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樂 (西安美術學院版畫系 710000)
藝術類高校特色學生“三下鄉”活動形式初探——學院版畫與鳳翔木版年畫的碰撞研究
張樂(西安美術學院版畫系710000)
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課。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學生的變化,歷經20年的“三下鄉”活動在專業指導、運行模式、組織體系、考評機制等方面出現了一些偏差和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根據筆者所在系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情況,用實踐效果給予問題對策。本文試將學院版畫與傳統木板年畫作為討論對比。以求解決三下鄉活動存在的,缺乏資源整合、不能與時俱進、缺乏科研性、長效性、系統性等實際操作問題。
“三下鄉”;學院版畫;木版年畫;特色“三下鄉”
1997年5月26日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國家教委、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聯合下發“關于開展大中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的通知”1,20年來“三下鄉”活動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也存在問題也是有目共睹。根據這種情況筆者結合工作實踐,本著“圓中國夢‘絲路新世界’”主題公益活動進行優秀文化傳播同時保護并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目的。西安美術學院版畫系師生,2015年7月18日前往陜西省鳳翔縣進行暑期三下鄉活動。活動分為:“采訪鳳翔木版年畫大師邰江平進行學習,并制作鳳翔木版年畫”、“在當地景區‘周家大院’舉行‘學院版畫與鳳翔年畫聯展’”、“進行‘學院版畫與鳳翔年畫的碰撞研究’并最終形成學術論文”三個部分。下文主要將對活動的第三部分進行分析討論。
1.創作主題
傳統木版年畫取材于世俗社會生活,題材無所不包,根據統計,各種題材畫樣多達兩千多種。有歷史故事類、神話傳說類、世俗生活類、風景名勝類、實事新聞類、諷喻勸戒類、仕女娃娃類、花鳥蟲魚類、吉祥喜慶類等等2。更主要體現樸素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現代學院版畫傳統形態的學院版畫以具象寫實語言為載體,以再現生活為宗旨,以社會功利藝術審美為目標。學院版畫在中國當代版畫結構中呈現出超前態勢。這種品質可概括為:學術性、探索性、純粹性。3題材充滿對宇宙觀念、生命意識、觀念精神,更趨向與時代特征,題材中常包含著多元文化的碰撞與沖擊,也因藝術家自身喜好和個性不同而發生變化。
2.創作材料
從工具上看,現代的學院版畫在傳統木板年畫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發展,版種材料豐富,注重版畫本體語言的深化,已經形成平凹凸漏四種版種。其中與傳統木版相對應的學院木刻,就是凸版。與木板年畫不同學院版畫刻刀豐富,通過不同的版畫技法,在實際的雕刻中,會根據畫面需要,刻出深淺不一的刀痕。而木板年畫為了便于常年保存,以拳刀為基本工具的刻制,每一條線都需要刻出一公分的厚度,并且刀痕深度相同。
從顏料上看,鳳翔木版年畫為了便于長久保存,繼承了水印的傳統,多使用水性顏料。學院版畫使用油性顏料,原因是通過使用油墨能控制厚度,顏色,質感,滿足藝術家對自己畫面層次的不同要求,然而木板年畫卻只能是相對平面的水印效果。
3.創作風格
從創作精神來看,學院版畫提倡創新,傳統木版年畫堅持傳承。木版年畫技法傳統、主題相似、極少創新。而學院版畫大膽創新、突破傳統、技術豐富、形式多樣,作品符合當代人的審美需求。“學院版畫”是把人的成長需要與藝術語言精確理解成這個集體堅持的方向,借用機器去發現、去闡釋,這個過程使版畫成為培育形式語言的溫床,成為在形式注意理論范疇內自律推進的觀念表達。4這是兩者觀念上的區別。
從東西方文化差異來看,歐美等國家版畫作品,色彩強烈濃艷,畫面豐富,學院版畫很大程度上吸收了這些特點,并進行創作。而年畫傳統的設色充滿東方藝術情趣和中國民族特色,保持了木刻刀味木趣并蘊含了水墨水彩的韻味與色彩。這就使兩者在畫面本質上有了區別。
社會發展導致年畫的實用功能消失殆盡,這直接影響到木版年畫中傳統技藝的留存。現代印刷技術的發展給傳統木版年畫的手工制版和印刷技巧造成沖擊。年畫畫鋪幾近消失,傳統雕版技藝和染色印刷技術的傳承也越來越困難。作為一門工藝,年畫的制作過程分工明確,畫稿、刻板、印刷流水作業。但時至今日,把握這門技藝的人稀少,傳統木板年畫的創作水平無法保證。盡管國家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但所現狀依舊嚴峻,在現代高科技的碰撞與沖擊下,木版年畫岌岌可危。應世而變,在保護的前提下開發創新,使木版年畫適應大眾的生活與審美情趣,這是保護木版年畫及中國傳統文化的最有效方式。
但是秉承傳承,非固守的理念,應在傳統年畫固有藝術風范、人文內涵、藝術風格的基礎上,做出自然延伸和形式創新,賦予木版年畫新的時代內涵和生命力,讓傳統文化永續傳承。學院版畫和鳳翔木版年畫本屬同源,隨著兩者的發展,學院版畫已找到一個國際化,本土化的平衡點,而傳統木板年畫還未找到新的方向。但可以相信經典文化的傳承,將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生生不息。
本次三下鄉活動既是西安美術學院團委、學生工作的組成部分,也是版畫專業學生的現場教學部分。通過本次活動,證明了西安美術學院學生工作,專業教育兩手抓工作策略的正確性。系列活動全面認識鳳翔木版年畫,學生將書本知識化作親身實踐,并最終形成展覽。在此學生不僅增進了專業知識水平同時也提高了專業素養、人文素養和社會實踐能力。“三下鄉”的經歷是深刻且寶貴的,它給學生更多學院之外知識和社會實踐經驗,是一次全方位的青春之旅。在這個旅程之中,他們收獲了專業素養的實踐、對本專業的思考、文化遺產保護責任、和對比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這是傳統三下鄉活動所不能做到的。這樣的三下鄉活動已經不再是單純是一次學生活動,更像是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教學課程。
何為藝術類專業院校?專業就意味著特色,藝術就意味著文化。時代期待我們肩負起文化傳播保護的重任,我們用實際行動踐行“人文精神”與“工匠精神”。通過這種形式提高學生參與深度和“三下鄉”活動的學術檔次。以這樣的方式開展教學,可以極大的吸引學生興趣,提高學生對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水平,同時也給予我們新的工作思路和啟發。開展此類活動,能夠鼓勵學生在搞好專業的同時注重文化積淀,培養時代嗅覺。將專業教育與學生工作有機結合,探索一條新的教學路子。這樣的課程形式無疑使學生工作滲透到專業教學之中,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以這種形式進行參與、理解和消化,其文化感受和專業感受系統化的體現在作品和研究論文之上,達到良好的效果。
注釋:
1.代浩云.“三下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現狀及反思[J].北京城市
學院學報,2009.05:20-21.
2.王樹村.中國民間年畫[M].山東美術出版社,1997.08:121.
3.齊鳳閣.學院版畫的當下語境[J].美術大觀.2007.06:35-36.
4.楊鋒.學院版畫的新拓展——西安美術學院第三屆國際版畫工作室對教學與創作的探索[J].美術,2014.02:89-90.
[1]蘇新平,王華祥,張燁.版畫技法[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08.
[2]王樹村.中國年畫發展史[M].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3]張碩平.關中西府鳳翔民間文化[M].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4]李綿璐.談民族民間美術[M]. 安徽美術出版社,2003.
[5]《鳳翔縣志》. 陜西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