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紅雪
關于戲曲服裝的審美內涵分析與角色特征探討
韓紅雪
(周至縣藝術職業學校 陜西周至 710400)
隨著中國文化的不斷流傳,戲曲作為一種典型的中華文化被流傳下來。傳統的戲曲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非常重視,特別是戲曲的服飾更是別具特色,現實出了獨特的審美內涵和角色特征,本文主要分析戲曲服飾的發展過程,戲曲服飾的類型,戲曲服飾的審美內涵和戲曲服飾的角色特征,以找出戲曲服飾的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促進戲曲服飾的發展,使戲曲文化能夠得到長遠的發展。
戲曲服飾;審美內涵;角色特征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服飾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它具有豐富的物質和精神特質,人們根據自身的生活特點、色彩喜好、宗教觀念等設計出符合要求的服飾。戲曲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服飾更是具有精美絕倫、絢麗多彩的特點。戲曲服飾對于塑造一個戲曲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它要符合這個角色的身份、性格、職業、年齡、生活習俗、時代特色、情景條件等,追求寫意藝術和抒情藝術,達到形式和意境都比較美的效果。在中國的服飾文化中,戲曲服飾留下了寶貴的財富,為現代服飾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提供了豐富的靈感。
我國傳統的戲曲服飾成為“行頭”,它屬于寫意藝術,是將比較生活化的服飾通過一定的設計和發展,成為具有一定藝術特點的表演服飾,它具有物態化的特點,同時又具有美學中的律動性、符號性、程式性、裝飾性等特點,是戲曲服飾的發展具有其獨特的特點。隋唐時期的戲曲服飾主要是歌舞雜戲的服飾,在民間和宮廷中會根據不同的需求不斷的發展和改變。宋代的戲曲服飾形式和色彩都比較豐富,有了很大的進步。元代的戲曲類型是雜劇,它是我國戲曲發展的新篇章,因此元代的戲曲服飾的發展也得到的很大的積累和發展,主要包括歌舞服飾和根據雜劇中的人物特點制定的相關服飾的規定。明代時期戲曲服飾的發展趨于完備狀態,根據不同的角色特點制定出不同的戲曲服飾。清代時期的戲曲服飾會根據人物的身份、性格、年齡等因素來制定,并融入當地的相關戲曲特點,使戲曲服飾的發展更加具有藝術性。
戲曲服飾的類型主要有四種,分別是生、旦、凈、丑,這四種各自都有自身的特點。生是除了凈和丑之外的男角色,它主要根據人物的身份、性格、年齡等特點來進行角色的劃分,有老生、小生、娃娃生、武生等。旦是指戲曲中的女性角色,如青衣、花旦、刀馬旦、武旦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青衣,她要表現出嚴肅、端莊、正派的特點。凈是指品質性格比較突出的男角色,通過特定色彩的臉譜來進行描述,如紅、白、黑等,俗稱“大花臉”,丑是在鼻子上畫出一塊小白粉,如文丑、武丑。總之,戲曲服飾通過服飾塑造人物形象,來區分扮演角色的特點,具有藝術性和規范化,隨著角色的不斷變化,戲曲服飾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3.1 寫意性
在戲曲的表演中,演員的服飾需要同時具備形和神的兼顧,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求神似,即表演者要具有角色設置的神韻,對于戲曲中的形似主要指的戲曲服飾。它要求具有生活化向藝術化的轉變,不能單純的表現生活化的服飾,也不能一味的夸大服飾的作用,要使服飾能夠襯托出人物的神韻,這就是戲曲服飾的寫意性。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戲曲表演中,服飾上通常帶有水袖,這是對表演的夸張表現形式,具有寫意美。它具有從無到有、從短到長的發展過程,更是表現出了戲曲的舞蹈表演形式,因此,在戲曲中水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翎子是戲曲中在頭上插的兩根長錐雞翎,它色彩鮮艷,具有裝飾性和表現演員韻律、心理和節奏的作用,如演員的喜悅、憤怒、焦慮,刻畫演員的性格和感情特點,具有戲劇性效果。
