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旸 (重慶市北碚區文化館 400700)
廣場舞蹈在群眾文化中的作用與正確引導
楊旸(重慶市北碚區文化館400700)
廣場舞蹈是群眾文化藝術的一種,深受大眾的喜愛,所以,在民間得到廣大的認同,很多人都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通過舞蹈活動,人民群眾學到了很多關于舞蹈的專業知識和詞匯,人們通過各種各樣的精彩動作來反映社會生活,人們通過舞蹈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廣場舞蹈滿足了人們對藝術的追求、欣賞和自娛自樂的目的,廣場舞蹈在群眾文化中具有很大的作用,要通過正確的引導,使這種文化藝術形式健康地傳播下去。本文就此進行了論述。
廣場舞蹈;群眾文化;引導;作用
現在的城鎮生活中,廣場舞蹈已經不再是稀奇的事兒,成為大眾非常受歡迎的一項娛樂活動。隨著廣場舞蹈的普及,很多地區還特意舉辦了廣場舞蹈比賽。這種一種集體性的文化娛樂活動,人們通過熱情歡快的表演,表達感情,達到身心愉悅鍛煉身體的目的,廣場舞蹈不僅能夠讓人們身心愉快,還能鍛煉身體,更重要的是,它還具有一定的社會作用,所以要正確引導,積極發展。
1.廣場舞蹈使群眾身心健康
社會的發展,使人民群眾對審美的要求從心理上發生了變化,人們對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廣場舞蹈開始于群眾的自娛自樂的需要,人們會通過舞蹈藝術的表演形式,表達著喜怒哀樂的情緒。人們的物質生活在不斷提高,相應的,對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的精神需求已經不再局限于電影、電視、戲劇,人們開始喜歡和參與到自娛自樂的文化活動中來,而廣場舞蹈在審美上獨具特色,其他的娛樂形式無法取代,它使人們很容易就參與進來,而且參與的意識更強,人們更想從這種娛樂活動中展示生命的情懷,所以,很積極的投入其中,通過廣場舞蹈,人們從中獲得了審美價值,并得到了生命的樂趣,這種自娛自樂的舞蹈形式,深深地被群眾所喜愛,人們為了消解疲勞,陶冶情操,使精神換發,自覺地加入到廣場舞蹈的隊伍中,在廣場舞蹈中,人民群眾改變了只是觀眾的角色,轉身變為“表演者”。通過廣場舞蹈活動,群眾們能夠盡情地展現自己的個性,對于這種文化娛樂活動人們樂此不疲,這是人們身心的需要。
2.廣場舞蹈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
城市建設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住環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居住面積擴大了,環境條件比以前好了,但是,高樓大廈阻斷了鄰居間的往來,鄰里之間很少接觸,自然情感就少了,或者變得很淡漠,鄰居間擦肩而過就象陌生人,同一小區的居住人們之間相互也都不認識。城鎮化的生活淡漠了人與人之間感情。隨著廣場舞蹈活動的擴展,街道、社區的人們通過參加廣場舞蹈活動,相互之間從陌生都熟悉,人們之間的感情交流多了起來,不再像以前一樣的陌生,這種廣場舞蹈已經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的文化活動形式,清晨和傍晚,城鎮的公園、街道廣場、小區的空地,隨處都能看見廣場舞蹈的影子。人們在茶余飯后,紛紛來到廣場舞蹈的集合地,廣場舞蹈的參與者大多為女性,她們組成各個不同的團隊,幾十個人為一個隊伍,廣場舞蹈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東北秧歌、交誼舞、拉丁舞、健美舞、健身舞。成千上萬的大眾百姓,從封閉式的高樓大廈中走出,融入到這個能給她們帶來歡樂的藝術活動中來,人們的業余文化生活被豐富起來,鄰里之間、居民之間的陌生感也被打破了,人們通過廣場舞蹈相互認識、相互往來,成為生活中的好朋友。人們因共同的愛好而歡聚在一起,通過抒發情感,相互探討、切磋技藝建立了友情。集體活動是廣場舞蹈特有的表現形式,人們在這個集體中相互配合,把舞蹈的集體美展現出來。通過人們之間的相互配合,不僅使舞蹈美展示出來,也增加了人們之間的友誼,在人們對美的追求中,促進了居民間、鄰里間、陌生人之間的相互了解與信任,這便促進了社會的和諧。
