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裕 吳二娜
2016年2月29日,在廈門市社會組織促進會會員大會上,廈門市民間組織管理局、廈門市社會組織促進會授予廈門市集美校友總會理事長任鏡波為“社會組織優秀領軍人物”榮譽稱號,同時校友總會也被廈門市民政局評定為5A級社會組織。任鏡波于2003年當選為校友總會理事長,到現在已任三屆,共13年。近幾年來,校友總會先后3次被評為福建省和廈門市先進社會組織。
廈門市集美校友總會取得這么顯著的成績,任鏡波理事長功不可沒。13年來,任鏡波和校友總會其他同志一起積極投入校友總會的工作,他始終堅持一個信念,大力弘揚華僑旗幟陳嘉庚的愛國精神,努力做好總會的工作,積極為廣大校友服務,把總會辦成校友的“家”。
一、放棄高薪,投身公益
2003年,已從教育系統退休的任鏡波被校友們選為集美校友總會理事長。那個時候,民辦高校都在吸納人才,因為任鏡波以前在省教育廳和高校工作過,因此有兩所民辦高校爭著要聘他,月薪都在一萬元以上,但他沒有接受,他認為既然大家信任我,選我當理事長,我就應盡全力做好這份工作。
任鏡波十分熱愛集美校友總會的工作。七年前,他的老伴去世,自己又做了兩次大手術,但是他仍然堅持做好校友總會的工作。老伴臨終前拉著他的手說:“你既然承擔了建會館的任務,就要把它建好。你已經捐了5000元,再捐5000元,湊成10000元。我原來只捐1000元,再捐9000元,也湊成10000元。兒子、媳婦、孫女和女兒、女婿、外孫等也都是校友,也叫他們每人捐1000元,重在參與”,全家人都為校友會館的建設捐了款。2012年,任鏡波住院做右腎切除手術,術前兩個小時他專門掛電話給有關負責同志,一定要注意會館建設的進度和工程質量。平時,海內外校友給他送的禮金,他都轉給校友總會或用于辦刊,或以饋贈者的名義設立助學金,總金額近50萬元。這雖然只是一個小數,但起了拋磚引玉的作用,沒有這小數,也就沒有后來校友們捐的幾千萬元。
集美校友總會的宗旨是:弘揚嘉庚精神,聯絡海內外校友,為校友服務,為母校服務,為社會服務。任鏡波在集美念過書,也在集美高校工作過,比較熟悉集美各校的校友,他利用自己的人脈關系,為集美各校引進了上億元的資金,并在總會設立了18項助學金。13年來,共發放獎學金、助學金932萬元,至今尚有余款500萬元,存本用息。他為各校引進資金,就像過去當政協委員一樣“知情出力”。他先了解學校的急需,然后去尋找捐贈者,等到事情談成了才告訴學校,以免讓人說是“講大話”。做這些引資工作要花很多的時間,自己還要貼電話費,但他卻對此樂此不疲!
