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越 (河北工程大學 056000)
從《挑擔茶葉上北京》看劉醒龍中篇小說創作
高文越 (河北工程大學 056000)
在劉醒龍的小說創作生涯中,有著眾多優秀的中篇小說作品,《挑擔茶葉上北京》是劉醒龍的中篇小說的代表作品之一,從題材、人物形象到藝術風格等方面,反映出劉醒龍中篇小說很多共通的特點。劉醒龍熱衷鄉土題材,他的中篇小說多關注改革開放后人們的生存狀態,以一些處于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作為主人公,突破非黑即白的人物形象設定,血肉豐滿,充滿生活氣息,在藝術創作上有著明顯的現實主義的風格。
中篇小說;分享艱難;現實主義
劉醒龍是中國當代著名的作家,從1984年發表處女作《黑蝴蝶 黑蝴蝶……》開始,他一直不懈摸索自己的創作道路。1992年,中篇小說《村支書》《鳳凰琴》等發表,引起轟動,近年來長篇作品《圣天門口》《天行者》等佳作連連。縱觀劉醒龍的小說創作,中篇小說精品薈萃,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也孕育了他下一次的自我超越。就筆者查閱資料所限,國內目前對劉醒龍中篇作品的研究還比較少,其中篇小說又有很多優秀之作,對其共性、特色的研究非常有意義。小說《挑擔茶葉上北京》于1996年發表于《青年文學》,獲第一屆魯迅文學獎。小說情節曲折動人,人物形象飽滿自然,風格平實質樸,為讀者展示了一幅鄉鎮生活畫卷,從題材、人物形象、藝術風格等方面,體現出劉醒龍中篇小說的一些具有共性的特點。
小說《挑擔茶葉上北京》的故事背景是石家大垸村——一個具有濃郁鄂北特色的小村莊,在那里村民過著辛苦勞作求生存的生活,連村長家的伙食也是白薯冷粥。鎮長為了走動北京的關系,向各村下達采摘冬茶的命令,引出了這一場逼民獻茶的好戲。小說的主題是批判腐敗、送禮等不正之風對農民造成的傷害,正如文中所說“說是上面腐化,可誰叫你下面的人投其所好哩!說穿了,大家都是拿著公家的錢不當錢,拿著公家的東西不當東西,拿著公家的人不當人,只有公家的官職才當回事。”作者把鄉鎮官場上的把戲、計謀呈現在讀者面前,對鄉村政治的種種描寫地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在這里不僅看到了鄉村的窘迫,更多的感受到的是在不正的大環境下,個體的弱小與無奈。小說的題目取自民歌《挑擔茶葉上北京》,這首歌原本是表達湖南人民為主席送茶葉的喜悅心情,然而這首歌出現在小說中,則充滿了無奈與蒼涼,是送禮腐敗的風氣,讓這首歌變了調,走了味。
蘇童曾說劉醒龍是一位“血脈在鄉村一側”的作家,劉醒龍自己也表示認同。劉醒龍出生在湖北黃州,有著豐富的基層生活經驗。他的小說以關注底層生活為特色,多描寫鄉鎮題材。早年,他的作品“大別山系列”以大別山區為背景創作,成名作《鳳凰琴》描寫的是鄉村民辦教師的感人故事,《分享艱難》講述的是改革后農村的變化。此外,《音樂小屋》《蘿卜白菜》等描寫的是農民工在城市里的不易與內心的沖擊。劉醒龍一直在關注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如農民、工人、鄉鎮干部等,特別是改革開放大潮中人們面對的生存困境。當個人話語代替了集體話語,劉醒龍表現出的對于處在社會底層人們生存狀態的關注,體現了一個作家的良知與關懷。
十七年以及“文革”前后的文學作品中,由于政治等因素出現了很多“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在《挑擔茶葉上北京》中塑造了包括石得寶,石望山,丁鎮長等人物形象,這些人物血肉豐滿,充滿了生活氣息。小說主人公石得寶雖然是個芝麻官,但是什么事離了他都干不成。接到采茶的任務后,不僅出于對村民經濟情況的擔憂,也考慮到第二年選舉,他小心地應對采茶任務,可以說他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官形象。從策劃村長們聯合對抗,被冤枉受到其他人排擠,摻假冬茶被鎮長發現,發展到最后不得不犧牲父親當作命根子的茶地,作者勾勒出了石得寶豐富的內心世界,他的掙扎與“寒冷”,人性的復雜也被充分地演繹,打動了讀者,接受了人物,喜愛上了作品。回顧劉醒龍的小說,讀者有可能不記得具體的情節,但肯定會記住一個個鮮明的人物,這也是劉醒龍小說的魅力之一。
