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姣姣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 214000)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等職業院校藝術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劉姣姣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 214000)
當前中國面臨著嚴峻的經濟結構轉型,振興國家制造業不僅需要依賴高端技術專家,更離不開職業院校設計專業技術工人。中國傳統文化中追求尚巧、求精、道技合一的工匠精神,在現代社會中工匠精神演變為一種注重品質、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工匠精神是亟需倡導和培養的一種職業精神,在現代職業教育藝術人才培養中至關重要,也是提高藝術人才設計能力與創造性的需要。藝術類高職院校應充分整合區域教育資源,培育學生樹立精益求精的和追求完美的設計品格。
工匠精神;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職業道德
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這是政府報告中首次將“工匠精神”提上國家戰略層面,在全國范圍內培育工匠精神對國家制造業的轉型與品質提升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學術界對于“工匠精神”的內涵沒有明確界定。何謂“工匠”?筆者以為,傳統農業社會工匠以手工業勞動為主,其核心是傳統手工藝技藝,與現代產業工人是機械的附屬不同,第一要素是手工造物,工匠則是造物的主體。正如《考工典?考工總部?匯考》引文曰:“工,百工也,考察也。以其精巧工于制器,故謂之工。”“百工”原為周代的官職,指主管營建制造的職官,后來泛指工匠。工匠在造物過程中秉承對高超技藝孜孜不倦的追求,養成了一種精益求精、以品質為榮的精神。
近代工業發展以來,傳統工匠生存環境逐漸被大批量的機械產品破壞,傳統手工藝產品逐漸失去了市場,嚴重擠壓工匠的生存空間。在機械化生產取代傳統手工藝品的過程中,傳統工匠的社會地位發生了巨大轉變。中國古代重農抑商,擁有一技之長的工匠處于社會分工的底層。近代以來傳統工匠逐步轉型,從專業技術和工藝制作水平上可將傳統工匠分為三個不同的技術層次,而規模最大的是各個行業的專業技術工匠,如被稱為“木匠”、“鐵匠”等是傳統工匠主體,現代工業中工匠的主體等同于具有職業教育背景的技術工人。這部分工人是社會主體,政治地位大大提升。
另一方面的轉變體現在工匠技藝的傳承方式上。《考工記》曰:“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后來人注解:“守之世”指“父子世以相教”。古代工匠技藝以家族式或師徒式傳承,近代以后這種傳承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機械化生產的需求,學校職業教育迎合了日益膨脹的實業發展,現代學校職業教育已成為提供產業工人的主要來源。因此,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國綜合實力和人力資源的重要指標,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提倡培育工匠精神對提升國家產業水平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隨著西學東漸近代工業興起,工業發展削弱了傳統工匠的社會功能,傳統手工藝從業者受到極大沖擊,傳統工匠精神遭受冷落。工匠精神的缺失一方面表現在技術層面。工業制造業的靈魂是技術,企業設計師及從業人員對相關專業技術缺乏專注和恒心。目前,高等職業院校藝術專業大多數學生文化課成績不夠優秀轉向美術學習,因此學習自主性不夠,部分職業院校學生家庭經濟負擔沉重,校外兼職影響專業學習,對專業技術的追求不夠專注,主客觀原因導致學生綜合素質有待提升。另一方面體現在職業道德的缺失,傳統工匠對技藝和作品精益求精的追求并不是最終目標,而是通過技藝理解生活世界,注重自身道德修養,實現“道技合一”的境界。傳統工匠對自身聲譽、尊嚴和道德品德的維護正是現代社會職業道德所缺失的,不僅需要職業技能的精益求精更需要對做人品格的精神追求。
當代社會,創造了“蘋果”產品的美國喬布斯被譽為“當代最偉大的工匠”,喬布斯將日本新瀉縣小林研業金屬研磨工匠的精湛技藝運用在蘋果電腦的外殼上,小林工匠對碰觸的角度,施加的力度以及研磨時間的精雕細琢,喬布斯對于提高產品的完成度傾注的熱情,盡管一個是傳統工匠,一個是現代企業家,他們身上都具備一種追求極致完美的工匠精神。高等職業教育藝術人才培養中追求精益求精、專注嚴謹的設計品格,這是當下浮躁社會風氣下設計師及從業人員最為缺乏的品質。在高等職業教育藝術人才培育中倡導“工匠精神”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和設計品質。在塑造學生職業道德的過程中,將工匠精神作為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和附加值,有利于學生個人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
1.挖掘區域傳統工匠,樹立工匠精神典范
工匠精神作為一種無形的品格,它熔鑄在工匠的產品里,表現在作品的細節和創意上,體現著工匠對技藝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及認真的工作態度。高職藝術人才培養中對工匠精神的培養,首先應讓學生體會到真正的工匠精神,樹立地方傳統工匠大師的示范作用。當今許多傳統手工藝匠人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或工藝美術大師,他們在地方傳統手工藝的堅守和傳承中歷經了歲月的洗禮。高職院校應請大師進學校,開展特色講座或培訓,讓藝術人才感受到傳統手工藝的魅力,樹立工匠大師的典范作用。
2.注重學徒制工作模式,感悟工匠精神內涵
現代學徒制是企業本位、基于工作進行學習的職業教育制度,現代學徒制是基于傳統學徒制建立的,現代學徒制傳承了傳統學徒制的一個核心特征:即師傅帶徒弟的教學方式;同時,又加入了現代學校教育的特點。堅持現代學徒制是對師徒相授教育傳統的現代轉變,實現了傳統師徒教育和現代學習教育的優勢結合。在企業平臺和管理模式下,學生對師傅的言傳身教,師傅對待設計的態度及精神品質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品格,有利于高職院校藝術人才在專業基本功及職業精神的培養和建立。
3.加強職業資格認定,提高工匠職業地位
職業資格證書是表明勞動者具有從事某一職業所必備的學識和技能的證明,反映了特定職業活動的標準和規范。為進一步維護職業資格證書的含金量和權威性,我國應該加強規范職業資格的認證,不僅可以提高職業資格水準和職業榮譽感,還可以讓從業者對職業抱有一份敬畏之心,強化工匠精神的培育,在實際職業活動中履行自己的職業責任和義務,促進工匠精神的具體化、社會化和可復制化,成為全社會行業共同追求的職業道德標準。
培育職業院校藝術人才的工匠精神契合了中國制造業向高端化轉型的需要,也對提高職業院校藝術人才素質起到關鍵性作用。以新時代工匠精神要求培養高等職業藝術人才是中國制造品質提升的必要,只有從業設計師將品質的保證與個人榮譽視為一體,制造業的產品質量才有可能從低廉走向高端,樹立中國制造品牌形象,在國際競爭中才有可能與以質量取勝的產品相抗衡。
[1]余同元.中國傳統工匠現代轉型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5(5).
[2]肖群忠,劉永春.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湖南社會科學,2015(11).
[3]查國碩.工匠精神的現代價值意蘊[J].職教論壇,2016(3).
[4]杜廣平.我國現代學徒制內涵解析和制度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4(30).
[5]章文.基于傳統“工匠精神”的高校藝術人才培育模式研究[J].藝術設計研究,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