的進步、經濟發展的速度和經濟實力,以及對森林經營、開發、利用的方針政策。
2.1 服務原則
近年來,國家對農業經濟提供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廣大農民參與到森林種植行業,進一步優化區域產業經濟結構。森林種植是農業經濟的主要構成,在保持現有種植規模下實現效益增收,必須依賴于先進的森林服務體制,從技術條件開始進行升級改造,才能全面實現收益服務管理改革與發展。因此,鄉鎮林業服務站點要做好自身的調配工作,以“扁平化”管理思想為中心,不斷落實新型林業服務管理平臺。
2.2 發展原則
森林行業在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號召廣大農民參與森林種植活動,全面提高了鄉鎮地區居民收入水平。同時,鄉鎮林業業面臨著技術推廣問題,尤其在資源保護推廣方面存在體制缺失問題。為了進一步保障鄉鎮林業經濟發展,應重視資源保護推廣與服務體系改革進程,幫助行業建立更加優越的發展環境。
2.3 創新原則
新時期國家對鄉鎮地區產業建設給予扶持,引導鄉鎮地區積極發展產業經濟,帶動地方“脫貧致富”。從現有產業模式來看,林業是鄉鎮地區重點建設行業,每年在地方經濟收入中占有較大比例,成為推動鄉鎮現代化建設不可缺少的部分。資源保護是保障鄉鎮產業規劃的基本條件,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國鄉鎮森林保護技術推廣存在諸多難度,必須要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革對策,才能保障林業經濟穩步發展。
3.1 做好防治工作
森林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重點工程,搞好森林規劃與改造提高了森林資源利用率,確保區域森林調度發展的均和新。資源保護是森林系統不可缺少的構成部分,利用防護設施實現資源改良與發展,加快了資源綜合分配與利用機制建設。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絲毫不能松勁。地域的森林資源防火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多年來,地域一直是林業系統的先進單位,成績面前我們要做到不驕傲、不松勁,一絲不茍地抓好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繼續保護良好的態勢。
3.2 控制資源開發
鑒于資源保護結構的特殊性,現場保護要做好多方面的管理工作,從質量與安全角度采取針對性措施,維持資源結構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因此,保護單位要做好森林工程規劃與管理設計,提前布局切實可行的資源保護管理方案,減小森林事故的發生率。重視山林矛盾調處化解和加強巡山護林工作,確保林區社會穩定和生態安全。此外,林業采伐也應按照砍大留小、砍成留幼、砍密留疏原則,進行科學采伐,不進行煉山造林。要逐年減少采伐量,逐步擴大造林。同時,采伐區應按科學定位不得超過45畝,采伐區之間距不得少于200m。
3.3 打擊違法開采
設置符合現場區域情況的資源布局方案,提高森林資源規劃與改造效率,避免傳統管理模式造成的不利影響。倡導“以人為本、質量為先”的工程管理模式,貫徹資源保護技術理念,這些都是保證資源保護現場質量的關鍵。嚴厲打擊破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打防結合、標本兼治”的要求,密切協調,認真履職,加強檢查,嚴格管理,確保地域森林資源安全。對假借探礦名義,亂挖、亂採礦石,破壞山體、森林植被和河道的行為,要嚴厲懲處。禁止再開礦山。
3.4 完善保護機制
對于現有的保護管理體制,要及時做好相關的調整工作,采取責任制、監督制、管理制等特點,逐一落實相應的技術管理體系,這些都是加快資源保護改造效率的關鍵,也是體現項目規劃與發展目標的重點內容。建立森林資源保護責任制。①要建立森林生態環境保護協調機構。形成聯動機制,定期召開協調機構成員會議,分析形勢,協調部門采取聯動措施,解決存在的問題;②要落實保護責任制,各級各部門要明確責任目標,層層落實森林資源保護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形成有效的保護責任機制體系。各基層林業部門工作人員要分片包干、各負其責,建立護林隊伍,加強巡查,責任到人。
3.5 推廣先進技術
森林保護管理要做好組織工作,結合現場人力、物力、財力等三大要素,進一步落實資源保護管理需求,提出切實可行得到技術管理方案,確保開發驗收質量符合標準要求。我國鄉鎮森林經濟發展面臨著諸多機遇,一方面國家政策扶持產業調整,另一方面畜禽種植配套設施日趨成熟,這些都是促進森林保護技術推廣的客觀因素。針對早期技術推廣體系存在的問題,鄉鎮地區要加快森林保護技術推廣力度,為廣大種植戶或企業提供優質的技術服務體系,綜合提高畜禽種植經濟的收益水平。
4.1 資源配置
對現場保護發現的異常問題,及時組織人員前往現場檢查及處理,以免資源運行后出現安全隱患,提高了森林資源結構的穩定性。按照技術標準采取管理措施,協調現場保護作業流程的標準性,提高資源保護效率,從而實現森林資源調度的最優化,發揮森林系統建設的可利用價值。
4.2 科學種植
隨著我國林業總產值持續增多,各地區森林種植業日趨興起,種植戶人數、種植規模等均有很大的改進。科學技術是一個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無論是個體種植戶或規模種植企業,必須在防護技術保障前提下,才能實現產業收益增長。對于林業來說,資源保護是影響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森林保護技術體系缺失造成行業損失,破壞了整個產業結構的穩定性。
4.3 戰略轉型
從發展內涵來說,可持續發展是指社會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維持社會、資源、環保之間的生態化發展,構建符合當代社會趨勢的新模式。具體來說,可持續發展要考慮各種資源開發與利用需求,考慮區域資源布局對經濟事業的戰略指導作用,這樣才能提高社會資源綜合利用率,減少人類社會發展造成資源浪費問題。
總之,科學經營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最大限度地保持和發展其多種功能與效益,對全人類,尤其對少林缺材的中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未來,我國必須加大森林資源開與保護機制建設力度,從多個方面實施科學的資源戰略方案,國家積極參與森林資源調控建設,群眾積極參與林業種植發展,共同構建生態化資源利用體系。
[1]馬繼剛,楊春和.淺談森林旅游的開發[J].昆明大學學報,2015(02).
[2]吳章文.森林旅游區生態環境研究[J].林業科學研究,2015(06).
[3]鄧光玉,王兆君.我國森林旅游資源開發和保護對策探討[J].中國林業企業,2015(06).
[4]李若凝.森林旅游資源保護與管理對策研究[J].林業經濟問題,2015(01).
[5]應月芳,謝雨萍.淺談浙江森林旅游的開發與21世紀發展趨勢[J].社會科學家,2013(06).
F326.2
A
1004-7344(2016)31-0209-02
2016-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