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運波 (湖北文理學院美術學院 441000)
世界城市發展過程中在文化方面取得的成果研究
王運波(湖北文理學院美術學院441000)
近年來,隨著世界城市化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的數量和規模也都在不斷地壯大,致使城市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城市化發展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極大地便利,但在實踐建設過程中,由于人們只是單純的注重城市經濟的發展,而對城市文化的發展沒有一足夠的重視,由此也直接導致了城市文化缺乏問題日趨嚴重。基于此,本文就以我國為例,對城市化發展過程中文化建設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進行了簡要的分析。文章首先對當代我國城市建設進程中城市文化方面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解析,并通過大量的實踐研究提出了一套可靠地解決措施,從而有利的推動了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中城市文化的更好發展。
城市化發展;文化建設;問題;措施;成果
(一)城市化發展制度的不完善
在我國發展過程中,由于封建農業經濟的長期影響,在城市化建設中更為突出其政治軍事性功能,而至于文化性和商業性功能就顯得尤為不足。新中國成立以來,基于國際大環境的影響,我國對于“三線建設”的投資力度的加大,也明顯的提高了我國城市化建設步伐;但由于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城市化發展依然受到了國家政府的制約,特別是一些城市規劃設計、建設資金投入以及戰略目標制定的工作,幾乎完全取決于政府的戰略意圖。因而不管是區域的總體城市規劃,還是某一具體城市的規劃布局,都體現出了強烈的政府壟斷性特點,嚴重缺乏一套民主、科學的戰略決策以及監督機制。
(二)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對于城市建設文化內涵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
首先,在我國當前的城市化建設過程中,有很多的地區政府都是片面的注重眼前經濟發展需要,缺乏一種戰略性的發展眼光,在城市文化破壞和政績積累兩者之間的選擇上也往往會選擇后者,而至于一些保留文化古跡、另辟蹊徑、大力發展現代化城市的卻少之又少。
其次,在當前我國城市化建設中,大部分的城市建設都是單純的從經濟發展的角度進行設計和規劃,城市建筑也總是單純的要求高大,而對于不同建筑物之間需高低有別以及層次錯落的有序美觀設計沒有一個足夠的關注;另外,再加之城市建筑用地的過度緊張以及地價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使得城市建筑設計工作也只是停留在如何實現單位用地面積中經濟收益的最大化方面,而對于綠化設計、公共娛樂設施建設以及公園建設等城市文化方面所投入的精力就顯得尤為不足。
(三)文化產業的滯后以及群眾文化活動的貧乏
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由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滯后性以及群眾文化活動的貧乏性,對于城市文化特色的建設工作產生了一種直接的影響。文化產業作為現階段新興起的一種產業形式,其所指的主要就是在第三產業中能夠促使居民素質服務及科學技術文化水平得以有效提高的產業,主要涵蓋了信息產業、知識產業以及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產業和體育產業等多個領域。而在當代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大背景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也正是提高城市居民文化素質和促進文化傳播的有效手段。但由于受到我國“唯物質生產至上”傳統思想觀念的長期影響,在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即重視重工業、輕視輕工業,重視工商業發展而忽視服務業發展;這一現象對于當代文化產業特別是一些文化娛樂業與旅游業等行業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致使文化產業存在一種明顯的滯后性;此外,城市社區建設中,由于公共文化娛樂設施的不完善已經無法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導致廣大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嚴重匱乏。
針對我國當前城市化建設過程中文化建設方面所存在的諸多問題,并在通過了大量的實踐總結和研究的基礎之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有效借鑒文化建設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為更好地解決文化方面所存在的問題,還需要重點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實施;
(一)重視城市精神的塑造
城市精神作為城市文化建設中的內核所在,也是促進城市順利發展的精神動力。城市精神,源自于城市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屬于一種客觀存在的直接反映,同時也切實符合當今時代所要求的價值建構。城市精神作為城市文化的核心,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同城市文化屬于一種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關系,而且城市精神在催人奮進、凝聚人心、統領行動等方面也發揮出了一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我國城市化的長期發展過程中,一直都是片面的注重其物質性的一面,對于其個性、傳統、歷史、習俗以及特有的美感等精神性方面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進而直接導致了個性缺乏和漠視傳統的問題。在中眾多城市中,隨著城市化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相應的也出現了傳統特色的逐漸消失,使得城市化發展定位越來越模糊。因此,強化對城市精神的重視程度,進一步突出城市文化建設的定位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大力推進城市管理制度的創新
制度文化作為一種城市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重要產物,同時也是精神文化與物質文化的兩者之間的重要中介,也是實現社會物質文明進步與發展的客觀要求。因此,加強制度文化建設,也就成為了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和落實科學發展的一項基礎條件。對于城市發展而言,不僅要具備一套完善的制度保障體系,同時也要擁有一支具備高素質的管理執行隊伍,由此方能進行科學的規劃和決策,從而實現重復勞動和修補工程的有效減少,最終促使城市健康、穩定發展。
(三)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實現文化價值向經濟價值成功轉變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實現其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手段。促進文化產業的順利發展,還能夠有效的提高居民文化素質與促進文化傳播。基于當前發展現狀,在我國城市化發展進程中,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還需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即:
1.對于各文化產業之間的利益關系需要政府出面進行協調,促使能夠形成一健全的經濟實體,從而更好的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2.鼓勵文化產業同國內外的交流,使其能夠更好地應對國際競爭;
3.完善一套健全的文化產業管理運行機制,明確其發展方向,保證其能夠更好地符合大眾品味;
4.加大資金投入,推動文化產業更好發展。
城市化,屬于一項需長期堅持的系統性工程,而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的文化建設更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歷史任務。雖然,目前社會各界對于城市化進程中的文化建設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并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時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也是需要后期去努力改進并完善的。總之,相信隨著各界重視程度的不斷加大,在城市化發展進程中的文化建設工作也必定會迎來一全新的發展局面。
[1]趙宏.城市化進程中城市文化建設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
[2]孫慧宗.中國城市化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研究[D].吉林大學,2011.
[3]楊舒涵.印度城市化進程中農村初等教育政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3.
[4]黃文基.越南城市文化生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5]張思雅.城市化進程中的社區文化建設研究[D].新疆大學,2015.
王運波,湖北文理學院美術學院,工程碩士講師。
課題級別: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名稱: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城市環境設計研究,編號:14G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