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泉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社科部, 廣東 廣州 510405)
棠景街“中老年體育健身”系列教育指導活動設計、組織與實施
劉炳泉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社科部, 廣東 廣州 510405)
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已多年,在社區中推廣中老年人社區體育健身活動,對中老年人提高身體和心理素質、減輕社會負擔都有積極的作用。本研究對廣州棠景社區開展的 “中老年體育健身”教育指導活動的開展情況、困難與措施、改進方向等進行梳理總結,旨在為社區中開展同類型體育教育指導活動提供參考。
中老年;社區;體育健身
我國于1999年10月成立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并宣布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中國人均壽命為74歲。到2020年,我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將達到1.67億人,約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4%。老齡化人口會不斷高齡化,即高齡人口數會不斷增多。人口老齡化特別是高齡化會帶來一些難以避免的問題,例如,醫療、衛生保健費用的攀升等。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調査表明,我國老年人兩周患病率城市為18. 7%,農村為11. 4%,高齡老年人因病臥床率約在34.30%,老年人年平均醫療費用約為425元,這些社會醫療費用的增加,考驗著政府養老的能力。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深,這些問題由微觀問題轉化為宏觀問題。目前,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已10多年,推廣中老年人社區體育健身活動模式,對促進中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減輕社會負擔都有積極的作用。
項目組成員在棠景街社區廣場舉行“中老年體育保健”系列教育指導活動宣傳活動。活動內容包括給社區居民發放了健身小冊子、體育健身動作現場示范、解答社區居民的疑問、公布專項活動的具體時間和地點。
在棠景街家庭服務中心協助下到棠景街合益社區、百順社區等地開展了5個專項指導活動。5個專項活動是太極拳專項指導活動、廣場舞專項指導活動、啞鈴健身專項指導活動、健身走專項指導活動和柔韌性練習專項指導活動。通過以上5個專項活動,使棠景街社區的中老年人掌握常用的5種中老年人體育健身方法和認識體育健身的意義、科學指導的方法,同時進一步推廣中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
活動期間,項目組成員向社區居民發放調查問卷,以此了解社區中老年人體育健身的需要。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問卷185份,有效問卷181份,有效率為90.5%。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處理,結果顯示,(1)棠景街社區居民對本次社區活動的主題、內容和形式都是比較滿意的,對活動效果表示了肯定,對工作人員的態度也比較滿意。(2)棠景街社區中老年人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積極性比較高,但在日常體育活動選擇上存在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問題,如盲目消費、體育健身健身項目單一等問題,折射出中老年人在體育健身中缺乏科學性指導的問題。(3)哪類人群適合參與哪些體育活動項目,如何鍛煉有助于增強心肺功能,延緩衰老,是中老年人希望通過體育指導活動獲得的首要信息。體育活動的養生保健功能是中老年人在接受體育健身指導活動時最為關注的問題。(4)棠景街社區中老年人對社區體育健身的組織管理滿意度不高,期待社區能夠提供更多有效的服務和豐富多彩的社區體育活動。調查還發現,有關體育服務信息宣傳不足,有些居民盡管住在社區文化中心附近,但對本社區中的體育健身設施和文體活動內容知之甚少,對體育活動開展情況的信息也了解不多。(5)由于社區中老年人口的進一步增多,棠景街社區老年體育健身服務體系顯示出社區體育設施不足、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知識、活動經費不足等問題。在體育健身設施方面,種類較少、數量不足、設施陳舊構成了目前棠景街社區體育健身設施方面的主要問題。社區體育活動開展的數量與質量和活動經費有著直接的關系,社區體育活動經費不足仍是制約棠景街社區體育發展的重要因素。(6)參加調查的居民對本次的中老年人體育健身指導活動提出的主要建議有:①宣傳力度還不足,有部分想參加活動的居民不清楚活動的時間;②希望類似的活動能經常開展,并形成一個長期有效的活動機制;③希望有固定的場所,并提供活動器材和配套教材用于開展中老年體育活動。
