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 648800)
原創動畫作品的非遺表達
——以《走馬民間故事》為例
王丹丹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 648800)
用動漫化的語言,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元素轉化為動漫影像作品,這就是動漫作品的非遺表達。這樣的轉化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由傳統的傳播方式變為更緊跟時代的大眾傳播。同時,也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容易被受眾接受。
動畫;非遺;傳播;原創
根據2003年10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大會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式的動漫作品,指以動漫創作和動漫語言將非遺轉化成為能夠被受眾觀看和聆聽的作品。動漫作品天馬行空的表現力,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的審美元素文化內涵,兩者之間的結合將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開發創作與本土民風民俗結合的動畫片是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最好的踐行。在開發過程中,可形成具有強烈地域色彩的特色的動畫原創作品,是制作系列動漫連續劇及電影,開發相關游戲,建設類似于迪斯尼這樣主題樂園的原生素材。另外,后續還能生產相關的衍生產品,例如玩具、音像制品、圖形知識產權等等。“走馬鎮”是重慶市九龍坡區的一個古鎮,享有“民間文學之鄉”的美稱。這里流傳著一種以走馬(趕馬)為職業的人群,口頭創作故事并將其創作代代流傳,當地人稱之為“走馬民間故事”。走馬民間故事的產生和流傳至少有四五百年的歷史。
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在動漫專業的建設中,意識到應重視對民族傳統文化藝術進行繼承與創新,運用動漫創作形式,搭建民族文化元素和現代視覺藝術之間的橋梁,從而推動我院動畫專業的發展,并實現動漫專業的新興價值。于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影視動畫專業創作了13集的二維原創動畫短片《走馬民間故事》。
造型設計,指以繪畫造型的藝術手法來表現主體物的外部造型和空間造型。在一部動畫片中,造型設計是動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部動畫片成功與否的關鍵,很大部分在于是否有優秀的動畫角色造型。一個和受眾情感上有距離感的角色造型,無法得到觀眾情感上的共鳴,也不能獲得良好的商業效益。動漫影片的播出,是以動漫形象為中心而展開,無論是故事的講述還是主題思想的表達,都建立在動漫造型上。受眾之所以會對動漫作品產生喜愛,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對動漫形象的接納。所以,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內容與《走馬民間故事》動畫片內容相結合,是以動漫對傳統文化表達的一種有效方式,可以引起觀眾的廣泛關注。
《走馬民間故事》的人物設定完全是根據中國人的傳統長相特點來定稿的,劇中的主要人物,比如馬爺爺的白色長須,母親的杏眼、櫻桃口以及妞妞和小明濃眉大眼和圓臉的造型,以中國人的傳統審美觀來進行設計,符合典型的中國風的人物造型。.另外,包括,發型、服飾,以及場景和道具的選取都有很地道的中國動畫特色,比如走馬鎮一開場映入眼簾的,就是一顆百年的黃桷樹,也是重慶最有代表性的當地樹種,還有地面的青石板,街邊的四合院和茶館等。
動漫發展離不開民間文學的土壤,在任何時代,動漫與民間文學都是“相生相長”。兩者的結合,締造了很多優秀的動漫藝術作品。在中國動畫的早期階段,萬氏兄弟制作的《大鬧天宮》《少年岳飛》等動畫,均取材于我國傳統的民間文學故事《西游記》和《說岳全傳》,可以說在中國動畫的萌芽階段,就已經結合動漫形式對民間文學進行表達。
中國動畫傳統的題材、靈感,多來源于各種民間故事和歷史事件,至今我國的動畫片創作也常常采用這樣的手法。這種動畫的優點,在于使用樸素的,藝術的形式,來傳達質樸的情感和道理。經歷了動畫的發展期之后,這樣的取材方式形成了一種僵化思路——理念先于故事,先確定“中心思想”就是“講什么”,再編排和篡改故事,所編出的故事比較程式化,內容差不多,道理也相同。而走馬民間故事取材于享有“民間文學之鄉”之稱的走馬鎮,將當地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提煉和濃縮,每一個故事經過幾百年的改編,傳授,都有著其獨特的個性和故事性,并帶有一定的文化推廣意義,比如《貓的來歷》,介紹的就是貓是如何由唐僧帶到人間,并成為老鼠克星的故事,《貓鼠打官司》又將老鼠的狡詐和貓的盡職刻畫的生動有趣。
從動漫作品的角度出發,通過動漫語言將非遺元素轉化為動漫影像,是非遺動漫化的表達和轉化。這種轉化,使非遺的文化載體由“人”轉變為實在的“動漫作品”,也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方式由傳統的口授心傳變為更緊跟時代的大眾傳播。同時,也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借助動漫語言獲得了更多被動漫受眾接受的機會。
[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3.
[2]彭玲.《動畫導論》.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版.
[3]陳少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動漫化傳承與研究》.山東大學,2014.
王丹丹,現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傳媒藝術學院影視動畫專業講師,專業方向: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