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付祿 張海冰 楊 森 楊俊嶺 黃 飛(貴州大學藝術學院 550007)
貴州省貴陽市高校校園戲劇的現狀研究報告
丁付祿 張海冰 楊 森 楊俊嶺 黃 飛
(貴州大學藝術學院 550007)
通過到貴陽區域內各高校開展實地走訪、問卷調查、負責人訪談等方式的調研,匯總了現狀調查報告。并在現狀分析的基礎上,加以原因思考。
貴陽;高校;校園戲??;現狀;發展
前言:校園戲劇是指在大學生在大學校園里自由參與創作的,具有實驗性的非專業、非盈利的一種戲劇形式。1校園戲劇在高等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中,能夠起到承載精神、傳播思想的重要功用。貴陽,作為西南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擁有25所本、專科院校,對貴陽市高校的校園戲劇進行研究,有助于積累戲劇區域性發展研究的經驗。
貴陽市現有本科院校9所,獨立院校7所,高職院校9所,通過對各高校進行實地調研,做出現狀調研報告如下:
(一)頗具規模的校園戲劇學生組織
1.獨立開展演出活動的戲劇社團組織
在位于貴陽市的高校中,有戲劇類學生社團11個,分別是:貴州大學月光話劇團、貴州大學科技學院戲劇社、貴州民族大學戲劇社、貴州民族大學沐風戲劇社、貴州財經大學靈羽劇社、貴州財經大學話劇社、貴州師范學院九歌話劇社、貴陽職業技術學院青久藝劇社、貴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童心話劇社、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SKY—演藝協會、貴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表演社。
這些戲劇組織的構成部分主要有:社長、演員組、編劇組、道具服裝組、外聯組等部門。多是由一批熱愛戲劇藝術的在校大學生創建。上述社團組織多由相關專業的在職教師擔任指導老師,經調研發現,這些指導老師對社團的關照并未非是常態化、具體化的指導,甚至存在著有名無實的現象。
2.從屬于校級藝術團的分隊戲劇組織
貴州大學藝術團話劇隊、貴州師范大學藝術團話劇隊、貴州師范大學求是學院藝術團話劇隊、貴州師范學院藝術團語言隊、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團話劇隊等這類組織作為相關院校大學生藝術團的組成部分,承擔話劇片段、戲曲片段、短劇,尤其是晚會小品等形式的戲劇演出任務。
3.開展過戲劇演出活動的非戲劇社團組織
經過走訪調研發現:貴陽高校還存在一些沒有冠之以“戲劇”之類的名稱,但組織過與戲劇相關的其他學生社團組織,如貴州醫科大學的Free社團舉辦過英語戲劇節、貴州理工學院的領袖英語社團組織過兩次英語話劇的演出。
(二)形式各異的校園戲劇演出活動
1.高雅藝術進校園系列戲劇演出活動
2014年4月—5月,國家十大精品劇目,山西省話劇團經典劇目《立秋》走進貴州師范學院、貴陽中醫學院、貴州職業技術學院進行演出。
2015年10月,國家話劇院經典話劇《哥本哈根》走進貴州民族大學、貴州理工學院、貴陽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進行演出。
2.高校大型戲劇類賽事活動
2013年,貴州大學承辦的“國之甘霖,我知信諾”誠信教育校園情景劇大賽;2014年,由貴州省教育廳舉辦的大學生紅樓夢戲劇小品大賽。
3.戲劇社團組織的專場演出活動
2013年4月,貴州大學科技學院戲劇社創作排演話劇《信仰》;2015年1月,貴州民族大學的沐風戲劇社上演了改編話劇《孔雀東南飛》;2015年12月,貴州師范學院舉辦主題為“告別與告白”的九歌話劇社之夜。