劉醒龍的小說以底層生活為題材,熱衷鄉土小說。在他的小說中,不乏類似石望山的形象,如《秋風醉了》中王副館長的父親,《分享艱難》中孔太平的舅舅田細伯等,作者在他們身上寄予了對于傳統道德理想的肯定與堅守。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物質的高度發達卻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道德的倒退,如何守衛心靈的凈土,構建精神的家園,這是一個當代社會一個非常值得思索的問題。在這里,劉醒龍通過人物傳達出信息,將答案指向鄉村,呼喚傳統道德帶給人們心靈的救贖,用良善來拯救這個不完美的世界。
小說的開頭寫道:“今年的第一場北風從昨天天黑之后開始刮了整整一個晚上,早上起來時滿地一派蕭條肅瑟。”無論是對于鄉村生活的敘述,還是深諳世故的鄉鎮官場的描寫,齷齪母雞在曬麥場抖落的幾根羽毛,形成了一股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彌漫在小說中。沒有運用當時風靡的先鋒派、現代派的寫作,順敘的敘述方式,傳統的心理描寫和景物描寫,語言平實樸素。無論從題材,內容到表現手法等,可以說《挑擔茶葉上北京》是一部現實主義風格明顯的作品。劉醒龍早年以《鳳凰琴》出名,同談歌、何申等作家一起形成了一股“現實主義沖擊波”。評論界稱他們“是對新寫實小說的全面超越,是‘現實主義的大潮再起’,是‘主旋律’文學創作的重要成果。”改革開放使經濟迅速發展,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也帶來了中國社會心理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重大變化,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劉醒龍敏銳地把握住時代的脈搏,寫出了《分享艱難》等一大批作品關注現實、書寫現實的現實主義的創作風格,沒有了情緒與語言的粉飾,顯得更為冷靜和清醒。
當然,除了現實主義的風格之外,他的小說也不乏詼諧幽默。小說中風趣機智的對話,所謂“黨的優良傳統”等等,不能不說是對現實中的一些風氣的調侃。波瀾起伏的情節設計,特別是一些小細節的處理,彰顯了幽默詼諧,但尺度把握地恰到好處,制造出了喜劇的氛圍。這些詼諧的語言和場景描寫,將沉重的主題在略顯喜劇色彩的氛圍中表現出來,也可以看到作者表現出的一種直面現實,但卻又懷有希望的樂觀精神。
劉醒龍的小說有很多優秀之處,但也存在著一些值得商榷的問題。小說呈現出對于社會變革、對城市存有一種本能的抗拒態度,經濟的發展并不等同于道德的腐化,也不等同于精神世界的萎靡和倒退。片面強調其帶來的負面影響,將一切都用道德的先進與否加以衡量,也難免會造成一定的偏頗。對于人物塑造方面也存在著一些模式化的傾向等,但是瑕不掩瑜,劉醒龍創作的如《挑擔茶葉上北京》等一系列的優秀作品,確實得到了學界和讀者的廣泛認同。劉醒龍的小說以描寫社會底層生活為題材,特別關注改革開放后人們生活面對的艱難現狀。人物形象豐滿,有血有肉,深為讀者所喜愛,小說的現實主義風格也是特色之一。
[1]劉醒龍.挑擔茶葉上北京劉醒龍中短篇小說精品選[M].作家出版社,2012:78,57.
[2]朱棟霖,朱曉進,龍泉明.中國現代文學史1917-2010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