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燕 (唐山廣播電視臺 063000)
淺談電視剪輯的藝術
史春燕(唐山廣播電視臺063000)
因一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通常會導致攝制人員在現場所錄制的影音資料內容較為凌亂,而這樣的影音資料不能直接作為電視節目素材加以使用,唯有制作人員通過后期剪輯處理等方式,方才能夠使之達到電視節目播放的標準。為此,本文將就電視的剪輯藝術展開研究,主要論述了要注重對剪輯節奏的把控、注重鏡頭間的銜接過渡、注重節目整體結構的把控這三個方面的策略,以供參考。
電視剪輯;剪輯節奏;鏡頭銜接;結構把控
所謂的電視節目后期制作,即節目制作人員根據編導人員的要求,通過對專業制作設備的使用,將前期采集的素材進行加工處理,使之能夠達到電視節目播放的標準。受數字化技術的高速發展影響,電視節目制作的技術也不斷得到提升,視頻儲存技術和視頻處理的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如此一來,節目后期制作的地位日益重要。原因在于,后期制作人員應當掌握嫻熟的剪輯處理以及聲光音像合成等技巧,并且應當對后期制作流程爛熟于心。此外,作為后期制作人員而言,除去前述要求之外,還必須具備一定的想象力和藝術創造力,要注重對剪輯節奏的把控,注重鏡頭間的銜接過渡,注重節目整體結構的把控,以便提升節目的整體美學格調。
從節目后期制作的角度來看,制作人員應當具備把控剪輯節奏的能力,此種能力代表著優秀剪輯人員的業務水平。通常而言,對剪輯節奏的把控乃是從這些方面加以體現,如鏡頭變化與運動等等,優秀的剪輯人員能夠使電視節目的觀眾獲得難忘的視覺體驗和感官刺激。剪輯節目節奏控制的質量,體現了對節目中人物情緒變化、情節以及劇情等變化的狀態,是整體電視節目質量的重要決定因素。在進行前期拍攝的過程中,攝像人員要對于攝像的運動速度進行合理的控制,并且結合整體節目的風格和設計意圖,為后續節目的制作奠定一個節奏基調。在進行后期剪輯的過程中,要根據節目腳本的設定,對于節目內容進行刪減和保留,并且對腳本外的內容進行篩選,保證精彩內容的留存。剪輯人員根據腳本對節目素材剪輯時,必須使剪輯處理后的素材內容保持流暢,并且同節目的主旨相吻合。同時,剪輯人員在進行剪輯時,應當合理把握節目的創作基調,以便使剪輯處理后的節目素材內容不同節目基調相抵觸。還有就是,剪輯人員在進行節目素材的剪輯處理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到節目整體的連貫性以及不同內容之間的銜接性,防止出現因節奏變化過于突兀而導致觀眾難以接受的情況出現。另外,在后期電視節目剪輯的過程中,要注意對節奏的控制,避免一成不變的節奏對觀眾帶來疲勞的觀看感受。采用變化剪輯節奏,可以體現出后期電視節目剪輯的節奏變化,突出電視節目中劇情的高潮,同時,依托對高潮部分的緩沖處理,達到張弛有度的目的,使觀眾能夠被牢牢地吸引其中。
作為電視節目而言,其主要通過聲光的刺激實現對觀眾的吸引,因此節目的畫面之間應當保持連續性,而實現這一目的,則是通過剪輯人員的鏡頭剪輯工作得以實現的。
無論是編導人員,還是節目制作人員,在節目的后期制作中, 都必須首先遵守一些根本的規律和法則——遵循畫面的基本組接邏輯,“動接動”“靜接靜”是畫面剪接規律。它規定在確定剪接點時,要保證前后鏡頭中的主體在剪接點上運動狀態(包括運動或靜止)的一致,或者拍攝方法(固定機位與運動拍攝)在運動狀態上的一致。剪輯能夠實現對節奏接近的部分的有效銜接和過渡。
