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洋 侯東昱?。ê颖笨萍即髮W紡織服裝學院 050018)
20世紀中西服裝特征對比研究
王博洋侯東昱(河北科技大學紡織服裝學院050018)
20世紀做為中西方服裝相互影響的開端,對服裝的未來發展影響深刻,本文通過對20世紀中國和歐洲的服裝進行對比研究,從服裝發展變化的特點和成因角度出發,分析同一時期內不同地域環境和政治背景下服裝的發展特征,為當今設計師提供一些參考。
20世紀;服裝;特征;現代化
1.服裝裁剪方式立體化
中國自古以來的服飾都保持著寬大、平直、衣長及足的特點,服裝裁剪也一直是整片平面裁剪,追求一種寬衣博帶的著裝效果。自20世紀以來,我國服裝裁剪方式發生變化,首先是服裝的裁剪由整片裁剪變為分片裁剪;分片裁剪方式增強了面料的利用率,擴大了人體的活動范圍,例如,在辛亥革命后出現的中山裝,受西方服裝的影響,袖子和衣身分開裁剪。其次是服裝由直線裁剪漸漸演變成曲線裁剪,注重運用省道變化;我國傳統服裝均為直線裁剪,注重隱藏人體曲線,民國之后,受西方思想影響,女性服裝開始凸顯人體曲線。例如女性旗袍開始注重腰部曲線,裁剪也開始運用省道。
2.服裝形制多元化
20世紀之前,我國服裝形制單一,雖然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朝代更替,但服飾形制幾乎沒有改變過,辛亥革命使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瓦解,人們的等級穿衣制度也隨之解體,特別是五四運動之后,人們開始根據自己的喜好,追求新的、更加美觀舒適的服裝。女裝變化最為豐富,從領型上看,傳統服裝的領型主要以高低變化為主,傳統中國服裝為交領右衽,20世紀20年代以后,增加了元寶領、立領和翻折領,如中山裝的領子。受西服和西式大衣的影響,女裝中也出現了翻駁領。從下擺上看,女裝上衣開始縮短,衣擺只到腰部或臀部。旗袍的裙擺也開始縮短,漸漸露出小腿,除了在行動上給了女性極大的方便,也是女權思想和西方文化不斷滲透的關系。
3.服裝裝飾簡便化
中國傳統服裝注重服裝刺繡裝飾,尤其在清朝時期,婦女旗袍流行鑲滾,即用布條或帶子鑲圍在衣服的邊緣,再加上面料上布滿刺繡裝飾,服裝的裝飾繁瑣化達到極致。民國后,通過革命的力量,對一切封建守舊采取反對態度,女裝也開始簡化。繁縟的滾條裝飾不再出現,取而代之窄條邊裝飾,稱為“韭菜邊”“線香滾”,服裝面料也不再注重刺繡裝飾,多為絲織品和棉織品。
首先由于政權更替,傳統服制解體;在中國20世紀經歷的革命中,辛亥革命的勝利對服裝的影響最大,清王朝覆滅,政府隨即頒布剪辮、放腳的政策,樹立新政權的形象。清王朝的覆滅也宣布著滿人服飾法令的廢除,一切官爵命服、補服、翎頂、朝珠都被西式大氅和燕尾服取代,長袍馬褂也被作為常禮服的一種。其次受西式文化影響,民權思想深入;中國長期采用閉關鎖國政策,直到西方列強不斷侵略,才萌發出一種向西方學習的思想,20世紀留學生增多,不僅學習了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回國后穿著的服裝大多采用西式裁剪,立領,前片左右各一口袋,腰部收省,裝袖,造型適體,款式簡潔,沒有過多裝飾。另外,留學的女性帶回的太陽鏡、提包、皮鞋等也受到國內女性的追捧。最后,由于我國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帶動了服裝產業的發展;隨著西方商品經濟的傾銷,許多廠家抓住了時代發展的契機,開始建立廠房發展經濟,我國毛紡織業在這時發展起來。
1.服裝從緊身束縛形態向自然形態發展
20世紀之前,歐洲女裝造型主要依靠緊身胸衣和寬大的裙撐,20世紀初,一代服裝大師波爾?波阿萊設計出高腰身的希臘風格女裝,拿掉了束縛女性的緊身胸衣,使女性身材顯得更加修長,波爾?波阿萊和同時期的帕康夫人等一系列設計師解決了歐洲女性長期以來受緊身胸衣束縛的狀況,創造了歐洲女裝現代化的開端。
