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巖 (鄭州輕工業學院 450000)
淺談中國文化的魅力與文化的傳承需要做出的努力
王紅巖(鄭州輕工業學院450000)
中國有魅力無窮的傳統文化,并且今天正在打入全球流行的文化圈。我們這一代肩負著重要的使命,要看重文化所帶來的價值。既要繼承我國的傳統文化有要努力將它傳承下去,發揚出去。這就要求我們為之付出努力。找到適合自己的明確的道路,避免浮躁。
文化;價值;傳承;讀書
中國有魅力無窮的傳統文化,并且今天正在打入全球流行的文化圈。人們都知道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國際上有一定的地位。近年來,來我國的游客數量大幅上升,到中國留學的海外學生數量也成倍增長。
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必須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隨之國家的吸引力也會提高。
軟實力依靠的是一種塑造人們喜好的能力。在人際交往中,人們熟知吸引和引誘的力量。在人際關系中,實力并不總屬于貌似強大的一方,而是取決于產生吸引力的神秘化學反應。1文化軟實力也是依靠豐厚的文化底蘊來支撐。
眾所周知,法國一直以來著有‘浪漫’的稱號,它的建筑氣勢輝煌,充滿了詩意和浪漫主義的味道,但是它的歷史上并沒有像英國那樣的輝煌的戰績,但卻能夠獨樹一幟,這個國家的大文豪、詩人在世界文壇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今日能夠躋身于發達國家之列,充分說明了文化在國家綜合國力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中國要通過文化軟實力來提高國家的吸引力,把傳統文化繼承下去,發揚出去。我們從秦漢以來一直都有大國情懷,中華民族的文化也必定要在我們這一代延續下去。
《道德經》提到過:“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語出《道德經》第四十三章)意為:天下最柔弱的東西,可以驅使天下最堅硬的東西。軟實力的真諦,在于不戰而屈人之兵,讓人尊敬。捫心自問,我國除了太極拳、功夫,究竟還有多少能讓外國人從心底里感動并愿意追隨的東西。可是即便是太極拳這樣的傳統文化也只有少數人在學習它。
中國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遺產有很多,比如木板年畫、花饃、泥塑、太極拳、昆曲等等,這些都是經過多年的演變傳承至今的,有的甚至已經失傳了。但是應該明白,即便是消失,它所具有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卻不能夠丟失。因為這些都是先賢創造出來的文明所在。
我國流傳下來的各種民俗、建筑,大都有老子、孔子的思想,但每天喊著保護傳統,誰又能夠理解其真正的價值與意義,恐怕也是一知半解。與其把自己作為一個憤青,不如靜下心來去細細的研究一門學科,掌握它的要領,并鼓勵更多的人去認識它,體會它的價值與珍貴之處,進而達到對這些文化遺產的繼承與保護。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設計方面,獨具東方特色的作品總能引起人民的共鳴,在保留傳統,體現文化內涵的同時,又體現精神層面的價值,符合現代社會的品味,這對設計者來說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戰。只有我們拿出具有本國特色的設計與其他國家相較,才會有分量。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便是利用中國傳統的斗拱結構設計的,如果當時是用羅馬柱來設計,那豈不是一個笑話?
所有文化的發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繼承,那么這也要求他對文化有一定的積淀。
文化的傳承還主要在于讀書。面對多元文化的交融和沖擊,現在大學里學術氣息平淡,愛專業、做學問、求真知的學生越來越少,可以說這是當前中國社會浮躁之風的側面反映。文化傳承,要多讀書多思考多歷練,人的內心要趨靜,它的方法可以是聽一首歌,也可以是讀一文學小說,感受它帶給我們的愉悅。
根據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開展的全民閱讀調查,我國國民每年人均閱讀圖書僅有4.5本,遠低于韓國的11本,法國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色列的64本。2我們這一代讀書不如他國,主要還是不夠用功。每個人擁有的一樣的就是時間,可是很多時候都沒有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性。網上有句流行的話:每天早上叫醒我們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審視一下自身,恐怕是連鬧鐘都叫不醒。
讀書之余就是要多思考,思考才會使人進步,思考才會有所創新,對于中國的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要將之繼承下去,思考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
用功才是關鍵所在。在文學成就上,《紅樓夢》這部巨著成為中國文學的一個高峰絕不是偶然,至今沒有被超越,這種現象也可以反映出現在的人不夠用功。
如今是信息網絡時代,人們在網上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大多數時間是在瀏覽,而缺乏的是思考和歷練。讀書的好處是鍛煉你的抽象能力。人類幾千年來積攢下來的文化財富,就是一個人的抽象能力,我們有將近四千年的文字史,鍛煉了我們民族有豐富的思維和情感。讀書就是讀字,要鍛煉自己的抽象能力,人類之所以文明有推進,是因為人類發明了文字,中國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它也是在鍛煉人的抽象能力。我們在發表演說或者是投標過程中,最考驗的是熟練的表達能力,這個過程就透露出你涉獵知識的廣泛程度,對自己擁有知識的自信程度。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才會有精準的輸出、言辭達意、理論清晰。在設計方面才會有自己的思想和創意。
曾國藩關于讀書方法的心理品質,提出有志、有識和有恒三者。立志在讀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志的高低決定著讀書成就的高低,他推崇的是儒家提出的君子之志,強調的是實現志向要不畏艱難;有識就是視野開闊,看問題準,認為要有識就必須廣博見聞;有恒就是堅持,要能堅持,要訣就是能忍耐。3
如果我們通過走古人指明的這個道路,仍難不能明辨是非,不能明了社會,那我們就可以做一個無所追求的人。人們都希望生活有所追求,都希望生活能夠達到內心的一個標準。
人的聰明不是天生的,是你接受信息的一個反饋,我們今天讀書不夠認真是因為不夠用功,我們的思路比較窄,看完了東西就忘了,網上現在每時每刻都在更新大量的信息,人們幾乎每天都要花費四個小時以上的時間看手機、瀏覽網頁,看微博、聽音樂、上網、閱讀和玩游戲。好像只有閱讀的娛樂性是最低的。然而這些信息真正有用的卻很少,都是浪費掉的。凡事多想一步,多思考一步,就容易獲得比別人容易的成功。
我們這代人要多讀書多思考多歷練,了解中國傳統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把的傳統文化繼承下去,發揚出去。這個過程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注釋:
1.[美]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Jr)著,馬娟娟 譯.軟實力[M].中信出版社,2013:11.
2.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2010-04/25/c_1255163.htm
3.陶克成.曾國藩讀書方法及對高中語文學習方式的啟示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4.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第三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