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俊 (南通大學 藝術學院 226007)
南通絲毯壁掛在現代家居裝飾中的運用
孫 俊 (南通大學 藝術學院 226007)
現代壁掛憑借其各異的顏色、豐富的圖案、質地柔軟的材料和多功能等優點成為現代家居室內主要陳設用品,并正在逐漸成為現代室內家居裝飾中的新寵兒。適當搭配不僅能使室內色彩和風格更加協調統一,而且可以創造出獨特的氛圍,令居室溫馨悅目,在精神上和藝術上有著獨特的意義和內涵。
絲毯;壁掛;家居;裝飾
傳統與現代的結合體,不是隨便的任意拼湊,也不是簡單的原樣照搬,而是各種設計理念的融合,是各種家居裝飾設計語言的表達。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是現代家居裝飾設計的出發點,是創造室內空間環境,人性化的服務,以滿足人的精神上和物質上的需求的目標。在家居裝飾設計中,不僅有系統的認識和了解傳統特色的繼承與創新的設計風格,也有現代的審美意識和創造性思維,從傳統文化中去尋找靈感,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創新,在保持傳統的風格和形式的同時,并對其中的精髓進行提煉、簡化和升華。
從“結繩記事”開始,在縱橫交錯,川流不息的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相比較編織這門技藝而言,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化的創造模式比它更具有生命力,所以它并沒有離開人類生存、生活和生產的主流。從歷史的沿革和發展的角度理解,編織的概念有一個逐漸豐滿的過程,編織的原始含義應是“結”與“編”的結合體。結,即打結,是編的起點;編是在結的基礎上發展的,并進而產生織的概念。其前后形成的順序應該是:結—編—織。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織造技術和生產的物種多樣性,編織的現代概念主要指的是藝術編織各種材料的組合。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與傳統編織的實用的目的相比較,有一個很大的區別。
在歐洲,所有被懸掛在墻壁上的編織壁毯,統稱為墻飾,是一個重要的纖維藝術形式。直到本世紀初,歐洲開始超越原始域的邊界,從歐洲擴大到美洲、澳洲和亞洲。傳統的壁毯是建筑的局部裝飾,而現代的編織壁掛是從屬于其所處的環境的重要組成,他們的概念有著很大的區別。相對于傳統的掛毯,南通絲毯壁掛是一個新的文化現象和行為,它已經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使用功能、視覺和感知習慣。
南通絲毯壁掛是使用天然蠶絲纖維經染色后,通過運用各種綜合技法,人工編織創作而成。南通的絲毯壁掛作為現代纖維藝術大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有著相當長的發展歷史,它是伴隨著我國地毯制造業的崛起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尤其是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外交勝利,其次是出口的商品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由于在當時,地毯和其他傳統手工藝術品作為中國當時的主要出口商品,南通與全國各地的絲毯廠不惜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編織出代表各自水平的壁毯,與此同時,中國的壁毯藝術因地毯產業的振興而開始繁榮。
南通絲毯壁掛從誕生的那天起,他與建筑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早期開始,人類懸掛在洞穴用以取暖或是圖騰崇拜的獸皮,到中世紀遍布在教堂建筑的各種大型壁毯,壁毯已經與建筑空間達到了深度融合。南通絲毯壁掛作為一種特殊的裝飾藝術,具有獨特的藝術和精神內涵,成為現代家居裝飾的新寵兒。
南通絲毯壁掛通常能實現影響建筑的室內空間的目的,能在建筑環境中營造溫馨典雅的氣氛,在室內環境中可以起到很好的視覺調節。南通絲毯壁掛作為現代藝術環境的一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既需要考慮到和整體室內環境的材料,形狀,顏色和整體統一的任務要求,同時承擔著在室內環境中進一步營造藝術氛圍的任務要求。南通絲毯壁掛的編織手法多樣,內容豐富,在風格迥異的建筑內,它可以很好地適應。在人與建筑物之間有很強的視覺效果,它那自然的、柔和溫暖的材料質地和手工編織的魅力情緒,喚起人們對自然田園的美好感受,改善家居空間的主色調,消除硬材料帶來的僵硬和冷淡,打造一個具有豐富的人文,藝術融合,渾然天成的家居空間。
同時,南通絲毯壁掛是兼具使用功能和審美價值的藝術形式,除了壁毯制作材料質地本身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及壁毯藝術在家居空間美化室內環境外,還有隔音、保暖、吸光、御寒、防潮等功能。絲毯壁掛作品的藝術性和人類感情生活密切相關,其內在的藝術品質和功能大大超越了雕塑、繪畫等其他的藝術形式。正如一位藝術大師所說:“當純織物脫離實際單純的欣賞性的時刻,絲毯壁掛開始從物質關懷向更深層次的精神關懷轉變?,F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復雜的社會關系和緊張的工作環境,使人們感覺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而具有天然的親和力的絲毯壁掛,能給人以安慰和力量,超越時間和空間,喚起人們對古老文明的向往”。
