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亮 ( 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 110034 )
表現與內在的融合—淺談《堆云 堆雪》
金 亮 ( 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 110034 )
李象群創作了很多關于歷史人物題材的雕塑作品,他有著相當深厚的具象寫實雕塑的造型能力,但是技術并不是他的全部才華的體現,更重要的是他用一種非常獨特的視角去發現,去表現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所以說他的歷史人物肖像雕塑作品具有當代意義,在于他以藝術的方式表達了人們不再相信歷史人物的符號化的形式語言,而不是單純的把人物做的逼真。即便如此,敘事性的刻畫也不是唯一的表達方式,人們還可以用描述、解釋和想象等方式,了解領袖人物的目的也是為了了解歷史,但何為真象,何為真實,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理解方式,歷史和領袖人物究竟屬于真實的過去,還是今日的種種猜想?李象群關于歷史人物乃至肖像人物的創作有著獨特的視角和表現手法,這種獨特的視角有著其自身的當代性,就是作品表象與內在之間的矛盾關系,也是一種理想化與現實之間的矛盾關系。李象群的作品《堆云 堆雪》,展出于2008年北京第三屆國際雙年展上,觀者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女子,再看形象酷似“慈禧”,一個私處蒙著遮羞布的“慈禧”(顯然這塊遮羞布并非是作者原本的意圖,故此處先不做談論),這不禁使人產生種種的聯想,至于產生什么樣的聯想當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首先用傳統的思維來判斷的話,作為一個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應該是嚴肅端莊的,擁有無上權力的一個女人,著裝應該是非常華麗奢侈的,坐的椅子也應該是外形講究,而不應該是一把普通的造型簡單的椅子,這應該是大多數人看后最直接的一個疑問。而李象群的這件雕塑作品看似“衣冠不整”,呈現一種很開放的形態。于是仿佛讓觀者同時看到了兩個“慈禧”,一個是歷史中的人們正常思維中的“慈禧”,另外一個則是平常生活中的一個女子,有著和正常人一樣七情六欲的女子,從身上披的服裝和頭飾上看是有著清朝宮女特征的普通女子。
《堆云 堆雪》的名字給人一種很有詩意的感覺,而這個名字的確也有它的歷史出處,傳說中清代宮中有個后花園,花園中的一座庭院里面有很多的假山石,假山石的名字叫做堆云堆雪,至于是不是慈禧太后為其起的名字就無從考證,而堆云堆雪這個詞的含義能使人聯想到至高無上的權利,堆云堆到能遮住天,堆雪堆到能蓋住地,當時誰能有這樣的權利,我想也就是慈禧本人。
首先這件作品雖然為鑄銅雕塑,但是從這種堅硬的材料里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手能觸摸到的身體柔軟的,順滑的女性身體質感。這是李象群通過扎實的雕塑功底才使我們有這樣真實的感覺。從顏色上看作品的表面著成了白色,李象群并沒有想展現銅質材料本身所應該呈現出來的色澤,而是把它轉化成另外一種視覺的感受,使得作品中皮膚的質感更加的直觀,更加的柔軟順滑,這也剛好符合了女性身體的特征,使得作品女性的特征顯得更加的真實。《堆云 堆雪》這件作品從構圖上看,李象群這件作品是用一種建筑結構的形式來體現作品的構圖。頭與方正的椅子垂直,輕輕的靠在椅子的一側,左腿抬起踩到椅子座位的邊緣,右腿輕輕的踩到椅子下面的橫梁,以保持身體的平衡,雙手自然的放在了椅子的扶手上面,呈現出一種非常放松與自由的精神狀態。雕塑中慈禧的神情淡定,眼球并沒有過分的刻畫,但上眼皮睫毛部分卻做了巧妙設計,使得作品人物的眼神在光線下顯得格外的迷離。微微下垂的嘴角更是和眼神像呼應,使得人物表情更加的傳神,帶著黯然的淡淡的哀怨。這件作品表現的是女性身體之美,但是從作品的內在精神含義來看,她的美則不完全體現在女人的裸體之美,也不在于她的至高無上的權利之美,而是她作為一個普通女人的美,這就是藝術的魅力,作品把我們認為神圣不可侵犯,高高在上的歷史人物,從空中帶到了地面,與我們平起平坐,仿佛就在我們眼前,觸手可及,來表達一個普通女人的人性的特征。于是便使我們感受到了作品本身所表達的人物以外還有另外一個人物,他們是沖突和矛盾的,這種感受挑戰了我們固有的思維模式。他的作品通過人體的方式,展現出歷史人物的有血有肉的鮮活性,同時作品中也滲透出一種呼吸的張力,一種讓人反思和重新審視的意義。
其實李象群并沒有刻意去塑造一個慈禧,從頭飾和人物的身上披著的衣服上來看,她是一個宮廷女子的形象,但是具體是誰我們就不能完全的確定。但結合前面所說的作品名字的由來部分我們大膽的推測這個人物是慈禧。李象群只是想通過自己的審美主張來塑造這個形象,在他的眼中慈禧只是一個形象,這個形象代表著那個時期的女性,用那個時期的女性的身體為平臺來突破當時社會封閉這種關系。這種表現形式是傳統與現在思維的一種沖突。清代可以說是一個封閉的時代,但同時對外也有交流,不管是自愿還是被迫。《堆云 堆雪》這個名字取得很有內涵,因為慈禧是個非常不同的人物,處在中國非常特殊的歷史時期,傳統的思想及其保守的帝王,而且是女帝王的形象能夠以這樣的藝術方式在中國出現,這本身已經暗示了很多,使人不禁的去猜測,那段時期的女性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狀態,有著什么樣的內心活動,是復雜或是單純,是浮華還是樸實,所以就是藝術的魅力,也是當代藝術的一種特征。使每個人來思考,解讀,重新審視歷史。清代晚期在作者的觀念里,最能體現它本身可以說有腐化的東西,但是它終結了中國上千年的封建統治,看來是一件好事情,它是封閉的,同時也是開放的開始,這本身就是一種矛盾,這恰恰吻合作品中半裸的慈禧形象和人們固有思維中慈禧的傳統形象反差。我想李象群是想通過這件作品來表達這種又好又壞的一種東西,強調這件作品表現的是晚清社會轉型的特質,但這個轉型也不僅僅是晚清的問題,跟當代也有一定的聯系,但是這里的裸體,并不是說一種性解放,這里特別強調用一種建筑結構的形式來體現作者的構思,而不是從一種艷俗或者是性欲方面去解釋的,有一些人或許認為這件作品會不會在心理上給人一種性暗示。
對當代藝術而言,作品中的人體,是一個用來傳達藝術家觀念的身體,也可以說是一種載體,是表象的特征。無論藝術家在創作時,還是評論家或觀眾在解讀作品時,都將特定的歷史和社會語境中的文化符號,以個人化的思維方式,加在這個載體上。使其有著特殊的意義和價值,這就是藝術中身體所表達的內在的精神含義。身體所表達的意義在于我們應該用更獨特的視角去詮釋這個世界,它不僅僅單純的關于性別問題,也不只是單單的涉及審美情趣問題,而是關乎由女性自身的身體的人性本質的解讀所延伸出來的歷史與當代社會之間的關系,對于身體形象的研究和表現以及對視覺藝術中女性身體形象的梳理,是為了更加清晰地認識女性身體在藝術中的作用,以及在社會環境下的意義。
金亮,工作單位: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碩士學位,專業:雕塑,研究方向:雕塑語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