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琴 (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621000)
“三言”中的愛情婚姻小說
汪小琴 (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621000)
“三言”中反映愛情婚姻生活的小說數量最多,也是最有價值的一部分。作品中女性自我意識覺醒后,她們積極自主追求愛情婚姻,反抗沖擊封建禮教,獲得個性解放和人格獨立。這些都隱晦而鮮明地昭示了馮夢龍的女權主義,他不僅僅是停留在同情女性的層面上,還將觸角深入到啟蒙人性,鼓勵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內核,體現了馮夢龍對女性的歌頌和尊重。“三言”中的女性以其獨特的個性在女性文學長卷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反映出明代特定階層的獨特文化風貌,具有深遠的文學和社會意義。
三言;婚姻愛情;自我意識;反抗精神;女權主義
“三言”即《喻世明言》,是通俗文學家馮夢龍搜集、整理和創作的,“三言”中的人物形象蕪雜、反映社會層面較廣、思想內涵深,其中藝術成就較高的是以女性形象為主的篇章,馮夢龍本著“借男女之真情,發名教之偽藥”的文學主張,用極為生動細膩的筆觸刻畫了眾多的女性形象。下面就從三個方面來探討“三言”中的這部分作品:
其一,一類作品反映了新興市民階層對舊的封建傳統意識的突破,對新的婚姻愛情觀念的追求。這類小說表現出青年男女在愛情婚姻上的真心實意,歷經一番磨難,一償夙愿,也是提倡男女雙方相互尊重和相互平等。同時肯定人的自然情欲,主張用“情教”來反抗“禮教”,這類作品常將“情”和“欲”放在“理”與“禮”之上,表達了“禮順人情”的愿望與要求,通過描寫市民愛情婚姻生活,達到他以情感化人,使世界“落然以情相與,于澆俗冀有更焉”的目的,這表現了明代新的價值觀念。
如《賣油郎獨占花魁》描寫市井賣油郎秦重和煙花女子莘瑤琴的純真愛情故事。作者通過男女主人公的遭際命以及最后的美滿結合,鮮明地表現并歌頌了市民階層的愛情婚姻觀念和人生態度。少女瑤琴與家人失散,淪落為娼,因其“色世雙絕”,名噪京都。此時老實窮賤的賣油小販秦重,被瑤琴美貌吸引,積蓄十兩銀子到青樓與之相會。瑤琴認為他是“無名稱的子弟”,沒有理會他,飲酒過量,秦重體貼服侍,未打攪她。她才覺得“難得這好人”,可她又遺憾“可惜是市井之輩” 。后來瑤琴遭到吳八地肆意凌辱丟棄荒野,被秦重所救,她認識到“豪華之輩,酒色之徒”,只知“買笑追歡的樂意,那有憐香惜玉的真心”,思想有了質的轉變,向秦重說出“我要嫁你”的心腹之言,并表明“布衣蔬食,死而無憾”的決心。小說中的主要人物秦重與瑤琴能發展到真正的戀人關系,正是在互相了解的基礎上達到相互尊重的理想自由愛情。瑤琴這類女性盡管地位低下,但她們卻敢于無視禮教法規,大膽反抗,主動表達自己對異性的愛慕之情,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這一切表明,市民階層的男女在愛情婚姻選擇上已有了新的標準:彼此了解、互相敬重,思想意識和道德力量正逐漸戰勝封建金錢、門第、等級觀念,體現出了一種愛情婚姻的反叛價值觀。
其二,一類作品由于受男女平等意識支配,重新審視女性在婚姻方面的問題,表現出前所未有嶄新的婚姻觀。在對待婦女改嫁問題上,人們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理解寬容,女性的貞節觀念被淡化,對女性作為一個正常人所擁有情欲進行肯定,即使失了節的婦女,能正確對待和處理,揭示男女在貞節、婚姻等問題上極端不平等的現象,寄同情于廣大婦女。
