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龍?。謳煼洞髮W 美術學院 136000)
四平地區民間剪紙藝術起源探究
陳國龍(吉林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136000)
四平屬于吉林省地級市,它處在遼寧、吉林兩省交界處,是多民族聚居地區屬于滿族發祥地之一。它也是吉林、黑龍江、以及內蒙古地區通向東南沿海的必經之路,是東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節點城市。據說四平的名字,就因其重要的交通位置取“四平八穩”之意而來。在四平乃至整個東北地區的東北文化之中,影響最廣的就是滿族文化。
民間剪紙;起源;四平地區
滿族是我國北方重要民族,他起源于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嚴苛而獨特的自然條件孕育了特有的滿族文化。在滿族諸多文化現象中,滿族剪紙藝術作為重要的民間藝術形式因其具有獨特藝術魅力所以流傳至今,經久不衰。那么滿族剪紙藝術是如何在這片土地發生的呢?
關于藝術的起源問題,在學術界主要有三種假說:模仿說,巫術說和游戲說。三種學說都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在這里不做累述。但是遠古先民出于什么目的而進行藝術活動是我們今人無法想像和論證的,并且可能連我們的祖先也無法描述出真正原因。用今人的思維來理解這三種假說都各有其合理性,而筆者認為藝術的真正起源應當是同時滿足了這三方面的心理和社會需求,而且包含更多的動機。因為人們對所有概念的認知是不斷豐富變化和逐漸豐富的。例如在古希臘文“Texvn”一詞表示藝術的意思,它更側重于表示制作和手工藝。在拉丁語中出現了,“ars”這一單詞,它也意味著藝術、手工和技巧。在我國古代文獻和古希臘人的著作中,都常常把騎射、烹飪之類,稱之為藝術。在我國也常聽“文史哲不分家”一說,就是因為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文學藝術概念范疇也是很寬泛的,是新文化運動之后才把虛擬的文學,例如小說,詩歌等作為純文學,從而和歷史、哲學分開的。
所以我們的先人應該只是把當時的祭祀,吟唱,或者舞蹈,繪畫當成是統一的一種活動的各個部分而已,藝術的起源也是多元化的。我們可以想象,滿族先人也不會認為他們的藝術創作只是虛擬的高級精神活動,它是具有非?,F實和具有直接公用的一種日常生活項目。他們不認為在巖壁上描繪動物的時候只是在游戲,在圍著火堆跳舞的時候只是在模仿動物,他們其實在完成一項很必要的有一定程序的活動,活動中同時包含巫術,娛樂,交流,政治公用,各種公用統一在這樣一項活動當中,無論后人把他叫做藝術,或叫巫術,還是游戲。滿族的剪紙藝術也應該是具有多重的社會功能,他的產生同其他藝術的產生一樣是在滿族祖先的生活息息相關,讓我們回看滿族祖先的生活狀態就會對這一藝術形式的產生有所了解。
我們知道滿族屬于北方的“肅慎”族系,而生活在北方的女真人是滿族的直系祖先。在1635年皇太極統一和重新組編了女真各部之后,由于政治、軍事等方面的需要統一了本族的稱呼,起名為為滿洲,從此才有了滿族的稱謂。女真人在當時主要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大部族,三個部族主要是因生活的地理位置不同來劃分。但是宏觀來看,女真人總體是生活在北半球寒帶和亞寒帶之間,這里滿目是茂密的森里和皚皚白雪,生長著廣袤的白樺樹林,產生了“樺樹皮文化”現象,這一地區也被學術界成為“次北極圈樺樹皮文化帶”。