所謂的“動接動”,乃是指切換鏡頭的時機為鏡頭與其中的人、物同時運動狀態下進行切換。這種切換因鏡頭與人、物處于同步運動狀態,因而銜接較為順暢,不會有絲毫突兀之感,觀眾會隨 著鏡頭搖動非常自然地從一個環境或景物過渡到另一環境或景物。在推、拉、移、跟等一系 列的運 動中轉換鏡頭,“動接動”的原理是相同的。“動接動”更多是在人物的形體動作中切換鏡頭 。
所謂的“靜接靜”,乃是指在動作結束時進行鏡頭的切換,后一個鏡頭也為由靜至動。這種鏡頭切換方式一般多在轉場時應用。此種鏡頭切換方式能夠實現不同畫面部分的無縫過渡,同時讓觀眾從中獲得思考的空間,因而使得整體畫面更顯緊湊。
從節目的整體結構來看,通常涵蓋節目整體布局以及段落布局。優秀的節目內容在整體結構方面應當渾然一體。
1.節目整體結構應當做到完整統一
作為電視節目而言,其整體結構應當做到首尾呼應,節目中的不同段落應當設置合理,從而依托不同段落的整合凸顯出節目的創作意圖和創作主旨。如若未能滿足前述要求,則將導致節目顯得前后風格參差不齊,讓觀眾無法從對節目的觀看,了解到節目的創作意圖,因而會產生不明就里之困惑。
2.節目整體結構應當做到自然流暢
節目整體結構必須一氣呵成,使觀眾在觀看節目之后,感受到節目內容的連貫性,如若不然,則將導致節目內容過于生硬,不同段落之間彼此割裂,使觀眾在觀看后,難免會產生節目粗糙濫制之感。
3.節目整體結構應當做到嚴謹新穎
節目整體結構應該保持從一而終的嚴密性,即節目應當做到體例清晰、層次界分明晰、主要段落突出,而不得出現段落內容主次顛倒等情況。但過分地強調嚴謹往往嚴肅有余、活潑不足,使人感到乏味。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為結構的多樣化提供了可能,每一獨特的事物都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因此電視節目只有不斷創造,突破固有的模式,進而通過對以往固有模式的創新和大膽突破,方才能夠實現對觀眾收視興趣的激發,進而提升節目的口碑。
在電視節目后期制作過程中,作為剪輯人員而言,應當利用嫻熟的剪輯處理技巧,將原本紛亂繁雜的節目素材進行合理的剪輯加工,進而使節目內容達到播放標準。同時,剪輯人員應當在素材剪輯處理的過程中,注重把握節目結構的合理設置、節目節奏的掌控等,唯有如此,方才能夠使節目內容更能喚起觀眾的認同。從剪輯工作本身來看,對于剪輯人員的專業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并且需要剪輯人員具備良好的創造力、邏輯思維能力、把握全局能力。有鑒于此,剪輯人員應當注重以觀眾的視角審視節目的制作,并注重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和審美旨趣,以便為節目后期制作貢獻出一份力量。
[1]王秀紅.巧用電視剪輯藝術,提高電視節目質量[J].西部廣播電視,2015(18).
[2]梁式波.中職影視后期制作課程教學的高效方法探析[J].電子制作,2015(09).
[3]白金良.如何運用電視剪輯藝術技巧提高電視節目質量[J].西部廣播電視,2015(04).
[4]姜妍.略論剪輯的作品意義[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6).
[5]楊賽楠.芻議電視剪輯藝術的操作技巧[J].通訊世界,2016(14).
[6]王萌.新時期電視剪輯藝術的轉變與創新[J].中國新通信,2016(05).
[7]李敬涵.數字時代的電視剪輯技術及應用策略探究[J].新媒體研究,2016(06).
[8]齊春麗.新時期電視剪輯藝術的轉變創新策略探究[J].科技傳播,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