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琛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設計藝術學院 250103)
木版年畫符號的分析提取及其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馬琛(山東青年政治學院設計藝術學院250103)
木版年畫作為中國民間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藝術形式多蘊含的豐富的文化符號是創新城市景觀設計的文化資源,本文從符號學的視角來研究木版年畫,分析提取其有價值的符號,并提出其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應用,詮釋城市景觀的地域個性精神。
木版年畫符號;提取;景觀;應用
經濟全球化是一柄雙刃劍,當我們從中獲得什么時,同時我們也喪失著什么。全球化伴隨著現代化、城鎮化以及趨同化的到來,我們的文化也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發出了多樣性和本土性的呼喊。在這種背景下,如何避免城市建設的趨同化,如何運用符號來塑造代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地域特征的城市景觀設計,如何以木版年畫藝術為設計資源再現文化的傳承,達到與環境之間的完美契合成為我們研究的重要環節。
所謂木版年畫,它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畫,廣義的年畫是一種歲時的繪畫,它的源頭可以上溯到漢代驅邪的神茶和郁牟;而狹義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畫則是一種年俗藝術。只有大眾過年時對年畫有一種不可或缺的需求——即民俗需求,木版年畫這一畫種才真正地確立起來。1
所謂符號學,就是研究符號的本質、符號的發展變化規律、符號的各種意義、各個符號相互之間以及符號與人類多種活動之間關系的一般理論的學科。皮爾士認為,符號是用來表現另外一個事物的東西,或者是在想法上可以將某物視作他物,也就是說符號就是某物的“代表”。之后索緒爾進一步揭示出符號包含著符征與符旨兩種層面,前者稱為“能指”是表現,后者稱為“所指”是內涵。也就是說,所有能夠以具體的形象(包括形、色、聲、味、嗅、質等)表達思想、概念和意義的物質實在都是符號。2由此可見,木版年畫符號就是把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圖騰崇拜等深層含義物化了的符號。
(一)木版年畫的符號分析
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認為“人是符號的動物”。“符號化的思維和符號化的行為是人類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類文化的全部發展都依賴于這些條件。”3即人類精神文化的所有具體形式都是符號活動的產品。從這個角度來說,木版年畫就是人類所創造的符號活動的產品,其能指就是把符號化的思維方式轉化為某種現實存在,通過有機地聯結并訴諸視覺的表現性形式。蘇珊朗格也提出“一件藝術品往往就是一種自發的情感表達方式,即藝術家思想狀態的征候,如果它們代表人的話,很可能就表達某種面部表情,以顯示人所應具有的情感。”4也就是說,藝術作品是人類普遍情感的物質載體。那么木版年畫符號的所指也就是創造主體個性化的觀念情感。
從這我們不難發現,木版年畫藝術形象構成是受到兩種結構力量的影響,一種結構力量是來自集體意識在漫長實踐過程中通過主體歷史向客體滲透而形成的文化歷史符號。對于審美主體來說,木版年畫符號建構的先在規限就是觀念性的現實,人們無法擺脫也無意擺脫。另一種結構力量來自具有個人傾向的個體意識。在現實情境中,民間文化觀念必然表現為社會個體的思想情感,意識主體會根據自己的主觀要求去體認和感知文化歷史符號,去選擇和組合文化歷史符號。對審美形式而言,這種主觀要求是當下藝術符號建構的終極決定因素。通過個體的操作,作為先在規限的文化歷史符號最終轉化成訴諸視覺的個性化的文化現實符號,即成為藝術符號。為求表述的方便,借用朗格的術語就是“藝術中的符號”和“藝術符號”。一方面“藝術中的符號”是表現性形式的構成成分,一方面將“藝術中的符號”作為創作主體觀念情感的載體而重建的個性化涵義系統即在現實情境中建立的自我觀念情感的符號形式。
