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愛賓 (漳州木偶劇團 363000)
寓教于樂
——淺談漳州布袋木偶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
林愛賓 (漳州木偶劇團 363000)
本文主要闡述了布袋木偶傳統的表演特點,利用布袋木偶的簡單化、富有創新的特點,使幼兒更容易接受,并且將布袋木偶與幼兒教育相結合,引用實例《兩個獵人》、《大名府》說明,更進一步證明了布袋木偶能在幼兒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最后提出一些建議,如何讓幼兒以及家長們更加了解漳州布袋木偶的文化、并能將其傳承和發揚光大。
布袋木偶;幼兒教育;運用
“布袋木偶”又稱“掌中木偶”戲,是漳州民間藝術的一支奇葩,它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是中國鄉土藝術的瑰寶。表演時,藝人以手掌由下而上套入偶身部分的布套,食指托頭部,其余四指分別操縱木偶的兩臂。單手操作時,另一手輔助腿部動作,也可以雙手同時操控兩具性格截然不同的偶人。
漳州布袋木偶表演藝術神奇在于它不但能模仿人的一些動作,如吸煙、喝酒、耍盤、舞棍,刀光劍影、飛騰撲打,將栩栩如生的畫面呈現在眼前,吸引了幼兒的好奇心,用有趣的畫面形式代替無聊的文字解說,幼兒階段的心理特點是畫面感強于文字感,因此用布袋木偶表演形式有利于幼兒的學習。
幼兒一般是指3-6歲的兒童,在這個時期,注意力很不穩定,對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較易集中,學習速度比其他時期更為迅速。幼兒時期是充滿好奇的階段,喜歡有趣的畫面勝于純文字的解說,將故事性的課文以布袋木偶表演形式體現出來更受幼兒喜歡。這個時期的兒童幻想、游戲、娛樂心理最為強烈,而布袋木偶能針對這一階段小朋友的需求,以可愛的小動物為主,并且表演的篇幅短小,故事情節單純而故事性又強,色彩明快,語言簡潔明白,想象空間巨大。布袋木偶的神奇手指操縱藝術,恰恰與幼兒的教育息息相關。
1.漳州布袋木偶能激發幼兒的求知興趣
漳州布袋木偶的制作簡便,操作容易,因而可以在幼兒園中運用,不僅幼兒教師可以操縱,稍加訓練,大、中班的小朋友也能操縱表演。幼兒布袋木偶劇可以說是以玩具為基礎,將游戲的形式與戲劇的表現手段綜合到一起,因此特別受到幼兒的喜愛。幼兒表演布袋木偶也可以取材于幼兒現實生活的簡單描繪,幫助幼兒認知客觀事物,使他們開擴眼界,發揮想象力,培養良好的習慣和品德。幼兒期是培養和發展幼兒想象力的最佳時期,布袋木偶表演能把幼兒帶入一個神奇的空間,在那里一切不可能的事情都變為可能。讓幼兒的想象得到發展。
2.漳州布袋木偶能有效提高幼兒智力發展
實踐證明,漳州布袋木偶藝術教育對幼兒智力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漳州布袋木偶通過有目的的選擇與改編教材內容來更好地開發幼兒的智力,啟迪幼兒的思維。由于布袋木偶藝術的獨到之處,深深吸引著每一位幼兒,大大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幼兒樂意學、喜歡學。幼兒園演出木偶戲,散場后,我發現一位大約四、五歲的小朋友,她居然把戲中《拔蘿卜》的故事,完整地復述一遍給老師聽。我很驚訝,才幾歲的孩子看了木偶戲能把故事講出來,這證明了以上所講的現象得到印證。
為了配合幼兒的教學,幼兒教育中的課本編排了不少木偶課本劇有:《狼來了》《小貓釣魚》等,這些課本劇深受幼兒的歡迎。木偶課本劇使孩子印象很深,生動的畫面代替了無聊的文字解說,使孩子們在看戲中學到知識,提高智力。多姿多彩的布袋木偶情境也使幼兒獲取一些自然和社會的初淺知識,簡潔明快的布袋木偶戲有助于幼兒學習和語言發展。
3.漳州布袋木偶培養幼兒個性品質的形成