3.廣場舞蹈利于大眾文化傳播
廣場舞蹈可以說是一種大眾文化,它的創作者、組織者、參與者、傳承者都是廣大的人民群眾。舞蹈文化從我國的現狀看,一般的掌握者是各地歌劇舞院、高校的老師和學生,還有舞蹈教練,讓人民群眾覺得太遙遠,但是,廣場舞蹈改變了這種局面,使高雅的舞蹈藝術走入民間,走近大眾,變得雅俗共賞,讓廣大的人民群眾認識了舞蹈文化,接觸到舞蹈文化,感受并自發地傳播舞蹈文化,從而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要使廣場舞蹈健康地發展,就把廣場舞納入到基層,形成統一管理體系,將滿足公眾文化的需求作為導向,從改善硬件設施著手,在政府的引導下,通過各類群眾的組織,能夠形成自我管理的格局。
1.加強設施建設
根據人民群眾廣場舞蹈地點的實際情況,進行完善和改造,在技術上,地方有關部門要大力支持,投入技術,如把廣場上的吊燈改用太陽能技術,既能節能又能環保,又能進行時間上的控制, 可以將燈設置為在晚上 6 點開啟,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廣場舞蹈文化活動的需要,到了晚上 9 點或8點以后準時熄滅,這樣跳舞的人們會自覺散場,以免打擾附近居民的休息。另外,可以通過廠家直接定制音響,提供給廣場舞蹈的人民群眾。這種音響在音質上優良,可以通過電瓶進行充電,便攜式的方便移動,最主要的是,音響的喇叭要特質的,大眾使用的音響喇叭一般會傳到500 米開外,而這種音響,其聲音傳播的范圍會在50-75 米。這種音響的好處是,避免居民在進行廣場舞蹈活動時,私自亂拉亂接電線,從而給居民帶來安全隱患,技術的改進,也避免了文化活動的擾民現象的發生,這種改善,不僅提升了廣場舞蹈的文化氛圍,也能夠使閑置的廣場和空地更加有效的利用。
2.完善制度建設
各地政府或社會街道,要根據廣場舞的特點,進行各項制度的完善,組建專業的指導團隊,定時配送服務和政策,對人民群眾文化活動給予大力的鼓勵。廣場文化活動來自民間自發組織,組織者很少有專業的知識,通過政府組建的專業團隊的專業指導,使沒有秩序的廣場舞蹈文化變得規范化。廣場舞蹈是具有很大爭議的一項群眾文化,通過正確的引導,使其轉變到規范、健康的軌道上來。
3.加強自治建設
各地區相關部門,可以設立廣場文化管理協會,以協會為依托,開展自我管理,進行初期矛盾的化解,大力需求各方社會力量的支持與參與,舉辦大型的廣場舞蹈文化活動,積極鼓勵進行社會資源整合,使群眾文化團隊具有自我治管理的能力,通過社會化舉辦的一些大賽,將這種自我治理的能力發揮出來。
事實證明,廣場舞蹈已經成為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文化生活的一種需要,是社會發展中的必然產物,從內涵上,它具有精神性、文化性和審美性,它牽動著人民群眾的心,能夠讓人民群眾自娛自樂,舒展個性、愉悅心情、緩解壓力、強身健體,同時增進友誼,凈化了心靈、陶冶了情操,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張海英.論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J].赤子:上中旬,2014(16).
[2]練秋蓮.論廣場舞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J].青年文學家,2014(2).
[3]龍燕梅.廣場舞在群眾文化中的作用研究[J].大眾文藝,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