這里對滿族祖先生存的自然條件和民族習慣都給予了簡要的描述,我們也可以看出樺樹皮在女真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女真人生活在這樣的林海雪原中,同時在東北也有豐沛的淡水資源。在黑龍年和松花江的灌溉下,水產品也非常豐富,再加北方地廣人稀,所以造就了女真人以漁獵為主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這是與女真人生存的自然環境密不可分的。同時北方獨特的自然環境與女真人的漁獵文化共同作用下也在使女真人產生了獨特的薩滿信仰和相關藝術形式。薩滿信仰是一種原始的多神信仰,相信萬物有靈,認為萬物結氣而生,而世間萬物也都能成為神靈。薩滿教中的神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所有人、動物、植物都能得氣成為神,而且滿族人相信可以通過“薩滿”來完成天地人神的交流,與神靈溝通。這種多神信仰是由于女真生活在生物如此多和豐富并且自然環境變化多端的處境中,先民掌握的自然規律和知識又相對較少,為了解釋理解自然現象就產生了這樣的文化。并且現存的許多傳統藝術造型都與薩滿信仰有關,形象多繪于通靈薩滿的神器,神服,之上,儀式中滿族的薩滿會穿著神服舞蹈,祈福,消災免病。
那么女真人是如何就地取材,將薩滿文化以藝術的形式流傳下來的呢?在紙張傳入女真之前,女真人就使用樺樹皮,魚皮和其他皮革材料進行剪裁和鏤刻,成為了滿族剪紙藝術的雛形,這些材料留存的藝術品也成為了滿族剪紙造型的原始圖案來源。這些材料都具有類似紙張的性質。例如樺樹皮,女真人從樹皮中剝離出貼近木質部的薄而輕便的幾層作為原料,干燥后就形成類似紙張的材料。另外使用魚皮,獸皮之前都要進行加工之后使其輕薄,均勻,適于剪裁和保存之后才進行創作。
那么剪紙的材料——紙張是如何傳入滿族的呢?從史料的記載來看,明末女真人紙張的來源一方面是在邊境貿易中來,女真人用馬匹人參貂皮等物資換來的來自中原的紙張和來源于朝鮮的被稱為高麗紙的紙張。另一方買,有史料記載在后金的皇太極時代女真人就地取材已經嘗試自己造紙,女真的自造紙張滿語成為“豁山”。紙張傳入后,滿族人就開始陸續使用其來進行創作,一方面是由于紙張非常便于保存,重量輕。另一方賣是因為他的顏色白,現存的資料表明滿族傳統剪紙特色是喜歡白色。女真人開始使用紙張代替皮革和樹皮進行創作,至此滿族剪紙藝術在多方面條件的共同作用下便產生了。
綜上所述滿族剪紙藝術發生主要是因下幾方面條件的滿足:首先它發生的地理條件是女真生活在東北原始森林之中,山高林密,一年中冬季較慢長,而滿族為了適應自然條件形成獨特民族特性;其次它產生的文化條件是基于自然條件產生的薩滿信仰習俗和女真人的生產生活方式女真人在神衣,神器,上進行描畫和剪裁的藝術形象是滿族剪紙的造型來源,孕育了滿族剪紙的產生;第三方面它產生的心理條件是人們對巫術活動和認識自然的需要和娛樂與交流的需要都要求有一種外化和物質化的具體形式產生,而女真人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導致這種藝術形式的文化留存功能更加具有緊迫性和必然性;而它產生的文化條件是薩滿信仰的產生和滿族文化的產生。最后他產生的物質條件是皇太極時期中原紙張的傳入和紙張的生產技術傳入滿族,使滿族剪紙藝術有了載體大量創造出來。
總之,在各方面條件滿足之后,滿族剪紙藝術開始發生,并且傳播開來。在后金時期,隨著女真與中原文化的交流逐漸增多,也由于紙張的傳入,紙張這種材料與當時已有的藝術形式相結合形成了剪紙藝術。剪紙藝術行使的職責有時候是巫術,有時候是模仿,有時候是娛樂,總之是直接參與先民的生產和生活中。剪紙的藝術形式在滿族扎根和傳播,逐漸融合各種文化符號使滿族的剪紙藝術一直流傳到今天并且形成了四平民間剪紙藝術的原型。
王紀,王純信.薩滿剪紙考釋[M].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