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榮春 (山東泰安市第一中學 271000)
讀錢鐘書先生名著《圍城》有感
燕榮春(山東泰安市第一中學271000)
初中畢業的暑假受班主任的熏陶而拜讀過錢鐘書先生的著名長篇小說《圍城》。只是那時年齡尚幼,理解得不甚深刻,可以說是囫圇吞棗、淺嘗輒止。這個暑假,重新走進了錢老先生的“圍城”世界。
圍城;讀后感
《圍城》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共有七十多個,但是起著畫龍點睛作用的核心人物卻只有一個——方鴻漸。故事的主要情節是圍繞著他逐一展開,主題的深入闡發也體現在他身上。雖然文章敘述是用的第三人稱,但敘述者卻常常用方鴻漸的眼睛來審視世界和人情世故。這樣,方鴻漸的思想、性格、觀念、價值觀無一不滲透在書中的各個場合。方鴻漸到底是何許人也?他身上有著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又有著哪些與我們每個人都相通的地方呢?
在錢老先生的筆下,方鴻漸是個徹徹底底的小人物。他軟弱、妥協、被動、隨波逐流。他的一生幾乎是在失敗中度過的。愛情失敗、婚姻失敗、事業失敗、家庭失敗、人際關系失敗。面對著這些失敗,加上他所深受感染的西洋文化的影響,他漸漸產生了一種孤獨無援的心理。從他所說的一段話中我們就能感受出他的這種心理。“現在想想結婚以前把戀愛看得那樣鄭重,真是幼稚。老實說,不管你跟誰結婚,結婚以后,你總發現你娶的不是原來的人,換了另外一個。”連他身邊最親近的人都有這么深的隔膜,那么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呢?這種心理也許就是圍城心理吧。他深陷圍城之中,體味著作為一個現代人的悲哀。在事業上,這一點也有很明顯的體現。“正像他去年懊惱去內地,他現在懊惱聽了柔嘉的話回上海。在小鄉鎮時,他怕人家傾軋,到了大城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覺得傾軋還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條微生蟲,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擱它在顯微鏡下放大了看。擁擠里的孤寂,熱鬧里的凄涼,使他像許多住在這孤島上的人,心靈也仿佛一個無湊畔的孤島。”作者很同情方鴻漸的這種處境和感受,但同時也在文中對他這種消極的人生態度進行強烈的批判。
有人認為方鴻漸欺瞞父母,用錢買來一張假文憑,這是一種騙子行為,說明他的品德有問題。但我不這樣認為。這是他妥協的一種方式。他只是為了不傷害別人而做了不應該做的事情。不然的話,他回國后看到報紙報道他的事又怎么會感到惱火呢?而且事后他給三閭大學校長的履歷中對博士一事只字未提。同樣的妥協還發生在他的愛情和婚姻里。被蘇文紈牽著鼻子走,又落入了孫柔嘉的婚姻陷阱。他一步步的妥協,將他懦弱的本性表露無遺。可以說,方鴻漸是一個完全的“圍城人”。
但是在這個圍城里掙扎生活的并非方鴻漸一人,最有特點的就是和方鴻漸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四個女性。鮑小姐、蘇文紈、唐曉芙和孫柔嘉。
鮑小姐只是方鴻漸生命中的一個過路人。他和鮑小姐之間是不存在什么感情的,二人是一種互取所需的關系。方鴻漸滿足了鮑小姐的肉欲,而鮑小姐也滿足了他對于愛情感覺的欲望。這是方鴻漸與女人的第一次真正接觸,轉瞬即逝。所以,鮑小姐也只是鮑小姐,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留下。
