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鳳利 (天津市北辰區教學研究室 300400)
挖掘地域性課程資源,傳承優秀民族文化
馬鳳利 (天津市北辰區教學研究室 300400)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指出:“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2016]1號文件中指出:“大力弘揚民族文化,深入推進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和基地創建工作,舉辦好高雅藝術進校園?!币虼耍瑥慕逃I域弘揚民族文化,發揚傳統藝術是一種較為科學有效的方式。同時,在小學美術學科教學資源的拓展方面意義重大。
地域課程;課程資源;民族文化
在當下的大數據時代,各種信息無限暢通,世界文化多元交融,引領青少年的更多的是占據網絡媒體前沿的文化和藝術流派。將民族藝術形式引入校園,與國家課程相結合,實現具有地域特色的美術課程模式。
(一)豐富課程資源,開闊學生視野
在當下的美術教育教學活動中,課程資源的研究與拓展是一項熱門課題,將優秀的民族文化作為資源引進小學美術課堂又是一種創新的方式。我區的文化底蘊深厚,北運河文化及北辰農民畫堪稱北辰文化特色,并為學生打開一扇了解我國傳統藝術的窗口,涵養他們人文底蘊,傳承傳統的藝術形式,了解民族藝術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傳承民族文化,在繼承中創新
所謂創新是指在繼承我國優秀的民族藝術形式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包括知識領域的拓展,表現形式及工具材料等方面的創新,借助學生無限的創新潛能,在中國傳統的藝術形式中添加新鮮的血液。其中,可以借鑒國內外各種藝術形式的技法進行表現;運用各種美術材料及可利用的廢棄材料作為美術創作的媒材進行創作,讓傳統的美術作品更具趣味性。
(三)形成國際文化品味,民族自豪感
21世界的人才要求具備國際視野,具備認同世界文化的情懷。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了解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會品味能鑒賞。地域課程的有效開展為學生了解民族文化及藝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美術學科的審美視角鑒賞我國優秀的美術作品,并產生敬畏之情及民族自豪感,對于弘揚我國的傳統文化具有積極的作用。
(一) 依據教師專業特征的原則
地域性課程的選題要依據教師的專業特征,建議教師在選擇地域課程時盡量與自己的專業有一定的聯系,這樣教師才能夠將自己的專業特長發揮作用,優化校本課程的教學質量。例如:中國畫專業的教師選擇中國畫作為本校的地域性課程進行實驗教學;染織專業的教師可以選擇扎染等相關美術教學內容作為校本課程的研究。
(二) 依據學生認知水平的原則
地域課程的選擇要因材施教,遵循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的原則,不同學段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學習內容,提出不同梯度的學習要求,切忌拔苗助長及學生作品的成人化,要依據美術課堂的教學規律,運用國家課程的研究方法進行科學有效的地域課程研究,促使地域課程在實施過程中規范化和科學化,促使地域課程健康高效的發展。
(一) 借助社會力量
教育不僅要重視學校教育,更要注重家庭教育因素和社會教育因素對于學生的間接影響。在我區地域性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借助社會力量夯實地域性課程的良性循環尤為重要。借助社會相關群體和民間藝術家力量,促使特色課程質量提升。例如:聘請民間藝術家作為校外輔導員,對任教地域課程教師進行培訓,促使教師專業水平提升,進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再如:可以與民間藝術協會合作,參與其組織的展示、拍賣、交流等公益活動,借助這些活動,使學生在社會大環境中獲得學習的機會。
(二)在社團活動中提高
在地域課程與國家課程相互融合的前提下,面向全體學生是地域性課程開展的必然趨勢。其中藝術素養頗高的學生會在興趣愛好、能力特征和認知水平等方面適合進一步發展。那么社團活動會為這部分學生提供很好的發展空間。例如:在社團活動中開展適合學生年齡特征的專業性較強的農民畫課程,引導學生對這一領域知識、技能有更為深入的學習,對民族藝術情感更為升華,為培養專業人才做好鋪墊。
(一)地域性課程對于學校的影響
地域課程提升學校人文氣息和藝術氛圍。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對于校園藝術氛圍的營造起著積極的作用。對于實施地域性課程的學校,可以將地域課程內容作為校園文化的底蘊,為師生營造高雅的具有人文內涵的工作學習環境,提高師生的校園生活質量。
(二)地域課性課程對于學生的涵養
地域課程的開展,促使學校形成鮮明的美術教學特色的同時,對培養具有高雅的審美情趣;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的學生具有積極的作用。
(三)地域性課程的社會效應
地域課程的開展會由點到面地對優秀的民族文化、民族藝術進行傳承與發揚,學生會將所學內容間接地傳遞給家長,家長又將會把地域文化傳遞給社會,促使民族藝術循環式發展。
(一)走進學生的心靈,影響學生終生
民族藝術是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藝術的精髓。它是一種通過多年的探索和積淀而形成鮮明民族特色的藝術形式,用來表現社會生活、人文情感的高雅藝術。為弘揚民族文化,振興民族精神,對學生進行傳統的文化及藝術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是學生走進傳統文化及藝術的一座橋梁。
(二)培養傳承人,讓繼承成為現實,
當下,許多優秀的民族藝術和文化逐漸消亡,培養傳承人變得尤為重要。在地域性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鋪開的同時,會有部分具有藝術素質潛能的學生會地域性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產生濃厚的學習愿望。教師要抓住良機,培養民族藝術的傳承人,使優秀的民族文化和藝術的傳承成為現實。
(三)深挖課程內容,形成課程體系
小學美術地域性課程涉獵廣泛,包羅萬象,其內涵平易淺近而又博大精深,教師必須深入把握、深入挖掘地域性教材的內涵,才能在教學中將地域性課程有效實施并形成課程體系,使之可以應用到地方學校,達到傳承民族藝術的良好效果。
(四)文化轉變產業,實現課程新動力
對于民間藝術的傳承,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必須創新工作模式,發揮課程潛能,使文化鏈和產業鏈有機結合。例如:在地域性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學生創作的作品樸拙、童趣具有藝術性和裝飾性,我們可以將這類作品轉化為日常用品或者工藝品,以義賣的形式獲得收益,并將這些收益作為課堂教學中的經濟支持,或將其作為公益基金捐贈給需要的人。
在新常態下,如何以創新思維和務實舉措,把地域性課程打造成驅動發展的新動力,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內容。我區將不斷探索、勇于實踐為傳承優秀的民族藝術,拓展地域性課程資源而不斷努力。
馬鳳利,女,天津,本科,研究方向:小學美術教育與傳統文化科學交融。
天津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天津民間美術資源在小學教育中的作用》課題編號:BE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