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文風 (牡丹江師范學院西方語言學院 157011)
大學生課外紙質語篇與數字語篇閱讀狀況的調查與研究
安文風 (牡丹江師范學院西方語言學院 157011)
本文基于對大學生課外紙質閱讀與數字閱讀狀況的調查,對當代高校大學生這一年輕群體的課外閱讀方式出現的新變化進行分析,旨在揭示選擇不同閱讀方式背后的原因,探尋針對大學生課外閱讀存在問題的解決辦法。
課外閱讀;紙質閱讀;數字閱讀
書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和人類進步的階梯。而閱讀活動的發展離不開承載閱讀內容的媒介的不斷改善與創新,閱讀內容本身也隨著閱讀媒介的改變而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近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國民閱讀正迎來新的歷史機遇。數字化時代已經來臨,這是所有人都無法回避的一個現實。在當今中國,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智能手機、電紙書、電腦閱讀已廣泛進入每個人的生活,屏幕化的電子閱讀已成為一種可供選擇的新型閱讀方式。
那么,這種互聯網時代的新變化是否波及了大學校園?在數字化的大背景下,當代90后的高校大學生這一年輕群體的課外閱讀方式出現了哪些新變化?在閱讀時間、閱讀內容、閱讀習慣等方面大學生紙質語篇閱讀和數字語篇閱讀的整體狀況如何?大學生對不同閱讀方式的選擇背后原因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對筆者所在城市5所高校大學生進行了調查,希望借此能對以上問題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此次調研,我們共發放了35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334份。我們總結出大學生課外紙質閱讀方式和數字閱讀方式的狀況及二者相互關系的幾點結論。
結論一:學生對紙質閱讀方式與數字閱讀方式喜愛程度不分伯仲,但數字閱讀發展勢頭強勁。
一方面,學生對紙質閱讀方式與電子閱讀方式喜愛程度不分伯仲,學生們能根據各自閱讀目的和需求、閱讀條件等來選擇適當的課外閱讀方式。5個高校的數據各有不同。高校1的學生53.8%的學生偏愛紙質閱讀,44.2%的學生喜愛數字閱讀;高校2的學生中有72%的學生偏愛紙質閱讀;高校3學生選擇紙質閱讀和數字閱讀的人數分別占38.1%和61.9%;高校4喜愛紙質與數字閱讀的分別為45%和55%;高校5兩者比例為紙質39.6%,數字60.4%。從初步的調查結果來看,數字閱讀很是受到大學生的青睞。
原因分析:紙質圖書在權威性,保存性等方面優于電子閱讀,其作用不可替代。但是,與傳統書本讀物相比,電子閱讀近年來發展迅速,電子書籍的確存在著很多優點。總體來看,數字閱讀在大學生中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同學們在利用數字資源時受到的時空限制相對較小,另外則因數字資源成本相對較低,更新速度快、利用效率高。
結論二:多數學生的紙質閱讀和數字閱讀內容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娛樂化、輕松化、功利化傾向。經典著作受冷落,自然科學無人問津,學生兩種閱讀方式的閱讀結構不禁讓人擔憂。
本調查表明,大學生在數字閱讀的內容選擇中,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通俗小說(青春文學、玄幻武俠、言情穿越等)、其他生活資訊類(體育、養生、休閑等)、時事新聞、八卦娛樂和人際交往、求職面試、職場生活類。而本專業著作和資料則排在倒數第一位。在紙質閱讀方面, 閱讀最多的是經典文學,其次為通俗小說、人際交往、求職面試、職場生活類和本專業著作和資料。無論哪種閱讀方式,我們發現,網絡小說都很受大學生的歡迎,閱讀人數眾多。紙質閱讀的內容較嚴肅,反復研讀性強,而數字閱讀內容多為速食文化。無論是紙質閱讀還是數字閱讀,經典著作都沒有成為學生閱讀內容的主角,自然科學類的閱讀也是少的可憐。這讓我們為學生閱讀內容的選擇堪憂。
原因分析:網絡小說不僅數量龐大,而且題材廣泛。手機上網的低成本也擴展了網絡小說的受眾群。在網絡小說所創造的虛擬世界中,通過與主人公產生的共鳴,讀者獲得了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得到的滿足感、成就感和歸屬感,既放松了精神,又宣泄了情感。并且,在點擊率驅動下的網絡小說內容,也多娛樂至上,極盡夸張虛構,甚至赤裸裸地描寫暴力和性的場面,以吸引更多讀者。
結論三:在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方面,無論采用紙質媒介還是數字媒介進行閱讀,很多學生都呈現出“只看不動筆”的傾向,尚未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越來越多的學生拋棄了讀書的好習慣,或是根本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絕大部分同學在數字閱讀過程中只是泛泛地瀏覽,個別人會摘抄喜歡的詞句,但無暇思考,所以很少對所讀內容進行批注,更不要說寫讀書報告。大部分學生的閱讀只停留在較淺的層面,極少有人養成做批注的良好習慣,而在受訪的學生中,很少有人寫讀書筆記或讀書報告。
原因分析:一方面,閱讀過程過于隨意,傳統的精讀被瀏覽式的泛讀所取代。數字時代,相當多的人更偏愛的是快餐式、瀏覽式的閱讀。但是,這種閱讀其實只是“淺閱讀”,無法直指內心,其結果往往只是短暫的快感與持久的浮躁。另一方面,社會和高校也缺乏對良好閱讀習慣的全面的、系統的、科學的指導。
針對大學生在閱讀方面出現的問題,應盡量調動一切力量幫助學生營造好的閱讀環境。高校應針對大學生的閱讀來進行正確的指導,拓寬圖書來源,營造讀書氛圍,為學生讀書提供方便。另外,應將構建網上導讀資源與傳統書目并舉的導讀新模式、加強網絡信息檢索能力教育、加強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等方法并舉1。從更深層面講,“當前我國正處于急劇的社會轉型時期,高校所置身的社會環境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身處在其中的高校學者們也被卷入了時代的洪流,精神世界收到了來自外界的沖擊”2,而這一切都會對學子們產生巨大的影響。學生閱讀狀況的改變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新時期變化的一種折射。高校只有自身“站的穩,立得住”,才能真正成為廣大學子們的精神堡壘。
從大學生自身來講,作為閱讀活動的主體,應自覺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立足自身,并結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來選擇閱讀內容和閱讀方式。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因此,閱讀需要既泛又精,既博又專,使閱讀既能達到自我實現,又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注釋:
1.薛菲,張曼玲. 北京地區高校大學生網絡閱讀的實證研究[J]. 圖書與情報, 2011(01):102.
2.崔艷艷.從學院派小說《小世界》談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高校學者的精神迷失[J]. 山花, 2015(12):151.
牡丹江師范學院教改項目“英語教育專業學生從師技能訓練的研究與實踐”(13YJ-15025);牡丹江師范學院科研項目“批評性話語分析視域下的英語語篇研究”(QN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