蘇文紈,一個美麗、富有但虛榮心極強,有些專制的女人。表面上看,她和方鴻漸之間的感情糾葛最長,但實際上,他們兩個就像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是擦不出任何火花的。她想控制著所有人,方鴻漸、趙辛楣、唐曉芙都要在她的控制之內。她很得意地看著方鴻漸、趙辛楣還有其他的愛慕者為她爭風吃醋,只等待著收獲。當她聽說方鴻漸請吃飯的客人不僅是她,還有唐曉芙時,便十分不滿意,自己裝病不說,還一日打三次電話想破壞唐曉芙的赴宴,真是用盡了心計。自己得不到的又豈能讓別人得到?于是將鮑小姐、假博士之類的事統統告訴了唐曉芙,果斷地破壞了方鴻漸的姻緣。
當事隔幾年他們再見時,蘇文紈已經嫁給了曹元朗,方鴻漸也與孫柔嘉結婚。也許心懷愧疚,方鴻漸對待蘇文紈十分客氣,而蘇文紈并不買他的帳,擺足高傲的姿態,藐視方鴻漸的無錢無勢,羞辱初次見面的孫柔嘉,使她的虛榮心得到很大的滿足。
我覺得作者對于蘇文紈這個人物始終是放在批判的角度來寫的。從她的身上更能透露出人性中的某些卑劣點和弱點。
再說孫柔嘉,可真真切切是個厲害人物。那蘇文紈的虛榮還是都在表面的,但于她卻是在骨子里。作者對于她的描寫,并不像蘇文紈那樣直接,孫柔嘉的性格是一步步展開的。從初見方鴻漸、趙辛楣時的羞澀、小心翼翼,到一步步的將方鴻漸牽進結婚的陷阱,到最后將她虛榮、任性、善妒的本性暴露無遺。孫柔嘉是很工于心計的,這在她結婚前后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婚前在方鴻漸面前是一副單純無知的樣子,當她接受方鴻漸教的退回陸子瀟信的方法時她說:“我照方先生的話去做,不會錯的。我真要謝謝你。我什么事都不懂,也沒有一個人可以商量,只怕做錯了事。我不太知道怎樣做人,做人麻煩死了!方先生,你肯教教我嗎?”話中無不透露出自己的沒有主見和小鳥依人。可是一旦結婚了,便要統制自己的丈夫。套出方鴻漸的戀愛史,還逼要照片和日記。定居上海后,更是每日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與方鴻漸爭吵不休。并且,還有拉自己的姑母和保姆加入自己的“戰團”,將他們兩人的矛盾擴展到雙方家庭的矛盾。
雖然孫柔嘉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現代女性,可是我認為她骨子里還是存留著舊社會婦女的特性的。她自己講“自己嫁了鴻漸,心理上還是孫家的人;鴻漸娶了自己,跟方家漸漸隔離了。”就是說,她還是會依靠自己的娘家與丈夫、與夫家斗法。當時社會的新女性身上殘留的舊習性,不僅是體現在孫柔嘉身上,她只是一個代表而已。
唐曉芙,她是書中唯一不被諷刺的人物。雖然她在書中的出場很少,但我認為她是一個很重要的人物。她就像是一股清新的空氣,為這個充斥著嘲諷和憋悶的場合帶來一絲新鮮。可以說,她對方鴻漸而言,象征著一種理想。她的首次登場就給方鴻漸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笑時露出好牙齒,頭發沒燙,眉毛不鑷,口紅沒搽,在當時滿街的摩登女郎中有種鶴立雞群的感覺。正因為如此,她成就了方鴻漸的第一次真正的愛情。
但她也是一個極為敏感的人。這種敏感也注定了她易受傷害。她沒法接受蘇文紈給她構造的一個以往的方鴻漸,她發狠一樣地說:“方先生的過去太豐富了!我愛的人,我要能夠占領他整個生命,他在碰見我以前,沒有過去,留著空白等待我……”這樣極端的話,是愛到極點的話,也是恨到極點的話,同時,也是單純的話。因為這種“不合時宜”的“單純”,注定了她在那個丑陋的社會中感情路上不可避免的失敗。
對于書中的人物,我只想討論這些。剩下的那些“圍城人”,作者無一不用粗線條的手法對他們進行辛辣的諷刺。
有人評價《圍城》這部作品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批判指向和社會人生感悟。的確如此,透過這本浸泡在嘲諷和詼諧中的書,讓我體會到圍城中的人的孤獨無奈,陷入事業、愛情和婚姻的悲劇中無法自拔。似乎這種悲劇是注定的,又似乎每個人其實都是深陷圍城之中的。笑書中人,也是在笑自己吧。
燕榮春,山東省泰安市第一中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