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婷 (燕山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 066000)
虛谷繪畫中用“水”的分析
德育婷(燕山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066000)
作為我國晚清時期的著名繪畫大師,虛谷本人與吳昌碩、顧鶴逸、胡公壽等海派畫家關系密切,這也使得虛谷本人的繪畫受到了較強的海派畫家影響,并與吳昌碩、任伯年并稱為“海上三杰”,本文將對虛谷繪畫中“水”的技法應用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希望能夠以此為中國畫筆墨的發展領域進行拓寬。
虛谷;海上畫派;繪畫
虛谷在繪畫中具備著師古而不尼古,堅持獨創的特點,這一特點正是虛谷本人能夠被譽為晚清畫苑第一家的重要原因,而在虛谷的繪畫中,其能夠較好的將意念、思想以及情感通過“水”進行某種品格的表現,這種表現不僅寄托著虛谷本人高潔孤介的人格精神,也蘊含著傳統文人畫的意趣和蕭疏清雅的意境,這種“水”的繪畫技法,正是虛谷繪畫中的精髓所在。
在虛谷的繪畫作品中,虛谷往往會通過“水”的應用進行藝術美感的表現,這種表現將“水”與“墨”用“筆”進行結合,這樣就能夠在繪畫中產生水墨淋漓,豐滿滋潤的墨色,實現“使人對之氣靜,較時賢譬管弓玄場中一聲矗也”的追求。在圖1的虛谷繪畫作品《水面風波魚不知》中,畫中的一群在風波中穿梭的魚類,使整幅畫的畫面呈現出了一種靜中求動、內在中求豐富的精神追求,而這種精神追求很好的對虛谷本人在繪畫中“濕中求渴,枯中求腴”的藝術追求進行了表現。虛谷繪畫中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大靜”與“大動”統一,與虛谷本身的繪畫技法及其自身的藝術格調有著較為深切的聯系1。
在虛谷繪畫“水”的藝術格調形成中,“水”的應用也使得虛谷的繪畫作品能夠更好的賦予生機,而這種生機的賦予則是通過清雋冷峭的筆墨形式實現的。在虛谷繪畫作品《魚藻圖》中,金玉置身于紫藤、松蔭和梅林垂掛的池水中,與水草形成了同一方游動的構成,而這一構成也通過視覺空間的擴大實現了和諧境界美的表達2。
在中國畫中,自古以來便存在著“水”與“墨”難分的特點,這也是中國畫也被稱為水墨畫的原因之一,在長期以來的中國畫發展中,淡墨法、濃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等多種筆法相繼出現在我國畫壇之中,而在虛谷繪畫“水”與“墨”的應用中,虛谷往往喜歡干濕并濟,濃墨不滯,淡墨不浮的進行用墨,為此筆者將在下文中對虛谷繪畫中“水”與“墨”的應用進行詳細論述。
(一)虛谷繪畫中“水”與“墨”“筆”“色”的結合
在虛谷的繪畫作品中,虛谷往往能夠將“水”與“墨”“筆”“色”等進行較好的結合,以此充分體現自身繪畫的藝術格調,在虛谷繪畫的“水”與“墨”的結合中,淡墨、焦墨、枯墨的運用是虛谷本身較長使用的“水”與“墨”結合手段,從虛谷繪畫作品《桃子樹矣》中,我們能夠看出虛谷本人對“水”的控制能力,圖中桃子所表現出的“鮮而靈”的藝術效果,使得桃子本身呈現出一種生動且飽滿潤澤的形象這種“水”與“墨”的結合,使得虛谷繪畫中的筆墨運用層次得到了提高。使得其作品能夠更好的進行繪畫形象的塑造;而在虛谷繪畫的“水”與“筆”的結合中,虛谷往往較多使用長鋒羊毫或雞毫筆,這兩種筆具備著柔軟且含水量多的特點,這也是虛谷繪畫中用“水”的基礎。在這類筆的使用中,虛谷往往會通過中鋒用筆的形式,使畫面墨色明確而又潤澤飽滿。
在虛谷繪畫的“水”與“色”結合中,虛谷本身在對色彩使用中存在的清新淡雅與“水”使用中存在的明亮透明特點能夠進行較好的結合,這種結合使得虛谷的繪畫作品往往會具備華麗且光彩的特點。在虛谷繪畫作品《松鶴延年圖》中,濃郁的藤黃化成的雛菊,使得整幅作品的構成呈現色彩艷麗的特點,而“水”的使用則豐富了作品張力,這種墨色在清新透明中顯現出氣韻神采,仿佛光澤浮現而出的效果,正是虛谷繪畫中“水”與“色”結合的特點所在,而這一結合也大大地豐富了畫面色彩表達的內涵。
(二)虛谷繪畫中“水”與畫面氣韻的關系
在虛谷繪畫中,由于其本身善于使用“水”進行畫面氣韻的展現,這就使得虛谷本人的藝術、精神修養與對“水”的運用能夠較好的進行結合,這種結合使得水的流動性和靈性在虛谷繪畫作品中有著較多的展現,使得畫面的氣韻得以提升,而這種提升也為虛谷的繪畫作品帶來了濃濃的生機與活力。由于“水”的運用正是繪畫作品氣韻形成的關鍵,所以善于使用“水”進行作畫的虛谷往往能夠在作品中較好的表現自身意念、思想以及感情,這也使得中國畫中“水”使用的目的得以體現。在圖2所示的虛谷繪畫作品《春波魚戲》中,虛谷在該畫的創作中運用了枯筆和濕墨相結合的創作技法,并妥善使用“水”通過虛實營造了整幅畫的氣韻,通過這種氣韻我們能夠體會到虛谷作為一名畫家的精神追求與藝術格調,也能夠領悟到虛谷繪畫中“水”與畫面氣韻的關系。
作為晚清時期的著名海派繪畫大師,虛谷本身在對“水”的運用便堪稱開創新繪畫流派的先驅,雖然虛谷大師辭世依舊,但其留下的作品仍舊值得我國學習與借鑒,為此本文以虛谷繪畫中用“水”為題進行了具體論述,希望能夠以此推動我國水墨畫的相關發展。
注釋:
1.阮夢玲.虛谷花鳥畫藝術手法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
2.徐澄,明震.同弊與乖時:虛谷與任伯年繪畫風格比較[J].書畫世界,2006(03):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