在纖維藝術大系中,平面造型主要是指在長寬二維向度內,完成形象創造,接近繪畫性效果的纖維造型,平面形態是絲毯壁掛最早出現并與建筑環境相結合的形態方式。長期以來,南通人在該領域的努力探索,基本呈現出兩種態勢:一種是具有紋理變化和色彩變化的平面造型形態,是通過傳統的編織手法進行平面組織結構,色線轉換圖像來完成造型;另一種是具有表面凹凸起伏的浮雕造型形態,是具有浮雕感的平面造型,和立體造型的平面排列的組合來造型,材料和肌理的表現是其主要形式,一般通過平面簡單圖像,抽象圖形輔助完成。
目前,南通絲毯壁掛成品的工藝形態大多是以下三種不同方法的平面設計形態:一是凹凸肌理的創造,是通過使用同一種材料、同一種顏色進行創作活動,借不同工藝制作手法產生紋理變化,充分展現工藝結構之美。二是色彩紋理的創造,是通過使用同一材質的不同色線的造型活動,體現平面線型的肌理之美。三是綜合平面的創造,是通過使用不同材質相同色彩的組合所形成的材料肌理之美等。
通過與其他地域的壁毯藝術相比較后不難發現,南通絲毯壁掛成品基本采用由風格創意、材料的運用、點、線、面的構成形式,肌理的表現,節奏與對比,重復與均衡和體量與比例等處理手法完成。有豐富各異的編織技法和豐富多樣的肌理效果,編織工藝和方法的不同,對南通絲毯壁掛的最終視覺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最終形成不同的藝術風格和視覺感受。而編織工藝的特點在于其骨架結構的精巧細致之美和各種材料的肌理質感。
南通絲毯壁掛的創作者們將運用不同的表現技法,用各類絲線將情感巧妙地編織在藝術創作中,塑造不同的視覺造型語言,表達新的精神理念。另一方面,南通絲毯壁掛的創意與表現限制了絲毯壁掛藝術品的自由無序地發展,這種自由發展通過藝術家們有選擇、有創意地設計表現,必將使作品充實壯大,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將南通絲毯壁掛帶進更廣闊的領域,給人們帶來新奇的視覺感受和精神愉悅。南通絲毯壁掛是在傳統編織藝術沉積的基礎上的演變和超越,它帶給現代人的不只是形態上的變化和藝術語言上的豐富,還有現代的藝術信息、藝術觀念和藝術美感。
南通絲毯壁掛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使其在現代家居裝飾中愈發變得有規律可循。南通絲毯壁掛歷來都是從屬于建筑環境的,它是環境的產物,要求在設計階段就要考慮如何使它服從于建筑環境。南通絲毯壁掛需要設計師的整體設計概念,而不是作品孤立的材質、結構、工藝的美的追求,而應基于對空間環境,開展與環境相對應的軟裝飾設計,使絲毯壁掛獲得良好的展示效果。
通過圖形化的色彩表現,無論是具象或抽象的圖形,色彩總是以其獨特的魅力來美化世界,裝飾著我們的生活環境。外部形態包括外部結構,還包括觀察者可以看到的一切可視的紋樣、肌理。南通絲毯壁掛的外形結構必須是適合于作品本身所在的環境,大小一定要適中。色彩與紋樣也必須和室內家居環境相統一,只有這樣,才能起到襯托、優化室內家居環境的作用。絲毯壁掛的色彩對比如果過于強烈,會讓人感到刺眼,甚至會造成“喧賓奪主”;如果顏色和環境過于相似,常常隱藏在環境中,人們就會視而不見。
在南通絲毯壁掛的審美過程中,我們往往對表面圖案、顏色和其他視覺元素給予了巨大的關注,而絲毯壁掛材料的表面紋理,不經意間會被忽視。實際上,當我們注重對絲毯壁掛作品情趣表現的同時,卻常常受到纖維材料本身的粗糙、軟硬、明亮、光的吸收反射等質感的影響。如麻帶給人的第一主觀感覺就是粗糙,而絲帶給人的感覺則是細膩和柔軟。
南通絲毯壁掛的編織方法豐富多樣,除了使用機器編織以外,更多的一般采用手工編織。以手工編織、刺繡、打結為主要方法,這不僅豐富了南通絲毯壁掛的藝術形式,更主要的是在特定環境中豐富了絲毯壁掛的視覺藝術語言。
在現代家居空間的陳設與裝飾中,南通絲毯壁掛以其獨具一格的創作技法、各種各樣的肌理表現,不僅豐富著人類的實用生活,更是在向他們傳達著一種當下所處的地域流行文化,傳達著同時代的人們所懷抱的生活理想和相應的處世態度,這便是作為絲毯壁掛藝術品必須具有的深層文化底蘊。它的風格,形狀和材料質地等,可以使我們的視覺空間產生獨特的影響,不僅能夠滿足人們對生活的歸屬感,而且更多地反映出了對人性化的需求。沒有一種材料是如此的古老,但卻又表現地如此現代,也沒有任何一種藝術語言是如此豐富,且平易近人??v觀那些大型絲毯壁掛藝術作品,所表現的都是與建筑空間相匹配的具有強烈藝術氣氛的作品,對于詮釋建筑空間的文化品位和藝術風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從實用到藝術的發展,這期間沒有一條純粹的界限?!吧钏囆g化,藝術生活化”已經漸漸成為當今人類生活中的必然現象。
[1]張怡莊,藍素明.纖維藝術史[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楊俊申.纖維藝術設計基礎[M].天津大學出版社,2003.
[3]徐時程.纖維藝術設計[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4]龔建培.纖維藝術設計與制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林樂成,王凱.纖維藝術[M].上海畫報出版社,2006.
[6]王凱.創意與演進——纖維藝術新景觀[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江蘇省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資助項目(項目編號:KYLX_1315);南通大學研究生科技創新計劃資助項目(項目編號:YKC14036)。
孫俊(1991-),男,安徽黃山人,主要研究方向為民間美術裝飾藝術符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