3.2 夸張性和裝飾性
戲劇服飾的表現形式具有夸張性和裝飾性,最突出的表現是色彩和圖案。中國服飾的發展具有很長的歷史,它的色彩和圖案也是別具特色。戲曲服飾也受到中國服飾的影響,對色彩和圖案的應用非常講究,并對具有一定程度的夸張。設計人員通過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設計出了符合人物要求的戲曲服飾,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戲曲服飾的圖案具有精美的紋樣,它將傳統的圖案刻畫在服飾上,來表達鮮明的特點,隨著戲曲服飾的進一步發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圖案特色,艷麗的顏色和完美的造型,運用夸張的表現方式來表達出豐富的形象特點,并具有一定的隱喻性。
3.3 符號感和形式美
戲曲服飾不具有寫實性,它一般都和真實的生活有一定差距,它追求的是藝術上的真實,已達到一定的美感。如戲曲中的乞丐同平常話劇、電影、電視劇中的乞丐破衣爛衫的形象是不一樣的,他們的穿著通常都非常的體面,俗稱“富貴衣”,他表現了一個乞丐的身份,又能表達出它的獨特性,這就是典型的形式美的表現。如戲曲中的窮酸書生也是穿著比較體面,并有一定的書卷氣息。戲曲中的家丁、農民、丫環等都會看起來相對比較體面和光鮮。戲曲中的王侯將相更是穿戴具有詩情畫意、美輪美奐,這些也都是戲曲中所追求的形式美。戲曲中對于不同身份、家庭、背景的女子穿著更是千差萬別,總之,最主要的審美特點就是要體現戲曲服飾的形式美。
戲曲的主要藝術特點是表現不同人物形象特點,它在表演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形象都具有意象化,它是通過寫意的形式來進行抒情。戲曲服飾具有寫意性,它通過制造意象化的人物形象,來實現對藝術的表現,具有很強的藝術化符號和詞匯,如戲曲中比較經典的角色,諸葛亮、項羽、張飛等,他們的裝扮模式是比較固定的,它所表現的是戲曲中人物形象的精神面貌,而不是單純的表現出人物的身份和情境,要創造出生動形象的、傳神的意象化人物。如水袖體現的是戲曲服飾的意象美,它具有夸張的表現形式,并且還都是虛構出來的,它不僅能夠利用演員表現出自身的表演水平,還能提升這個角色的精神世界,展現出一個演員的形體特性,意象美表現的更為奇妙。總之,戲曲服飾的角色特征是非常獨特的,它是戲曲藝術不斷發展和提煉的結果,它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穩定的戲曲表演藝術特性,并且將戲曲藝術結合形成一個整體,促進了中國戲曲的發展。它將歷代服飾的發展特點進行一定的分析和總結,設計出更符合戲曲角色的、能夠抒發人物情懷、陶冶人物情操的戲曲服飾,并在戲曲中不斷的創新和變革,促進戲曲服飾的發展能夠和戲曲的特點有機的配合,促進中國戲曲的美學發展。
綜上所述,中國戲曲作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需要我們繼承和發揚的。戲曲服飾具有獨特的美學特性,需要我們不斷的研究和發現,增強對戲曲服飾這一高雅藝術的進一步發展,保證戲曲服飾能夠促進戲曲人物形象的刻畫,并與表演融為一體,將服飾發展中的精華進行提煉,將其運用到戲曲服飾中,實現戲曲人物靈魂的陶冶、精神的美化,促進戲曲藝術的多元化發展。本文主要對戲曲服飾中的審美內涵進行了分析,并探討了戲曲服飾的角色特點,希望能使戲曲服飾的發展更能符合戲曲人物的特性。
[1]羅桂蘭.戲曲服裝的審美內涵與角色特征[J].人文天下,2016,10:62~63.
[2]陳治華.中國傳統戲曲服飾元素在當代服裝設計上的運用[D].陜西師范大學,2014.
[3]王曉同.戲曲服裝的審美內涵與角色特征[J].戲劇之家,2015,05:47~48.
[4]楊蕾.古代戲曲色彩考論[D].河南大學,2013.
[5]冷鑫.戲曲行當審美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15.
J816
A
1004-7344(2016)31-0295-02
2016-10-19
韓紅雪(1970-),女,舞臺技術員,大專,主要從事戲曲服裝的審美與內涵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