二、聯絡校友,熱情服務
校友會的生命力在于感情的聯絡和建立。校友總會堅持上班制,在校友會做義工的校友每天都上班,隨時接待校友。各地校友會的活動,校友總會不僅積極參與,還熱情提供服務。與任鏡波交往的許多校友,不少是“忘年交”,有比他大10~20歲的,也有比他小30~40歲的,但每次收到校友的來信(包括電子郵件、短信、微信),他都當天答復。他還跟校友們建立了微信朋友圈,隨時在線交流。海外校友回家捐資辦學、興辦公益或送親友回來求學、求醫需要幫助的,他都樂于幫忙。旅居海外的校友李尚大在印尼的朋友黃奕聰的妹妹住在泉州羅湖,因患一種疾病終日痛苦不堪,李尚大托任鏡波有空多去看看,他不僅經常去看望,而且還親自送病人到泉州第二醫院做手術,術后病人的身體恢復很好。黃奕聰為了報答任鏡波,送他一個5萬元的紅包,任鏡波不收,又把這筆錢轉給他妹妹做生活費,黃奕聰感動得逢人便說:“中國好人多!”印尼僑親李德報得了一種怪病,白天不痛,晚上痛得要命,任鏡波就千方百計地幫他在廈門、北京等地求醫尋藥,后來終于治好了他的病。為了表示感謝,李德報給任鏡波寄來5萬元人民幣,任鏡波分文不取,而是以李德報的名義用這筆錢在總會設立了助學金。此舉得到李尚大的大力支持,與李德報一起捐款,聯合設立了德慈助學金,每年頒發助學金20萬元。截至目前,德慈助學金已運行了8年。廈門舒心酒家老板、黨支部書記陳瑛瑛聽說任鏡波作了大手術,一定要送他10萬元,任鏡波也把這筆錢交給總會,專門為她設立了“舒心助學金”。任鏡波急校友之所急,幫校友之所需,因此校友們都把總會當成自己的家。
三、致信總書記,弘揚嘉庚精神
弘揚嘉庚精神,首先要學習陳嘉庚先生的“國民天職意識”。2014年10月21日是陳嘉庚先生誕辰140周年,任鏡波覺得應該把這個信息告訴習近平總書記,因為他在福建工作多年,對陳嘉庚先生十分了解,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講過要大力弘揚嘉庚精神。為此,在一次籌備紀念陳嘉庚先生誕辰140周年的座談會上,任鏡波建議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于是他自己起草寫了兩封信,一封是以集美校友總會和《集美校友》編輯部的名義寫的;另一封是以他的個人名義寫的。信的主題是:“為了更好地在海內外嘉庚學子和華僑華人中宣傳‘嘉庚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共圓中國夢,懇請總書記為陳嘉庚先生誕辰140周年作指示。”信是從集美郵局用快遞寄去的。沒多久,中共中央辦公廳的工作人員給任鏡波掛電話說:“你給習總書記的信收到了。”任鏡波非常高興,連忙向廈門市委統戰部辦公室的領導報告。又過了幾天,中共中央辦公廳的一位女同志給他掛電話說:“領導看了,您提的問題很重要,我們一定會向總書記呈報。”當時任鏡波心里就有數了,總書記一定會有指示。2014年10月21日上午,省、市政協在廈門舉行紀念陳嘉庚先生誕辰140周年座談會,當省政協主席張昌平宣讀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廈門市集美校友總會回信的時候,任鏡波激動得熱淚盈眶。當天下午,中國僑聯副主席康曉萍、王亞君特意趕到集美向任鏡波表示祝賀。她們說:“你幫中國僑聯做了一件大事。”當晚,市里又有好幾位老領導、老朋友給任鏡波掛電話,說他為廈門市做了一件好事,而任鏡波卻謙虛地說:“作為廈門人,這是我應盡的天職。”
一年多來,任鏡波在海內外參加了21場校友和僑界座談會。2015年10月,為了紀念習總書記回信一周年,校友總會在北京與北京集美校友會一起召開了“弘揚嘉庚精神,共圓民族復興之夢”座談會,有100多位海內外校友和僑親的代表參加。《集美校友》增刊征集稿件時,國僑辦裘援平主任、中國僑聯林軍主席等都親自撰文闡述學習習總書記回信的體會,他們認為習總書記的回信對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面深入做好僑務工作,最大限度地凝聚僑心、匯集僑力,助力實現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四、辛勤耕耘,碩果累累
13年來,集美校友總會在任鏡波和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編輯出版《集美校友》82期,66.5萬冊;出版《百年往事》《百年樹人》《偉人偉業》《陳村牧與集美學校》《李尚大畫傳》等圖書和畫冊17部;籌措了上億元的資金,受助學生達4571人次;建造了總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的校友會館;參與籌辦了集美學校90周年、100周年校慶和紀念陳嘉庚先生誕辰130周年、140周年的活動;舉辦了紀念陳嘉庚先生創辦集美校友總會90周年和第三屆全球集美校友大聯歡的活動等。在這些工作和活動中,任鏡波不辭辛苦,竭盡全力,在他和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任鏡波經常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是陳嘉庚的學生,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可是黨和政府卻給了我很多榮譽,與先進的兄弟社會組織相比,我們的工作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和先進個人相比,我的差距就更大了,還要繼續努力。新時期社會組織的工作大有可為,還有很多事可做,還有很多事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