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洋 (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 210000)
淺析動畫藝術與宗教
——以宮崎駿動畫作品為例
胡 洋 (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 210000)
藝術與宗教長期以來相互交織聯系,動畫藝術作為綜合了其他各類藝術的藝術形式同樣與宗教有著各種聯系。本文將從宗教與藝術的相互關系及影響出發,結合對日本著名動畫導演宮崎駿動畫作品的剖析,從而對動畫創作與宗教文化間的關聯以及宗教元素對動畫藝術的影響進行解讀。
藝術;動畫藝術;宗教;宮崎駿
著名美學家克萊夫?貝爾曾經說過:“藝術和宗教是人們擺脫現實環境達到迷狂境界的兩個途徑。”在人類藝術文化發展歷程中,藝術從出現的那一天起就與宗教就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在中世紀被基督教影響下的歐洲,在佛教盛行的中國南北朝,沉浸在宗教文化熏陶下的藝術家們將宗教情感與審美情感相結合進行創作,各種各樣的藝術作品中大部分都呈現出明顯的宗教文化或宗教元素特征。在當時看來,宗教對于藝術的影響主要以利用藝術進行宗教文化的宣傳與推廣。在這樣的背景下,宗教文化成為藝術創作的主要題材和內容。當然,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各種文化思潮的不斷出現,宗教對藝術的影響沒有以前那么明顯和直接,直接表現宗教文化的藝術變得不是那么普遍。但宗教文化與人類生活的不斷相互滲透,有很多也很自然地融入進了人類日常生活中,并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創作者的思想以及創作素材,從而在藝術作品中同樣體現出宗教痕跡。
藝術是一個龐大的文化系統,相較于如文學、雕塑、音樂、舞蹈、繪畫、戲劇、建筑、電影等藝術類別來說,動畫是一門“年輕“的綜合性藝術。動畫藝術“具備了多樣性格,融合了造型、繪畫、音樂、戲劇及舞蹈等多樣藝術”。正是因為動畫藝術綜合于其他藝術門類,所以在動畫作者進行創作時,除了動畫導演自身的宗教信仰的直接影響之外,也會受到其他不同程度直接或間接的宗教文化影響,而這種影響最終呈現在畫面內容上。這些宗教文化元素對動畫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動畫的題材和內容,動畫的畫面設計,以及影片中心思想上。
宮崎駿(Miyazaki Hayao),是日本著名動畫大師,他的動畫作品善于對人類本質進行思考,同時也具有強烈的人文主義和女性主義關懷。在藝術手法上采用現實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作品內容往往具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的同時又直擊現實,引發觀眾深思。神道教,是日本本土的民族傳統宗教,崇敬自然,把自然界中的動物和植物作為神靈進行崇拜。在宮崎駿的動畫作品中,宗教文化觀雖不是其主要內容,但影片中以神道教為主的日本本土民族宗教元素的使用,對影片有著重要的影響。
《千與千尋》這部動畫可以說是宮崎駿動畫電影中最為出名的一部。這部影片在2003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同時也是歷史上第一部以電影名號獲得歐洲三大電影節柏林金熊的動畫作品。影片所獲得的巨大成就與宮崎駿導演對日本本土宗教文化元素高明地運用是分不開的。從影片開始,主人公小千一家人開車在森林間的公路上行駛,透過車窗千尋就看到了很多具有宗教雕塑,這些宗教雕塑具有很強的神秘感,尤其是當車停下來時,路的中間出現了一個巨大的雕塑,而雕塑的背后則出現了一個廢棄的建筑物,而這個建筑物其實就是在神道教里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宗教建筑——神社。隨著劇情的推移,這些具有宗教意味的元素逐漸出現在畫面中,可以對影片氛圍的營造以及故事情節的發展有著很好的推動作用。接下來通過神社,他們來到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這里有各種妖怪以及各種神祇,對于故事的展開也就更加自然了。
在宮崎駿的另一部動畫電影《幽靈公主》里,神道教元素的體現也是及其明顯的。前文提到神道教崇敬自然,視自然界的各種動物和植物為神祇。《幽靈公主》所描繪的便是一個發生在遠古森林里的故事,講訴了人與自然界間的斗爭。影片里巨大的白狼和野豬是白狼神與野豬神,他們守護著森林,而麒麟獸則是自然之神,他可以賦予生命,也可以奪取生命。于此同時森林的旁邊名為“他塔”的煉鐵工廠為了生存下去與森林的守護神們戰斗。影片中開篇便展現出來的這些宗教元素背景很好地為整個影片故事的發展創造了舞臺,利用神道教的元素,將人與自然這個永恒的矛盾具象出來,直接表現為人與森林守護神之間的沖突,而這種激烈的矛盾沖突帶來的后果卻是兩敗俱傷,守護神以及自然之神的死亡使得森林已經不是原來枝繁葉茂的森林,人類的工廠也毀于一旦。利用宗教元素將現實問題富有寓意地講訴出來,反而更加引人深思。
巫女是神道教文化里的另一個重要元素,在神道教的文化體系里,巫女具有極高的地位,是神圣的象征。在宮崎駿動畫作品里所體現的女性主義與其受到的神道教文化影響是分不開的。這些影響在宮崎駿動畫里的人物塑造有了集中體現,通常表現為外表柔弱內心強大以及高貴的出身。如《幽靈公主》里的珊,她是白狼神的女兒;《懸崖上的金魚姬》里,主人公波妞是海神的女兒;在《魔女宅急便》里琪琪所處的世界也是一個到處充滿魔法的世界;在《天空之城》里,希塔是天空之城的貴族。可見這些角色的定位,與神道教對巫女文化的崇拜是相符合的。
這種宗教文化的影響還表現在:宮崎駿動畫里這些具備巫女特質的人物,一開始都是很平淡的形象,但是伴隨著故事的發展,漸漸展現出她們不平凡的一面,最后起到拯救世界,拯救人類或是守護一方的“救世主”作用。如:娜烏西卡的無私和努力,使得對”腐海“充滿仇恨的庫夏娜和阿斯貝魯在內心深處有了極大的轉變;在人與自然間努力尋找平衡點的阿席達卡,一直試著消除人與山神之間的仇恨;千尋將河伯所賜的丹藥讓無臉男服下,使喪失理智的無臉男恢復正常,等等。這種“救世主的救贖”式的形象也是受到宗教文化影響的直接后果。正是這種來源于宗教文化的影響對于角色形象塑造以及影片思想的表現起了很大作用。
從以上分析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宗教文化元素對動畫創作有著重要的影響。對宗教文化的巧妙利用是宮崎駿動畫能夠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動畫藝術本就是一門內容開放、形式的靈活的藝術門類。對宗教元素良好發掘與應用對于動畫的美術風格的塑造、主題內容體現以及中心思想的表達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如今,中國動畫正處于發展階段,打著具有中國本土民族特色或是宗教特色的作品也出現了很多,但實際上里面對于民族或宗教文化元素的只是簡單的生搬硬套,并沒有從宗教與藝術的相互關系上進行更多的思考。歷史上,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宗教文化豐富多彩,儒、釋、道三家都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宮崎駿對日本本土宗教元素的巧妙運用也對我國的動畫藝術工作者帶來了很好的啟示。
[1]克萊夫?貝爾.《藝術》.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4.
[2]余為政.《動畫筆記》.京華出版社,2010.
胡洋,南京藝術學院傳媒學院2014級研究生,動畫藝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