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尊義 (福州市馬尾區文化館 350015)
淺談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
林尊義 (福州市馬尾區文化館 350015)
群眾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群眾文化同時也能夠為社會文化提供扎實的基礎,更是社會文化發展的來源、服務的對象。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于群眾文化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在這種形勢下,如何更好地推動群眾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全面促進群眾文化的建設與推廣,是群眾文化發展的重要方向。
新形勢;群眾文化;建設;發展
群眾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內容,構建科學完善的群眾文化,不僅能夠豐富和充實社會文化的內涵,有效提升社會文化的整體性,充分發揮社會文化的價值,同時更能夠切實推動社會文化的快速全面發展。同時,在新形勢下,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得到提升,追求群眾文化的水平及質量也不斷的攀升,科學健全、合理全面的群眾文化確實能夠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提高人的素質、陶冶人的情操。本文將全面分析群眾文化的建設意義,并重點論述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
群眾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分支,是不斷提升群眾生活品質,全面豐富人民群眾的生活趣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追求的重要內容。在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中,我們應該充分認清群眾文化的重要內涵,并重點理清群眾文化的重要價值,多措并舉,努力提升群眾文化的水平與質量,使得群眾文化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
(一)推動群眾文化建設,著力提升我國經濟水平
在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群眾文化的支撐性作用。中國共產黨已經在多個場合對群眾文化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戰略地位作出了新的論斷、新的認識,群眾文化工作已經日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在我國很多地方,“經濟搭臺、文化唱戲”更是成為了經濟發展的保障,更是成為了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標志。從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經濟發展與文化建設之間的相互促進關系。打造科學完善的群眾文化,能夠有效地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與品質,同時能夠在豐富人們業余生活的基礎上,有效的提升人們的普遍素質,激發人們的創造力,這些反過來都能夠有效全面地促進經濟的發展與建設。此外,從宏觀層面來講,推動群眾文化建設,還能夠有效提升我國的國民素質,進而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
(二)推動群眾文化建設,著力營造和諧寬松的環境
推動群眾文化建設,不僅能夠切實有效地促進國民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塑造新的增長點,同時還能夠在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打造和諧寬松的社會氛圍。從這方面來講,群眾文化的建設也是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特別是在新形勢下,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中不僅讓人民群眾普遍享受到了經濟發展的成果,同時也凸顯了難以調和的矛盾。而通過群眾文化的建設本身能夠為社會的和諧發展營造寬松的環境,通過群眾文化的建設,能夠提升人們的審美情趣,有效的分散和調和人們的矛盾,使得人們的注意力從矛盾的焦點轉移到和諧美好的事物上。特別是對于一些城鄉發展差距較大的區域來講,城鄉之間的矛盾沖突日益突出,通過下鄉巡演、慰問演出等,本身能夠豐富農民朋友的業余生活,消弭城鄉之間的矛盾。
(三)推動群眾文化建設,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
推動群眾文化的建設,是一項開啟社會智力的工作。通過和諧有序、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建設,一方面能夠有效地豐富人民群眾的眼界,使得他們愿意走出家門,愿意在分享與共同進步中獲得見識和增長知識。另一方面,推動群眾文化的全面建設,還能夠有效地啟發人民群眾的智力,提高他們的生活能力,擴大他們的知識領域。同時,推動群眾文化的建設,還能夠幫助人們更好的認識社會,培養人們良好的認知能力,有效地發現生活中的美好,進而促進社會和諧。此外,在新形勢下,群眾文化的交流與建設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不同城市、不同省份、不同國家之間的群眾文化交流,極大地擴展了人民群眾的視野,使得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夠欣賞到其他地方的藝術形式,這本身也能夠啟發人民群眾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新形勢下,人民群眾對于群眾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大,呼聲越來越高,如何更好地實現群眾文化的發展呢?應該做好以下方向的內容:
(一)打造民間文化團體,營造寬松的文化平臺
群眾文化來源于生活,在新形勢下人民群眾對于群眾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大,為了充分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必須著力構建完善的民間文化團隊建設,更加便利于群眾文化的深化與發展。一方面,在群眾文化的建設過程中,社區、村鎮等要給予民間文化團隊足夠支持,從場地設備支持,到師資力量的支持等方面,大力倡導民間文化團隊的建設與發展,為實現群眾文化的快速發展提供穩定的橋頭堡。同時,以優秀的民間文化團隊為引子,吸引人民群眾多快好省地構建不同形式、不同文化形態的民間文化團隊,實現群眾文化的“百花齊放”。另一方面,在推動群眾文化的發展過程中,還必須為群眾文化營造合理的展示環節。充分利用好城市、鄉鎮的公共空間,大型場所,同時合理指導民間文化團隊進行演出和展示,有效緩和廣場舞等民間文化團隊與社區居民之間的矛盾。此外,作為文化部門,還需要為群眾文化搭建良好的展示平臺,著力打造精品民間文化團隊,強化與其他民間文化團隊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二)加強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助力傳統文化的傳承
在新形勢下,各種外來文化通過網絡、自媒體等多種渠道,快速地涌入我國,在豐富我國文化形態的同時,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也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作為群眾文化的重要基礎,傳統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困難重重,因此為避免傳統文化的湮沒,必須多措并舉,全面推動傳統文化的建設與發展。一方面,政府部門應該積極轉變自身的職能,通過財政支持、政策支持、法律支持等方面來落實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將傳統文化的保護及推廣納入工作章程。充分結合地方優勢資源,做好傳統文化的立項保護工作。另一方面,在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過程中,政府還需要不斷地明確工作職責,督促文化部門做好地方文化資源的整理與收集工作,為傳統文化建設電子檔案,提升傳統文化的利用率。此外,在傳統文化、群眾文化的發展中,政府部門還應該不斷提升社會公共資源的開放力度,有效提升博物館、文化館等開放力度,使得這些公共資源能夠成為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的重要載體。
群眾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形式,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人類發展的重要基礎。在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中,應該不斷豐富文化發展的形式,加強政府部門的職能輔助,落實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全面推動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
[1]龔丹霞,淺析如何加強當今群眾文化建設[J].魅力中國,2009(19).
[2]李雪瑩,新時期下發展群眾文化事業的新思考[J].大舞臺,2012(2).
林尊義,福州市馬尾區文化館館長,群眾文化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研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