2.服裝從傳統重裝向輕裝樣式發展
第一次世大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服裝的造型,戰前繁瑣的著裝使得歐洲女子一天內需要更換數套衣服,而戰爭的到來需要女性著裝簡單化,更加方便活動。兩次世界大戰完成了女裝從重裝到輕裝的改變。
3.服裝從手工縫紉向成衣化進程發展
隨著居民的購買力不斷增強,傳統的服裝裁剪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因此,批量化生產應運而生,在成衣化問題上,各國的進程不一,一戰后的20至30年代,歐美經濟崛起,尤其在美國,20世紀40年代就進入成衣化階段。
4.服裝從標識等級向無社會差別方向發展
20世紀之前的歐洲宮廷女裝具有非常鮮明的等級標識作用,無論是面料的質地,具有代表性的紋樣,裙長的變化都是體現其等級森嚴的表現。而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后,女裝已經沒有了等級差異,無論是前線的軍裝還是后方的服裝都被要求便于制作、穿著簡潔。為了適應戰爭環境,女裙長度都比戰爭前要短。
首先是兩次世界大戰不斷推進服裝現代化進程;戰爭讓人們迫切需要實用性強的服裝,戰后經濟復蘇帶來社會變革,職業女性增多,女性開始成為和男性一樣具有經濟能力和政治地位的社會成員,女裝開始男裝化。其次現代工業、交通和通訊的發達帶動了服裝產業發展;巴黎的高級時裝業在20世紀中期達到鼎盛狀態,世界范圍的女裝流行以巴黎為中心,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成衣業逐漸取代高級時裝,服裝的流行速度不斷加快,周期不斷縮短,流行也變得多種多樣。最后是年輕風潮得興起影響服裝現代化發展;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在歐美各國掀起了前所未有得生于高潮,這時期出生的嬰兒在60年代處于婚育期,由于缺乏家庭溫暖,這些年輕人經常通過一些暴力行為來發泄情緒。時尚發展得動力轉移到年輕階層,一些反體制服裝開始流行,例如牛仔褲、迷你裙。世界各地的服裝設計師匯聚到巴黎、倫敦、米蘭等時尚聚集地,品牌的力量開始凸顯,服飾文明在20世紀后本葉開始進入繁華的國際化狀態。
西方服裝現代化出現比較早,19世紀初就已經出現,隨著高級時裝業發展、服裝雜志開始流行等都帶動了西方服裝現代化進程。但服裝真正的現代化要到20世紀20年代才真正出現,主要是由于兩次世紀大戰和工業革命的發展以及各種思潮的推動,最終使西方女裝脫離緊身胸衣的束縛,脫離裝飾過剩的傳統重裝,向輕便化、機能性方向發展。中國的服裝現代化進程同樣經歷了幾個階段,但和西方的區別在于,西方的服裝現代化主要通過自身不斷推進和發展,而中國的服裝現代化更多受到西方意識的沖擊,在西方思潮不斷影響下逐漸形成。從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國門,到辛亥革命帶來政體和思想上的巨大改變,再到新中國成立和之后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歷著政體、思想、經濟上的不斷革新,傳統平面裁剪的服裝形態最終與西方立體裁剪相融合,逐漸形成現代化的服裝意識。
[1]劉麗萍. 消費文化影響下的現代女裝設計研究[D].西南大學,2011.
[2]楊佑國,張宇霞,張競瓊. 兩次世界大戰對女裝現代化進程的促動[J]. 天津紡織工學院學報,2000(5).
[3]古怡. 百年法國時裝業史話——讀迪迪?!じ臧涂恕队H臨風尚》[J].服飾導刊,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