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靜 (鄭州輕工業學院 450000)
從設計的功能性淺談數字博物館
魏文靜(鄭州輕工業學院450000)
現代數字博物館繼承了傳統博物館的功能,是傳統博物館的再現、延伸與擴展,是科學技術與藝術融合的產物,極大地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基于設計的物質功能和精神功能以此來探討分析數字博物館。
數字博物館;設計 物質功能;精神功能
博物館是當地歷史文化風味的代表,是文化和精神的集聚。數字博物館不只是局限在現存的實體展館,除了擁有傳統博物館的研究、典藏、展示和教育四大功能之外,還具有強交互性、費用低、可擴展性和多種媒體展示等優勢,是博物館的一種新形勢。結合互聯網實現線上科普宣傳,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數字博物館可延伸的空間更加廣闊。它的誕生使觀眾與博物館之間的互動更加靠近。
1.應用技術
數字博物館在技術上主要以虛擬空間模型為構建基礎,使整座博物館通過3D模型技術進行呈現。觀賞者在數學虛擬的場館中隨意瀏覽。在瀏覽功能運用上,主要體現在以觀看博物館內各類收藏品的三維仿真展示,并可查閱其相關內容資料,通過館內數據檢索方式查閱整體統計信息。將實體博物館的建構及館內信息,通過虛擬現實、三維圖像、互動娛樂、特種視效等數字網絡技術,以三維立體的形式呈現于互聯網上。
故宮博物院的360°全景漫游,就是模擬了真實的三維空間。當觀賞者用鼠標點擊操縱圖像時,可以進行放大縮小、各個方向移動觀看場景,模擬并再現了故宮的真實環境的效果。因此,信息實體的虛擬化是數字博物館的活動形式,是對實體博物館工作職能的虛擬體現,是實體博物館職能的拓展和延伸。
2.收藏功能
博物館的功能主要包含了對藏品的收藏功能,館內的展示和科研工作都以館內藏品為主要內容展開。館內藏品本身普遍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共同組成了博物館龐大的信息資源庫。作為實體博物館的延伸,數字博物館也是如此,藏品也是其存在的基礎。但其藏品是由三維圖像呈現,以文字、影音等方式存在的數字信息而組成。在數字博物館中,藏品的信息設置遠比一般實體博物館內容更加豐富,甚至許多不能以實體呈現的收藏品也可通過復原技術展現,使傳統博物館的收藏和展示功能得以加強。
1993年有關部門對敦煌石窟壁畫進行數字化研究,以達到進一步永久、高保真地保存敦煌壁畫彩塑的目的。這項研究搶救了敦煌石窟珍貴的文物信息,為今后的敦煌學研究保留了珍貴的詳細資料。通過制作虛擬洞口,以緩解石窟開放的壓力,并保護敦煌壁畫的完整度。數字博物館呈現出高品質的展覽,激發了人們體驗實體場館的興趣。
3.研究功能
數字博物館藏品種類豐富,擴大了研究范圍,對藏品的解讀也更加廣泛和深入。數字博物館發展以前,實體展館在選擇陳列展品時,是不允許將贗品進行展出的,如需使用復制品或仿制品必須給予說明,這是對科學的尊重和對社會的負責。文博界研究人員只能在小范圍進行研究,交流受限,對文物的研究只能借助書籍資料和觀察文物,消耗大量的時間和財力,且收獲甚少。數字博物館的出現改變了這種狀況,不僅研究水平得到迅猛提高,館際交流日益增加,研究成果也逐步豐富。還可以將研究成果也進行展示,實現了研究與展示的同步,縮短了科研到展示的轉化時間。
4.成本較低
2013年,針對中山市目前多間對外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南都民調數據實驗室聯合大粵網等開展了一次網絡問卷調查,其中包括中山市博物館、中山美術館、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中山收音機博物館等。共有308名受訪者,其中40%的人一年只去一次博物館,20%的人則從來不去。中山各博物館的陳列展示調查結果,超過80%的人認為“一般或不具有吸引力”。因此增加展覽內容是關鍵,目前相關內容比較少。這樣一來,就要對不完整的文物進行大規模的修復,必然會增加支出成本太高;另外設施方面缺少人性化、互動化,可現實互動在文物的保護上又帶來一定的風險性。
數字博物管則大大減少了這些方面的擔憂,以網絡及數字技術為依托,文物信息的收藏和管理以數字化形式呈現,博物館信息資源在互聯網上實現共享,通過互聯網向用戶提供多樣性的服務。它突破了傳統博物館的客觀限制,滿足不同參觀者的不同需求,激發人們參觀博物館的興趣。
1.教育功能
數字博物館的技術特色在于它的“即時性”和“互動性”。它實施教育的主要載體為展覽出來的文物和未能陳列出的文物以及模擬逼真的現實場景,直接給予觀眾一種最為真實和直觀的印象。在數字博物館中,在線互動式的展示能夠刺激瀏覽者主動思考和肢體的參與,進行雙向交流。互聯網博物館所蘊含的信息傳播速度快,便于人們獲取科技文化知識,達到教育的目的。數字博物館擴大了文化研究的范圍,擴大了文化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對一些即將消亡的文化有不可磨滅的重要性。文化傳播和發展的空間增大,必將促進文化的多元發展以及文化的相互融合。
2.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國的經濟取得了飛速發展,國民生產總值快速增長,與此同時,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逐步向富裕邁進。物質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的滿足使得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進一步的提高,物質條件的富足,使得人們有時間,有能力去欣賞藝術、品味文化、回顧歷史、休閑娛樂,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提升。 馬斯洛在他的需求層次理論中提到了介于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之間的求知和審美的需求,數字博物館是一個虛擬空間,它具有研究、收藏、欣賞、教育、休閑等多種功能,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通過網絡,人們在見證歷史發展、欣賞美妙藝術的同時又不乏趣味性,逼真的畫面和前所未有的互動體驗極大的增加了人們對博物館的興趣,激發了人們對于新興技術的好奇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主動體驗新技術的欲望。
信息技術和博物館資源的結合是一種必然的結果。互聯網技術的愈加成熟,多媒體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的出現,使數字博物館發展迅速。數字博物館的誕生拉近了傳統博物館與觀眾的距離,它是博物館功能的延伸,它的發展將對文化的保護和闡釋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對世界主流文化的發展也會起到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