漳州布袋木偶真正豐富了幼兒的精神世界,增添他們的生活樂趣,劇中各種鮮明生動的形象和蘊含的思想,可以吸引幼兒分辨是非,潛移默化地培養起高尚的品格與情操。
漳州布袋木偶將《兩個獵人》兩個不同打獵人情節編入到幼兒教育中。劇中用了比較法,將一個事物的兩個面,或將兩個現象產生的不同結果作了簡單的比較,從而產生強烈的反差效果。劇中李崗是個樸實、勤奮和勇敢的獵人,他“苦練武藝不放松,練就一身好本領,”為的是“為民除害打豺狼。”而七郎卻是只想用小聰明,耍嘴皮子抓些小動物以圖口福為目的而去打獵。結果七郎被虎吞去,不是李崗相救,他就性命難保。這樣一對比,勤勞勇敢和投機取巧,誰強誰弱,誰好誰不好,不就比出來了。《兩個獵人》表現出來的偶味童趣、真實對比性,這樣能讓孩子一看就明白誰好誰壞,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而《大名府》的主要特點,一是故事情節簡單,但又有趣。二是操縱木偶技術動作難度極高。三是符合布袋木偶表演規律。四是最為成功的一點,那就是無論中國或是外國的老少觀眾,由于沒有語言障礙都能夠看得懂,能欣賞。這也是幼兒能夠接受的劇目,兩個劇目有所不同。戲偶與教育結合,就是引用孩子們喜歡的木偶結合有關的教材,編成劇本去給孩子們講課,提高他們的興趣,加深他們的印象,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
幼兒教育奠定了一個人一生發展的基礎,幼兒期會完成一個人個性的的形成,同時也完成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因此在幼兒階段,不僅要著力于幼兒的智力開發,同時更著力于幼兒的個性形成。好的品質和習慣,對人有禮貌,能夠與同伴友好相處,懂得關心、謙讓、合作、向他人學習等,這些對一個人的成長有重要的影響。
如何去培養幼兒的品質與習慣,應該從幼兒的年齡特征、心理狀況、學習習慣等入手,探尋一條適合于幼兒感覺、學習、培養習慣的教學之路,讓孩子形成終生受益的品質、態度、情感、能力。布袋木偶在幼兒教育中的運用,也需要年輕的布袋木偶演員的創新發展,但永遠離不開傳承,在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既要傳承又要創新,能受更多人去欣賞接受。在幼兒表演布袋木偶是為了培養小觀眾,還有發揚布袋木偶的傳統文化。在幼兒園演出布袋戲我提出幾點建議:
1.幼兒布袋木偶劇目
在幼兒園演出劇目應簡單以形象特征和動作表達出來語言,比板著面孔告訴小朋友“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的大道理來,要生動活潑幾十倍,它當然也很自然地被天真無邪的兒童所接受。
2.幼兒如何操縱布袋木偶
幼兒如何操縱布袋木偶,我們就可以簡單化,如“點點頭”“搖搖手”“行個禮”“仰頭大笑”“低頭哭泣”類似動作尚能讓觀眾看明白。在與材料、師生、生生互動中,孩子們以積極的情感和態度去掌握布袋木偶藝術知識和表現能力,逐漸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不僅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更讓幼兒在欣賞美、表現美的過程中提高了審美能力。
布袋木偶來源于生活,既深深了解兒童的渴望,又能引導孩子積極向美向善。布袋木偶可以演得有血有肉,有趣有味,所以他永遠鮮活,他不朽。隨著時間的進程,社會形態的發展,漳州布袋木偶戲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表演將會出現音樂演奏從后臺走向前臺的表演形式,現今也在漸漸走進學校。因此,我們設想利用本土資源,通過漳州布袋木偶戲為媒介,讓幼兒了解漳州歷史,感悟濃厚文化底蘊的漳州城,從而激發對家鄉的熱愛,讓漳州布袋木偶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