4.高校內部文藝活動中的串場演出
在各高校的迎新、畢業、五四等主題晚會以及平時的各類文藝演出活動中,小品、短劇作為重要的串場節目,豐富著整場演出的節目形式。這也是校園戲劇最為廣泛的存在形式。
(三)貴陽市高校校園戲劇的現狀小結
1.校園戲劇的社團數量較少
對于貴陽這座擁有近三十萬名大學生隊伍的城市而言,卻只有十幾個學生戲劇社團;25所院校中舉辦戲劇社團的不到一半,校園戲劇社團的發展還有很大空間。
2.校園戲劇的演出質量不高
晚會小品,作為校園戲劇最廣泛的存在形式,演出劇目多搬演或改編網絡作品或電視臺播出的新近流行的小品節目,缺乏原創意識。戲劇社團組織的專場演出中,除少量優良劇目外,大多是在自娛自樂。
(一)缺少活動經費支撐
由于戲劇活動需要演出場地、服裝、道具、化妝等基本條件,必然產生一定的經費需求。因此,活動經費的稀缺,是制約很多校園戲劇社團發展的重要因素。通過走訪調研發現,校園戲劇的活動經費有兩種途徑:高校財政撥款和自籌。而地方高校的財政主要用于硬件設施的支出上,具體到對戲劇活動的投入而言,就更是捉襟見肘。
獲得經費的途徑還有當地企業贊助和社團成員自籌兩種,前者由于缺少恰當的工作方法,后者由于成員都是在校大學生,沒有直接經濟收入,因此都不是主要獲得活動經費的主要來源。
(二)缺乏專業人員指導
校園內的學生社團堅持“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方針,但由于在校大學生缺少實踐經驗,因此,若有相關人員對其進行不同程度的指引,社團就少走彎路。但實際情況是,大多數社團邀請的指導老師并沒有真正常態化的對社團工作進行規范化指導,這也是導致部分社團組織混亂的原因之一。
作為欠發達地區省會的貴陽,城市人口主要圍繞著日常生活而奔波,文化消費、藝術消費習慣尚未養成,尤其是對戲劇藝術的欣賞興趣不濃厚,而高校內部的文化氛圍勢必會或多或少的受到所在區域文化習慣的影響。專業指導人員的缺少,可能會造成校園戲劇社團創作方向的偏離、創作力量的整體素質不穩定等問題。
(三)戲劇社團自身原因
在現有的高校校園戲劇社團中,成員具有較大的流動性,尤其是每年在新生入學之時,新老成員有了較大更替。戲劇社團缺少穩定的主創力量,必然影響創作成果。
大多數社團都是在搬演成熟劇目,或對網絡作品進行不同程度的改編,極少創作出真正經得起檢驗的原創劇目。而創新能力是一個創作團隊的核心競爭力和持久生命力所在,這是制約社團發展的重要癥結所在。
不管當下可以選擇參與的藝術形式有多少,校園戲劇永遠集合著一批狂熱的創造者。2貴陽高校校園戲劇的發展具備了一定基礎,校園戲劇的組織者應加強自身的隊伍建設,同時呼吁并爭取各方力量對校園戲劇的支持,為早日實現貴陽高校校園戲劇的繁榮局面共同發力。
注釋:
1.張佳蕾.當代校園戲劇剖析[D].上海戲劇學院,2004.
2.桂迎.中國校園戲劇的流變、現狀、思考與嘗試[J].中國戲劇,2008(5):52-55.
丁付祿(1992.5-),河南鄧州人,貴州大學藝術學院,戲劇與影視學碩士研究生。
張海冰(1975.9-),貴州貴陽人,貴州大學藝術學院,戲劇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楊森(1991-),河南周口人,貴州大學音樂與舞蹈學碩士研究生。
楊俊嶺(1989-),河南周口人,貴州大學戲劇與影視學碩士研究生。
黃飛(1992-),山東單縣人,貴州大學戲劇與影視學碩士研究生。
本文為2015年“貴州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編號:研人文2015060)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