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錚 (廊坊市圖書館 065000)
廊坊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支點地位
杜錚(廊坊市圖書館 065000)
從公共文化服務的現狀和廊坊市公共文化服務的實際情況出發,闡述了圖書館設施建設、服務水平、人力資源、經費保障等多個方面的實際情況,突出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支點地位。
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支點地位
2016年度廊坊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016062,課題組主持:杜錚,課題組成員:侯淑軍楊曉春王思琮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囊括了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文化活動服務開展、社會文化的參與度以及生活中涉及精神享受的多種方面。圖書館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打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支點地位,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充實框架。目前,圖書館服務體系形成了如下的現實狀況:
——模式多樣,風格迥異。圖書館服務體系是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已形成了多種特色的服務模式。如:蘇州圖書館與區政府、街道辦事處的相關合作模式;“以技術為支撐、以政策作保障、以管理見效益”的東莞圖書館實施模式;嘉興多方投資建設圖書館模式等多種多樣的建設模式等。
——經驗交流,多層探索。發揮圖書館的公共文化服務需要借鑒各地的文化經驗,建立以文化生活為基礎的公共圖書館。在國外,墨爾本將圖書館定義為一個人們提供各種文化服務的公共文化空間,通過發揮圖書館在全開放空間的基礎作用,為人民提供多種針對性的公共文化服務:家庭圖書館服務、兒童圖書館服務、少數族裔與多元文化圖書館服務以及圍繞地方建設開展的相關活動,實現了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的轉變,增加了圖書館對公眾的吸引力。
——多點關聯,資源整合。縱橫模式整合各類圖書館資源,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文化服務,重點關聯企業、高校、社區等相關單位,如廈門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強化圖書館總分館的建設,為全國圖書館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示范作用。
廊坊市圖書館在結合國內外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吸收借鑒各地優勢,拓展了圖書館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職能、范圍,提升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地位。目前,廊坊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的現狀有了質的改變:
一是圖書館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廊坊市轄2區2市6縣,建有兩個一級圖書館,一個二級圖書館,兩個三級圖書館,三河市文化藝術中心的圖書館雖尚未定級,但其高標準的配置,高水平的服務已經完全達到了國家一級館的標準。還有兩個縣、區由于歷史欠帳等原因,先前存在陣地設施缺項的情況,隨著示范區創建過程要求,也在逐步得到落實,形成了全市公共圖書館均配置的局面。在全市的所有鄉鎮(街道)中,建設有綜合文化站105個,均配備了40平米以上的電子閱覽室和農家書屋,全市四分之三的村街建有文化活動室,同樣配有農家書屋。
二是服務水平質量提升。人均占有藏書、藏書年流通率、人均年增新書、人均到館次數等指標均較示范區創建前提升幅度巨大。
三是人力資源充足保量。充分對各縣(區)的公共圖書館配備獨立編制工作人員,兩家圖書館與中學圖書館合建,工作人員屬教育局編制,同時,全市的105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內通過聘用、返聘等多種手段落實了有3名專職人員。
四是經費保障幅度提升。廊坊市圖書館充分發揮政府主導的模式,在經費投入上列入每年的開支預算,并針對購書、設備更新等多個方面進行專項列支。
廊坊圖書館在原有建設的基礎上,通過系列常規活動等多種方式,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支點地位添磚加瓦。
(一)“書香廊坊”品牌系列活動。“書香廊坊”主要包括廊坊文化沙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傳統文化、特色主題文化活動等四大部分內容,形式上有沙龍、講座、故事會、薦購會、主題活動等等,2015年共計舉辦30多場活動,參與讀者超過3000人,豐富了廊坊公共文化建設內容。
(二)“文化體驗大講堂”系列活動。文化體驗大講堂本身也屬于讀書過程中的一系列活動,但是該內容以講座形式為主,以深層次的文化交流以主導,充分通過邀請名師來給參與的人群進行理論性的引導。
(三)圖書館日常公共文化服務。廊坊市圖書館在日常服務中,前臺有專人盯崗,并設立了自助借閱機、自助辦證機,休息區配備有檢索機。館內設有兒童、社科、文學等11個公共閱覽廳、借閱室,均有專人負責。圖書館中還設有公共電子閱覽室,充分利用圖書館公共文化服務的空間,為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新的服務方式。
(四)打造“天天讀—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廊坊市圖書館建設總分館體系的總體目標是以保障市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市民基本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堅持公共服務普遍均等原則,加快構建由市區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和縣級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組成,資源共享、協同采編、統一檢索、一卡通用、覆蓋城鄉的全市公共圖書館總分館體系。至今,在市區試點建成1個縣級分館、3個社區圖書館、3個高校圖書館聯盟、3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相結合的圖書館公共服務體系。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點在于陣地建設、服務形式以及全面性和普及性,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支點正是這一地位的充分體現。
(一)拓展廊坊市公共文化服務陣地建設。廊坊市圖書館在通過構建“天天讀--圖書館總分館體系”之下,形成了全市范圍市縣兩級、政企共用、社區互聯等共建共享的服務網絡。“書香廊坊”品牌系列活動,高質量維系圖書館日常公共文化服務,高標準督促公共文化服務的方式進行創新,結合廊坊市實際發展的需要,進一步調動起廊坊公共文化服務提檔升質。
(二)強化對特殊人群的公共文化服務。廊坊市圖書館為了體現了公共文化服務的均等性、便利性、共享性在館內專設了殘疾人通道、盲人閱覽室、兒童閱覽室等多個特殊人群的借閱廳(室)。
(一)廊坊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符合本地實際。廊坊市圖書館總分館體系與南方總分館建設模式多有不同,可作為中部地區的示范。如分采分編、人員分管等,雖然不如南方標準的總分館更具可控性,但這種模式更符合中部地區經濟發展,具有可實踐性。
(二)廊坊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成效顯著。“天天讀—圖書館總分館體系”建設以來,建成了19個分館,3個自助圖書館,并聯網運行,整合書目數據152萬冊,有效讀者7.2萬人次。
(三)廊坊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具有全國示范作用。我市在全國首次實現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的資源共建共享,通借通還,這是緊密型的聯盟建設模式,突破了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間的壁壘。
(一)拓展服務方式,提高圖書館讀者利用率。廊坊市圖書館在此背景下,著重考慮現代人群的需求、生活方式,利用數字圖書館、手機圖書館、微信、短信、讀報機、電子圖書借閱機、云報屏等開展數字化服務;利用圖書流動服務車,開展流動服務;利用24小時自助圖書館開展全天候服務等。
(二)打造品牌活動,共享圖書館文化服務。支點搭建的過程中,不僅僅涉及到硬件設備的強化,更要注重活動軟實力的開展。廊坊市圖書館以打造“書香廊坊”品牌系列活動為基石,推動圖書館支點地位的延伸與拓展。“書香廊坊”以市圖書館各個場館為基礎,進行經典名著電影展播,“文化沙龍”“真人圖書館”系列活動,“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拍賣義賣、捐贈互換,燕趙少年讀書系列活動,多種多樣的活動為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了充足的軟實力,推動圖書館在公共文化服務中占據一席之地。
[1]2015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中辦發〔2015〕2號).
[2]中共河北省委辦公廳、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冀辦發〔2015〕40號).
[3]2016年1月廊坊市人民政府印發《廊坊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制度設計成果匯編——<研究成果篇>、<政策文件篇>、<試點建設篇>、<重點項目篇>》.
杜錚,廊坊市圖書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