2.1 加大宣傳力度
社區活動項目開展前,項目組應提前落實活動的時間和場所,以便于加長宣傳時間、擴大宣傳的范圍,加大宣傳的力度,務求使更多的居民參加到活動中去。
2.2 進一步細化年齡分組
我國對老年人主要有2種分類,即60歲以上和65歲以上人群。國際上對中老年人的研究多采用4個年齡分組,即55~64歲、65~74歲、75~84歲、85歲以上人群。細分老年人群有利于充分考慮老年人的身心特點,把中老年人分成3組,45~60歲一組、60~70歲一組、70歲以上一組。建議在日后活動項目選擇、組織、指導中針對細分老年人群體提出對策和建議。
2.3 吸引男士參與
在本次的項目開展的過程中,發現參加社區體育健身活動的以女性居多,男性較少,建議編排一些符合男性的動作套路,吸引更多的男士參加到體育健身活動中去。
2.4 增加傳統項目
除常規項目以外,可以在社區中推廣一些民族傳統型健身活動項目,如木蘭拳、木蘭劍、木蘭扇、八段錦等。這些民族傳統健身項目動作幅度不大,節奏較舒緩,運動負荷小,激烈程度較低,符合中老年人身心特點,是中老年人喜愛的健身項目。
3.1 完善活動機制。學校和社區應該建立一套社區中老年人體育活動的長效管理
機制和運作機制, 推廣社區體育活動模式,強化中老年人的健身意識, 引導他們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健身活動, 真正達到健身效果。
3.2 提高社區體育社會指導員專業素養。社區中有部分的中老人體育健身項目已形成固定的、以自我管理為主的群眾組織,但其訓練內容還不夠全面,缺乏理論性指導和基本功的訓練。因此,應加強對這些組織領頭人的專業培訓,提高其知識水平,并加強對中老年人科學健身的理論和方法的學習與培訓。
3.3 開展家庭體育健身聯誼活動、周邊社區體育健身聯誼活動,借助社區服務平臺,帶動更多群體成員參加體育健身運動,促進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開展家庭體育健身聯誼活動是建立家庭成員彼此情感交流的渠道,家庭成員彼此間的相互影響和共同參與是中老人參加體育活動不可缺少的助推劑。開展周邊社區體育健身聯誼活動,互相取經,加強溝通,有助于拓寬中老年體育健身活動的范圍。
3.4 進一步完善棠景街社區中老年體育健身活動的籌資機制,打破社區經費來源單一的現狀,開拓經費來源,增設融資渠道,為社區中老年體育發展提供經費支持與保障。
3.5 加強營造良好的社區體育健身氛圍,改善社區老年體育活動環境、設施、場地條件。首先,在充分了解中老年人體育活動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前提下,有針對性地增設本社區中老年人感興趣、便于使用的體育健身設施,提高設施利用率。其次,定期對社區體育健身設施進行檢測、維護、保潔,提高健身設施的可用率。最后,定期邀請專業體育指導員對社區中老年人進行體育活動指導,科學引導中老年人合理鍛煉。
3.6 加強棠景街社區中老年體育健身活動宣傳力度。建設立體式社區體育服務信息平臺,充分利用網絡平臺使社區中老年人及時更新體育科普信息、健身指導活動信息、體育場館開放信息等信息。
[ 1 ]田志偉.東北三省農村中老年體育健身認知觀念研究[ D ].長春:吉林體育學院,2014.
[ 2 ]劉子震.開封市中老年太極拳運動開展情況的調查研究[ D ].開封:河南大學,2013.
[ 3 ]許云志.昆明主城區中老年人體育活動方式與健康體適能影響的研究[ D ]. 昆明:云南師范大學, 2015.
[ 4 ]劉生杰,郭顯德.太極拳與廣場舞對中老年婦女健身效果的比較研究[ J ].中國體育科技,2013(5).
[ 5 ]劉天宇,李暉,吳然豐.韓國老年體育對我國老年體育發展的啟示[ 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4(5).
G812.0
A
1674-151X(2016)09-138-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8.072
投稿日期:2016-06-22
劉炳泉(1979—),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