上面所說的“藝術中的符號”就是在現實生活中已觀念地存在著的社會化意義系統(表示成分之能指與被表示成分之所指)為創作者所采用,他在具有特點涵義的美術作品中充當涵義載體即表現媒介。如“石榴”(如圖1)是已被人們從自然世界中抽取出來的能指,它與所指“多子”意義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符號。但這個符號在未被創作主體采用的時候只是觀念性的存在,他的能指是集體意識的意象,而所指則是集體意識的意愿。當這個符號進入創作者自我的意識領域并以訴諸視覺的物化形態進入作品的有機結構時,便成為了“藝術中的符號”。5所說的“藝術符號”就是創造主體在內在需要的驅動下,通過合目的地選擇和利用觀念地存在著的“藝術中的符號”而建構起來的、蘊含自我觀念情感的物化表現形式。簡言之,“藝術符號”就是藝術作品的有機整體形式。因此,筆者認為對于木版年畫符號的提取一方面是對木版年畫中的“藝術中的符號”的提取,一方面是對其“藝術符號”的提取。
(二)符號的提取原則
木版年畫的符號提取可以看做是在傳達模式中的一種“編碼”過程,是對民族的、民俗的歷史文化所表現出來的地域性和風格特征的概括總結。這個過程使符號在“傳達”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們在提取時要遵循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則:
1.遵循代表性原則,把最有代表性的、明顯的、典型的符號進行提取,這種提取是經過提煉得出的最具有文化價值和意義的典型符號。這樣就可以使我們在設計中應用這些具有地域性特征的符號,使整個作品散發濃郁的當地文化氣息,還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這樣不僅能加強設計的象征性,還能使設計作品更加的具有符號性特征。
2.遵循顯明性原則。因為普通老百姓才是地域文化的真正使用者,如果提取出來的符號讓人們看不懂,也不能聯想到任何事物,那么這個符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就是一個失敗的符號提取。所以在解讀符號的過程中,需提取的是對文化的表達具有了顯明性的符號,這樣的符號才能讓人們更直觀地體會符號的含義和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因此我們為了突出形式特征和地方特色,把當地傳統文化特色的形式和構成方式保持下來,這樣才能較為完整的、原汁原味的保持其符號。
3.遵循選擇性原則,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以前合時宜的內容,到了現代就會變成陌生的、多余的內容。因此,對于木版年畫符號的提取要有選擇性的進行提取,要符合時代背景的需要,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揚當地的積極的特色文化。
(三)木版年畫符號的分類提取
對于木版年畫符號的提取,筆者認為應保留木版年畫本身的形式、色彩等藝術特征,而對符號本身利用目前在符號理論研究領域最常用的符號分類法來進行分類別的提取。也就是分為象征符號、圖像符號兩類。
象征符號與其代表對象之間沒有相似性或存在性的關聯,而具有任意性,或二者關系只按人為規則確定。如魚——生殖、富裕、虎——辟邪、護生、桃——避鬼、高壽、佛手——財富、葫蘆——生殖、石榴——生殖、娃娃——新生、牡丹——富貴(如圖2)等等,逐漸形成了一種約定成俗的符號系統,也就是上文所說的“藝術中的符號”。這里根據木版年畫的表現形式,還可以分為諧音象征性符號和指物會意象征性符號。
(1)諧音象征性符號:因為木版年畫的符號是視覺性質的能指,使得創作者有時難于為某些抽象的意義建立能指形式,故常常要求助于語言符號的轉借,即諧音。如雞諧音吉,虎諧音富,豹諧音飽,荷諧音和,蝠諧音福,蓉諧音榮、棠諧音堂,《掛印封侯》畫的是猴子戳蜂窩。“蜂猴”與“封侯”諧音,“牡丹和魚”中魚諧音余(如圖3),“瓶中插戟”就是“平升三級”……
(2)指物會意象征性符號:指物會意是人們把某些事物的感受與美好愿望聯系在一起,即接物寓意或者寄物抒情。如石榴、葫蘆、蓮蓬象征多子,桃、龜、松、鶴象征長壽,鴛鴦象征愛情、雙飛燕、并蒂蓮象征夫妻恩愛永結同心,靈芝象征福壽……
圖像符號是通過“形象相似“的模仿或圖似存在的事實,借用原已具有意義之事物來表達意義。如木版年畫中的戲曲傳說故事類、生活風俗類的木版年畫符號。
