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婷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224000)
基于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中國海鹽博物館空間環境改造方案研究
曲 婷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224000)
中國海鹽博物館作為展示人類制鹽文明的窗口,集中收藏了人類制鹽歷史的文化。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受到了現代交流方式的多樣化考驗,博物館等文化建筑的設計的社會需求也隨之不斷增長,對空間環境的功能結構和審美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本設計的改造方案方面通過分析比較,結合鹽城當地歷史文化、民土風情和新世紀現代博物館的新觀念,從設計藝術學的角度出發,同文化歷史、哲學理念、主題創意、空間藝術應用等進行科學的有機統一。中國海鹽博物館的改造設計方案應以人為本,確立“體驗”的展示理念,突出體驗訴求,設計相應的展示空間;深化可持續發展和以人為本的現代主義風格主題。
中國海鹽博物館;空間環境;改造方案
中國海鹽博物館位于江蘇省鹽城市,總投資1.9億元,建筑面積1.8萬平方米,海鹽博物館的設計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雖然博物館的性質不同、類別不同,但主要目的是能讓人們拓寬視野、增長知識、了解歷史的一個公共場所,室內空間環境氛圍和結構的設計是體現博物館生命力和存在價值的根本體現。海鹽博物館雖然遵循了博物館室內設計的基本原則,展示空間的形式感較強,但由于未能把握時空環境,而且對于形式美的追求多于文化意識的追求。沒有適應時代的發展趨勢,缺乏對當地地域文化資源的深入研究,其室內設計表現手段和創意缺乏地域特色,如入口大廳光線較弱。大廳是博物館非常重要的位置,大廳空間設計的好壞影響到海鹽博物館的整體設計,且大廳漁船的展覽形式太突兀,與整體風格不符,需要進一步推敲;序廳隔斷需要進一步設計;隔斷破壞了整體空間的氛圍,對風格的整體性沒有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場景整體風格缺乏統一性,序廳整體展柜需與整體風格統一;鹽城水域圖的展示風格需要再推敲實景小品的做工需要進一步考究,與整體風格相協調。
在博物館室內空間布局和結構設計上,我們運用了現代主義風格,它強調提倡突破傳統,創造革新,重視功能和空間組織,注重發揮結構構成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簡潔,反對多余裝飾,崇尚合理的構成工藝;尊重材料的特性,結合當地藝術文化資源,講究材料自身的質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強調設計與工業生產的聯系。作為海鹽博物館的設計方案我們遵循以“鹽”為本,根據鹽的各種形態進行夸張、變形、抽象處理,在滿足主題功能的基礎上,結合對鹽城周邊的實際調研內容,將當地特色的文化藝術資源中提取的元素融合到博物館的設計中,做到形式與內容緊密相連,裝飾與功能相得益彰。
(一)具備鹽城特色的元素提取與運用
萬河之都的鹽城是一座發展中的沿海城市,是江蘇省省轄市中面積最大的市,總體面積1779平方公里,位于江蘇省中部,細節淮揚,南接經濟最發達的南通市,北至連云港,是“京滬東線”最重要的節點,“北上海經濟區”的重要成員,這里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豐厚,交通便捷,以“東方濕地之都,仙鶴神鹿世界”而聞名。鹽城在古代也是名人輩出,其中陸秀夫、士誠都是有勇有謀的人。元末明初小說家施耐庵在此留下了不朽名著。
鹽城所具備的的天時地利的條件是他的產鹽業于東漢就開始了,唐宋時趨于興旺,北宋《太平環宇記》在,草堰場“歲產鹽六十五萬六千石”說明產鹽量之高。悠久的古鹽業發展史在鹽城境內留下了大量的鹽文化遺存,并使得古堰鎮成為全國唯一的省級古鹽運集散地保護區。通過對鹽城當地及周邊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民土風情等進行的調研內容進行整理、分析、研究、整合,提取出適合海鹽博物館主題的元素,運用現代主義手法對提取的元素進行抽象、夸張、變形等處理,運用于中國海鹽博物館的室內空間設計中。
(二)鹽博物館主題空間的改造設計
主題空間是海鹽博物館的根據制鹽的幾個歷史階段來進行分類的,因而它的展覽空間在整個海鹽博物館中起到了主導性的作用,空間設計在符合主題的基礎上進行的,主題館主要分為:生命之旅(一廳)、史海鹽蹤(二廳)、互動實景區(三-四廳)、鹽與鹽城(五-六廳),根據主題要求、調研情況和改造理念將改造方案展示如下:
1.生命之旅:此展館主要介紹鹽與人們生活之間的重要關系和作用。該展覽館的理念是在切合主題風格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系列的創新,我們將鹽的不規則形狀進行重組和抽象變形,運用于吊頂的造型設計中來,將內容和形式完美的結合,認真領會鹽與人們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切合鹽城地域的文化特色,將大海中海螺的不規則弧形元素運用于一側展柜,給人一種新奇的享受,為增加參觀者的視覺趣味,在另一側展柜的設計中,我們運用萬花筒的原理進行了系列設計,以小透大,即合理的利用了空間有增加了互動性。