如《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寫蔣興哥十七娶妻王三巧,夫妻感情甚好。二年后,他外出經商,妻子獨守空房,糧商陳大郎偶得見三巧就“心心念念地放他不下”,設計勾搭上三巧,三巧趁機偷歡,二人成奸。臨別時,三巧贈送他蔣家祖傳之物——珍珠衫。蔣興哥返鄉在客棧遇陳大郎,陳大郎在蔣興哥前炫耀艷遇所贈之珍珠衫,即知兩人有奸情,內心非常痛苦,想到“當初夫妻何等恩愛,只為我貪得蠅頭微利,撇他少年守寡,尋出這場丑來,如今悔之何及!”回家后把三巧騙回娘家,忍痛休了三巧,他“心中好生痛切。”三巧被休回家,她父母也沒有嫌棄責怪她,而三巧自覺愧對丈夫,準備自縊,被媽媽救下。王媽安慰她說:“恁般容貌,怕沒人要你?”父親知女兒尋死,也勸了一番,又囑咐王媽媽用心提防。這是開明疼愛女兒的好父母!這在以前的文學作品中是不可想象的。后來,王三巧再嫁知縣吳杰,蔣興哥要娶平氏“聞得是下路人(二婚),愈加喜歡”,可以看出當時人們觀念的變化,女人被休或死了丈夫仍可以再嫁,這被人們所接受。后來蔣興哥外出經商,惹下官司,審理此案的正是三巧后夫吳知縣吳杰,三巧想起蔣興哥舊日恩情,求吳縣令寬釋了蔣興哥,夫妻重會,百感交集,由此感動了吳縣令,他將三巧和十六個箱籠一并送還蔣家,讓他們夫妻破鏡重圓。小說中涉及的三男二女雖有愛情婚姻方面的糾葛,但彼此之間并未以仇相報,而是寬厚忍讓。
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史,充滿了對女性的壓迫和歧視,形成了“男尊女卑”“男主女從”的基本觀念,婦女也就被所謂的“三綱五常”所束縛,要“從一而終”,但明代中后期,商品經濟的迅猛發展,帶動了文化生產消費模式的改變,傳統的道德觀念有所改變,在對待婦女改嫁問題上,人們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理解和寬容。這樣看來,市井中的平民女子的社會地位較之以前有了一定的提高,女性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識,在婚姻上要求打破禁欲主義的枷鎖,并付諸于實際行動。
其三,一類作品反映了青年女子對自由愛情的強烈追求,表現她們追求愛的權利和自由,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尊嚴。這些女子雖然身處社會最底層,但她們卻不甘于被玩弄侮辱,拒做男人的附庸,她們敢于打破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獨自掌握自己的命運,勇敢地向封建禮教發起挑戰。
如在《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塑造了杜十娘一個崇高的靈魂被毀滅的全過程。十娘是京城“教坊名姬”,她“久有從良之志”,最終選擇了“忠厚志誠”的李甲寄托自己的希望和理想——真誠的愛情和幸福的生活。十娘對李甲真情相待,與鴇母展開種種斗爭,最終憑借自己的機智跳出了火坑。二人乘船回家途中,孫富垂涎十娘美色,頓起淫心,乘隙挑撥李杜關系。李甲在千金引誘及身為布政史父親的威嚴下,薄幸出賣了十娘。當她被李甲當作商品廉價轉賣時,她痛心于“中道見棄”,痛心于幸福生活的幻滅,更痛心于社會的不公,不惜帶著寶物投江以死作最后的反抗,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維護了對愛情的理想,也捍衛了尊嚴。十娘的死不是向黑暗的封建倫理制度的妥協,而是對封建社會中金錢和門第觀念的反擊。這可看出馮夢龍筆下的青樓女子自我意識的覺醒,勇敢追求自己認定的愛情,極力維護自己作為人的尊嚴,哪怕這些是需要用生命作為代價的,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女子已不再愿意沉寂于平庸的生活。
馮夢龍通過“三言”中反映婚姻愛情生活的小說來談婦女觀,對女性的認識,在當時可謂是一朵奇葩,通過對女性自主感情的追求,對女性自身價值的凸顯,對女性改嫁的認可,反映出他對女性的尊重,鼓勵婦女追求自由平等的內核,提倡以純樸的愛情換取幸福,萌生了具有現代意識的新的道德倫理觀念。
[1]喬力.話題中國文學史[M].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8.
[2]陳玉剛著.中國文學通史簡編[M].大眾文藝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