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冬 (北華大學 美術學院 132013)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理念研究
許冬(北華大學 美術學院132013)
環境藝術設計是當今社會實用性很強的一門學問,而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環境保護日益引人關注,如何將生態理念應用于環境保護之中成為擺在設計人員和社會大眾面前的共同難題。本文首先為環境藝術設計及其生態理念做了內涵鋪墊,進而從運用原則和具體方略兩方面簡要闡述。
環境藝術設計;生態理念;原則
出于審美與品質生活的需要,環境藝術設計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但卻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藝術創作與環境保護的沖突。將生態理念應用于環境藝術設計之中,能有效緩解這種沖突,因而值得關注。
1.環境藝術設計的基本內涵
環境藝術設計融合了環境、藝術和設計三重要素,它們相對獨立又彼此關聯,形成一個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環境是人們能感知到的外圍空間,以及空間中全部物質1和非物質元素。按客觀規律,又可分為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環境藝術則是指立足于自然環境,綜合各種藝術手段,旨在協調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一門藝術。環境藝術設計則是在前二者的基礎上,在特定區域之內,綜合綠化、城建、公共設施等元素,通過藝術布局構造建筑物外部空間的一種設計理念。環境藝術設計是一個寬泛的理念,涵蓋繪畫、結構學、建筑制圖、色彩配比等基礎知識;其主要研究室內設計、景觀藝術、城市規劃等眾多方向;而其涉及學科更是多元,從建筑學、材料學、氣候學到社會學、美學、經濟學甚至哲學,幾乎無所不包。
2.環境藝術設計中生態理念的基本內涵
生態學是一門研究生物及其所處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科學。顯然,它強調生物系統與外部環境的和諧統一。生態理念則是在此基礎之上,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因而承前所述,可將環境藝術設計的生態理念概括為:在保證生態系統內外功能良好運轉的條件下,通過科學設計環境空間、合理配置物質資源、降低能耗,來促進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實現人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將這種理念貫穿于整個環境藝術設計之中,既是設計思路上的創新,又是親自然、親環境的有益之舉。
1.科學指導藝術參與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因而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技術元素始終占據著不可撼動的主導地位。一方面,科學指導有助于合理配置資源:使用高科技材料能實現更可觀的輸入產出比,有效降低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浪費。同時,與時俱進的嶄新科技,也能帶來環境藝術設計的創新靈感,讓人不覺眼前一亮。但科學的指導還要藝術參與的輔助。最基本的藝術設計與參與的法則,還需貫穿于整個流程。這就要求環境藝術設計人員要用現代化的、藝術的視角和理念去解讀這門“學問”,要打破思想的禁錮、用發展的眼光、與時俱進,創造出藝術感和環保性兼備、審美價值與環境價值俱佳的環境藝術設計作品。
2.最小干預自然發展
最小干預是指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要將外界的壓力和干預降到最小。環境設計最理想的狀態在于自然發展。對原有景觀的改造,對既有生態不可調和的破壞,都容易讓環境失去其最本真、最天然的魅力。因而在此過程中,設計人員要注重全盤考慮2、長遠發展,將對自然環境的改動幅度壓縮到最低。同時,利用多種手段促進環境資源的充分、最大化利用,保護生物多樣性,力求用有限的物質環境資源,創造最大的審美和藝術價值,最終實現對原有自然面貌和生態特征的保護。
3.生態4R法則
所謂“4R”指的是,在環境藝術設計抑或更宏觀來說,在整個環境保護過程中,應當遵循的發展原則。具體而言,4R分別指代reuse、reduce、renewable和recycle。首先,要注意對原有景觀的合理開發與對現有資源的再利用。生態理念指明,對于仍有使用價值的設備和材料,就應當物盡其用;其次,盡量降低資源損耗和環境破壞,借助前文提及高效率的科技元素為可行之策;最后,在新環境的創建中,充分利用可回收的資源和材料,實現使用價值的最大化。
1.取材天然,設計環保
使用天然材料、進行環保設計是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踐行生態理念的重要舉措。比如,在公園常常可見用鵝卵石鋪設的路面,由于形狀和性質的特殊性,此舉既能提升室外設計的美觀 ,又能幫助在上行走的人達到健身活穴的強生效果。可見天然材料不僅有效節約能源,更是對生態理念的鞏固和強化。同時,環保的設計也已成大勢。設計人員要在保節能、綠色環保等生態理念和創造審美價值的藝術設計之間達到有益的平衡。
2.遵循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環境藝術設計歸根結底是為了給人們提供更好的環境和生活,因而要堅持以人為本,全方位考慮人們的需求,真正實現其為人類服務的本質屬性。值得注意的是,在保障大眾的便利與審美愉悅之外,設計標準還應具備一定的人文關懷,對有特殊需要的群體,如殘障人士、兒童、孕婦等,要有相應的保護措施。
3.對新能源的開發利用
傳統能源如化石燃料,雖能滿足需要,卻不可避免地帶來資源損耗、環境污染等一系列惡性后果,這是工作人員在重新設計中要盡力規避的。充分開發利用綠色環保的新能源,比如用新興的太陽能、氫能3來取代高消耗、高污染的化石能源,發揮新能源的環境優勢,既是對傳統資源的補充,又能有效緩解這一問題。
綜上所述,環境藝術設計固然為時代所需,但在資源環境惡化的當下,“生態發展”與其稱其為設計理念,更應該成為一種社會共識,設計人員需要將它落實到工作之中,而每個公民更應該將其踐行到日常生活之中,如此,才能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
注釋:
1.朱治鵬.對目前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理念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09:344-345.
2.王萍,陳文福.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理念問題[J].設計藝術研究,2013,05:51-54.
3.李奇. 論環境藝術設計中的生態理念問題[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5,01:30-31.
許冬,學士,現任教于北華大學美術學院講師,吉林市美術家協會秘書,吉林市裝飾學會秘書。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