2.史海鹽蹤:主要介紹從古至今,鹽的發現、發展以及歷史傳說。該展館在設計中,我們以主題風格為導向,結合鹽業的歷史發展軌跡來進行系列的改造設計,在設計中我們運用不同的弧形作為展區局部的吊頂,采用鹽的不規則結構來進行夸張變形來作為展館的另外一個空間吊頂設計,兩者之間形成了一定的對比關系,相互映襯,給人一種較強的視覺沖擊力。另外,在此展館,吸取了調研鹽城文化特色中的海的抽象畫面,運用于展廳的設計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體現一種生態、綠色的可持續理念。
3.互動實景區:一座成功的博物館,其建筑必須具備獨特的造型風格和以人為本的內部空間,以人為本首先要注重“人”,也就是參觀者在瀏覽的過程中不僅能獲取知識,還能感受身心的愉悅。所以,我們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人性化因素,也充分考慮到了人的生理尺度和心里感受,海鹽博物館的互動實景區就遵循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和結合了當地文化資源來進行的設計,在海鹽館的設計中我們采用了科技含量較高的觸摸式體驗,人們在進行觸摸屏目時能夠感受到鹽分子結構的變化發展,以及每個歷史事情圍繞制鹽業展開的故事和神話傳說,在互動過程中視覺影像采用3D建模,使觀者在互動時感受到最逼真和震撼的場景模式,并配合聲音和燈光效果,使科技最大化滿足了人們的互動
體驗,在參觀過程中讓大家感覺不到技術手段應用的突兀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進入到多媒體技表達的展覽環境中,增加感官刺激,進而感受到強大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在此空間的設計工程中還考慮到一個首要問題,就是展柜較多,在設計時就會考慮更多的人體工程學問題,如在展示設計中考慮到了直立身體高度,不能讓空間環境帶來壓迫與逼近感,展品在擺放的高度上考慮人體的身高,展柜的尺寸及造型注意到人體的坐高、肩寬、背部的曲線等問題,便于瀏覽參觀。其次,在設計中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視覺要素,展視設計的信息主要通過視覺進行捕捉和感知,我們在設計中充分利用了人的視覺要素,將展示屏的重要信息放在最利于參觀者觀察的位置增強室內整體效果。最后一個重要設計要素是我們在互動式實景區中考慮到人流量較大,明確設計了導向性標示,能夠引導參觀者按照一定的秩序進行參觀,起到了指引效果,并充分避免了人流的阻礙和擁擠。
4.鹽與鹽城展館:在此展館的設計方案上我們主要采用一定的色彩、燈光、音效來體現的,根據設計主題風格結合調研內容來進行,海鹽博物館室內設計改造方案的中心思想是強調人性化、突出當地特色的藝術文化,運用現代主義手法將內容和形式完美的結合,該館的設計理念提取了調研的精髓,提煉城市特有的視覺符號和總體色調,運用形式法則及藝術規律,圍繞主題將豐富的人文和歷史元素通過大海的不同層次的藍色、沙灘的黃色和蘆葦蕩的綠色相結合在吊頂和墻面的設計中具體展現,歡快明亮的色調寓意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好。在本館的設計過程中,我們還注重了燈光和音效的完美結合,在展覽圖片的區域墻中,我們采用了較為柔和的暖色光源,既增加了豐富了展館層次,與藍色的海洋形成一定的補色對比,融合輕柔的具有歷史韻味的音樂,帶給游覽者一種美好的視聽感受。
中國海鹽博物館是當地的標志性建筑,內部包含了海鹽的形成、發展歷史等過程,在海鹽博物館的總體改造設計中,我們圍繞建筑外形所應用的元素——鹽分子結構,突出主題風格,從各個方面運用六合體來貫穿整體設計。采用現代主義簡約的黑、白、會為主色調,強調海鹽文化的氛圍,并結合了當地特殊的地理環境、人文、時代變遷等諸多因素來表現海鹽博物館的鮮明特色,配合輔助展品,如場景復原、展柜、展臺來突出主體文物的展出,不同的角度反映鹽城在各個歷史時期文化的相互影響、滲漏、融合,設計理念根據陳列體系與內容構架,從整體到局部,空間均衡、重點突出、空間與空間在整體統一的基礎上富于變化,參觀路線順暢,安全通道清晰,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從調研內容中提取特色符號采用象征、寓意等手法運用于空間設計中,建立內容與展品見的內在聯系,起到升華主題和增強藝術感染力的作用。
;
[1]韓冬青.建筑形態建構方式的比較和探索[J].新建筑,1994(3).
[2]張世禮.中國現代室內設計研究散文[J].中國室內,2001(3).
[3]梁思成.梁思成全集[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4]王曉俊.王曉俊風景園林設計[M].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
曲婷,蘇州大學碩士研究生——設計藝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