在筆者的考查過程中發現木版年畫符號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少之又少,但是對其他民俗元素像剪紙、皮影、馬勺等民間藝術符號在現代景觀設計的應用還是比較多見的。雖然藝術符號不同,但是這些符號與現代景觀相結合的應用手法可以說是共通的,方法是可以舉一反三的,所以我們使用與借鑒這些方法把木版年畫符號與景觀設計相結合,設計出既立足于傳統的,立足于本土的,同時又立足于現代化的景觀設計,不僅能夠提高公眾對木版年畫這一傳統民間藝術奇葩的關注度,還能夠將當地風土人情、文化氛圍相融合,更能夠使人們對傳統的歸屬感和對環境的認同感得到重新喚起。
概況起來應用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借代
景觀語言符號最常用的手法之一是借代。當景觀元素的形式與意義有著很強的映射關系時,我們才可以使用“借代”的手法。民俗符號在采用這一手法時就是使用的其所指與能指相一致的特性,將民俗符號的整體或有特點的局部加以利用,把現代人的審美情趣替代到現代城市景觀中,形成具有民俗風味的設計符號,使城市景觀既有傳統的延續,又有現代的風情,達到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借代的形式主要有兩種:整體借代和局部借代。(如圖4)
(二)抽象
有時候我們只是需要引用它的意義,或者只是用它代表某個時代某個地方的文化,又或者僅因為視覺上的樣式美,傳統形式對于我們來說太過具體、繁瑣,因此,我們就可以把整體形象抽象和簡化,只留一個視覺外輪廓或者簡化的形體,細節意義就無需表達。通常情況下,我們常用的方法是立面實體、墻面鏤空或圖案化等。
(三)簡化
保留傳統民俗符號的形體,把內部結構簡化,去掉復雜、繁瑣的細部構造或裝飾,使之體現出簡清、明快的結構,同時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傳統景觀的空間結構特色,這就是簡化變形的符號改造。6
(四)夸張
夸張變形就是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聯想,特意將某些局部或形態以當代藝術的手法,在原有的基礎上將元素意象加以夸張放大,以產生震撼的效果。這種夸大的效果使人第一眼就能了解作品的形所強調的“意”,是對民俗符號中“意”的延伸的一種有效手段。
(五)解構
傳統民俗元素的解構重點是指傳統的民俗元素符號的分解、破裂、整合、疊加處理,同現有規則約定的一種反轉和顛倒處理,打破了原有的結構來強調結構的不穩定性、不完整性和變化性。方法上主要是通過錯位、疊臺、重組等形式。
(六)重復符號
重復是對符號進行組織的一種基本的手法。在景觀設計中我們提煉出一種符號,作為創作的母題,并將其重復使用于景觀設計中.從而起到強化主題的作用。這種手法可以形成強烈的秩序感和韻律感。
(七)創新
景觀設計時為了使游覽者在觀賞過程中能夠通過直覺、聯想、想象、移情等體驗方法對傳統地域文化深入感受,我們常需要把所收集的可用元素“物化”成具體、實在的景觀符號進行表達。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景觀文化的內容,同時又使景觀文化具有深層內涵和文化背景。這里我們應用的手法有以下幾種:尺寸放大化(如圖5)、典故場景化(如圖6)、圖案雕塑化(如圖7)、元素多樣化、場景舞臺化(如圖8)。
木版年畫是由許多具有吉祥寓意的傳統視覺符號或符號群構成的一種民間傳統藝術符號,是地域精神、地域個性特征的重要載體。在全球化不斷加深、地域文化和本土文化受到沖擊的形勢下,研究木版年畫符號的提取與應用,為創新城市景觀設計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資源,是探求景觀地域文化特色延續與發展的重要內容。不僅突出了其在當前時間文化交流和文化對話中的優勢,而且對尋求具有民族性的景觀設計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融會現代景觀設計語言,創造出有時代感和民族感的新符號,提升城市文化環境,創建與人們精神需求相適應的當代景觀設計。
注釋:
1.馮驥才.中國木版年畫的價值及普查的意義[A].中國木版年畫集成[C].中華書局,2005,001-006.
2.3.4.胡飛.藝術設計符號基礎[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12-13.
5.呂品田.中國民間美術觀念[M].湖南美術出版社2007:345-347.
6.郭希彥.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41.
馬琛,山東青年政治學院 設計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