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穎 (浙江省浦江縣文化館 321000)
試論文化館免費開放背景下的專業隊伍建設
徐 穎 (浙江省浦江縣文化館 321000)
本文以浦江縣文化館為例,從一個文化館工作管理者的角度和眼光,審視當前文化館專業隊伍的思想素質、專業能力以及服務意識,從而對全面實施免費開放背景下的文化館隊伍建設問題進行探索,認為強化服務意識,實施有效管理,提升服務能力,調動積極因素是當前加強文化館專業隊伍建設的必要途徑。
文化館;專業隊伍;建設
在當前全面實行文化館免費開放的背景下,不僅在文化館的硬件設施、經費投入、服務規范等諸多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對于直接為群眾提供免費服務的文化館專業人員的服務意識、服務能力等個人素質問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強文化館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其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已成為文化館免費服務中亟待解決的重要現實問題。
筆者作為一名文化館工作的管理者,從領導的角度審視當前文化館專業隊伍的整體素質,認為總體狀況是好的,大部分同志具有較強的事業心、責任感以及相應的群眾文化專業技能。但也有一部分同志,由于受社會上各種不良傾向的影響,以及主觀思想上的偏差,長期以來工作得過且過,無所追求。從他們身上反映出了服務意識淡薄,服務能力缺乏等不容樂觀的現實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全面剖析思考,厘清問題的癥結所在,探索文化館專業隊伍建設之對策,是文化館免費開放背景下的重要工作之一。
長期以來,文化館設施殘缺、經費短缺、人員空缺的“三缺”現象較為嚴重,影響了文化館工作的全面、正常開展。一年中,除了有關部門指令性的幾次活動以外,幾乎沒有什么服務活動。因此,有事業心、有才華、想干事的人,苦于“英雄無用武之地”。而不想做事的人,正好“清閑自得”,甚至養成了一種惰性,以致服務意識越來越淡薄,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認識仍然不足,強調文化館的事業機構性質,忽視文化館的服務場所功能。有的專業人員在擺出“老師”“專家”的姿態,高高在上,缺乏服務意識。
實施文化館免費服務,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必然要求。作為文化館專業人員,無論是領導干部,還是一般工作人員,首先要通過學習、領會文化部、財政部《關于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意見》,提高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明確為群眾提供文化服務,是我們每一個文化館人的工作職責,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意識,放下老師、專家的架子,主動、積極地投身于群眾文化服務中去,以真誠的情感魅力吸引群眾,以高超的藝術才華服務群眾,以精彩的文化活動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前些年,由于受社會上“拜金”思潮的影響,部分同志耐不住金錢的誘惑,開始挖空心思尋找賺錢門路。在眾多賺錢門路中,多數人選擇了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打著“培養人才”的旗號,甚至利用文化館的場地,辦班帶學生賺私錢。這種做法,從表面上看,是利用晚上或周末休息時間,自稱對工作沒有影響,但實際上,不僅占用了文化館的公共文化場所,利用了文化館這塊品牌,而且從工作時間上也對工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為晚上給學生上課是學校放學后就開始了,文化館老師為了按時給學生上課,只有上班時間備課,沒等下班就早早回家吃飯。更何況文化館下基層的群眾文化輔導工作大部分要靠晚上時間進行,怎能不影響工作呢?有的文化館器樂干部,下班后成了夜總會、歌舞廳的樂手;有的人為了評職稱和個人名利,平時注重埋頭個人創作,不愿輔導群眾,服務百姓,把文化館當成了“文聯”,把自己定位作“專業作家”;有的人甚至因下鄉輔導沒有補貼而不愿下鄉;有的上級館的專家下基層館輔導費用過高,下面無法承受,只有放棄。如此等等,造成問題的原因,既有當事人的主觀意識,也有管理機制的缺陷。文化館的管理長期沿襲著機關化的管理模式,管理機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績效考核手段和必要的競爭機制,工作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甚至不干工作也照樣拿工資,領導“無可奈何”,難以對從業人員實行有效管理。職工“心安理得”,沒有任何危機感。
要解決以上問題,除了當事人本身應該樹立事業心、責任感,克服“拜金”思想,擺正個人藝術創作與輔導群眾兩者的關系,正確處理群眾利益與個人得失的矛盾以外,領導干部的思想不能有任何的偏差,并且要有必要的管理手段。文化館的服務工作,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來規范,重點是要改變機關化的工作作風,完善考核競爭機制。一是文化館的整體服務工作,要通過建立科學的考核機制,把服務工作開展得多與少,好與差作為年度工作考核的主要內容,二是對從業人員的服務工作干多干少、干好干差要進行嚴格有效的量化考核,與工資報酬直接掛鉤,作為專業職稱評聘的主要依據,獎勤罰懶,優勝劣汰,競爭上崗。
現有文化館從業人員中,年齡偏大、知識老化,專業不精、業務不全面現象普遍存在,缺乏應有的服務能力。造成現有狀況的原因主要是:從主觀上看,從業人員自身求知欲望不強,缺乏學習的自覺性,能混則混,缺乏憂患意識。從客觀上分析,文化館現有管理體制和用人制度,缺乏競爭機制,導致從業人員“高枕無憂”。文化館由于經費困難等原因,缺乏硬性的學習要求和提供系統的培訓教育,每年的繼續教育,也僅僅是流于形式,缺乏系統、科學的安排和培訓輔導,未能提供較好的學習機會。
文化館作為最基層的群眾文化機構和公益性群眾文化活動場所,為當地群眾提供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眾性文化活動,需要各個專業的文化館從業人員,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來實現。文化館實現免費開放以后,無障礙,零門檻,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提高了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同時,也對文化館從業人員的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化館要通過開展調查研究,摸清群眾對文化的實際需求,科學安排群眾文化活動,這既是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客觀要求,也是文化館從業人員的職責所在。注重對文化館從業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對文化館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不斷提高文化館從業人員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優化人員結構,確保文化館服務活動更好地適應群眾需求,實現免費服務的可持續發展,是當前文化館免費開放中的重要環節。
文化館的免費開放、免費服務,需要有工作人員來完成,因此,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會大量的增加。在當前文化館人員配置普遍“一人一條線”,增加編制新招工作人員又有困難的狀況下,解決的辦法,可以調整工作時間來完成,也可以借用社會人員來幫忙,但最重要的是要進一步激發從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要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合理的績效工資,完善有效的激勵機制,通過落實超時補貼、獎勵工資、福利津貼以及職稱評聘等提高從業人員的工資報酬和福利待遇。尤其是在職稱的評聘方面,應當增加中、高級職稱的職數,并向縣級基層一線館傾斜。
文化館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培訓、輔導、指導的業務部門,專業隊伍建設的好壞,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與創新,關系著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的實現與保障。不斷提升文化館從業人員政治素質、專業素質,建設一支德藝雙馨的文化館干部隊伍,是全面推行文化館免費開放,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