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 單逍越
?
我國P2P網貸平臺的行政監管與刑事規制之銜接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 單逍越
摘 要:銀監會于2015年初設立普惠金融部后,P2P行業問題頻發的狀況似乎并未得以改善。目前我國學術界對于P2P監管的研究或著重于行政監管體系的完善,或偏向于刑事風險的規制,對二者的銜接卻鮮有提及。而做好二者的銜接問題不僅有助于劃分二者的功能范圍,更有利于P2P最大化發揮其金融創新的價值。本文首先對P2P平臺現存的矛盾性問題及其監管現狀做了分析,而后從P2P網貸平臺面臨的行政監管與刑事規制的交叉風險出發,提出了二者在應用層面的對接關系,并突出強調其在監管原則和用語標準方面都應當實現逐步統一,以實現監管效果的最優化。
關鍵詞:P2P 行政監管 刑事規制 金融監管
Pere-to-Pere Lending簡稱P2P網絡借貸(以下簡稱P2P),指的是具有一定資質的網站作為第三方網絡平臺,出借人通過該平臺向借款人借出錢款的借貸行為,它具有中介性質,不參與實際交易行為,地位獨立于出借人和借款人雙方。根據網貸之家的統計數據,2016年第一季度網貸行業累計成交量約為3800億元,是2015年同期累計成交量的3.2倍[1],盡管成交量增長迅速,但從“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標準、無監管機構”的“三無”狀態走來的P2P近年來暴露出的問題卻愈發嚴重。截至2016年4月25日,P2P網貸行業出現問題的平臺高達1600家,僅2016年前四個月就有313家平臺出現停業、跑路、提現困難等問題[2]。隨著網貸平臺問題的頻發,監管缺失問題的嚴重性也愈發顯著。
因P2P網貸平臺特殊性與矛盾性的存在,它的監管問題顯得十分棘手。其一,P2P平臺并非金融機構,但是,其承擔的業務卻以投融資擔保、推出理財產品等金融類業務為主,由此造成了監管機構與監管類別的模糊;其二,P2P主要面向普通大眾,也即小微出借人和借款人,但在強調P2P普惠性的同時卻不存在與之相配套的監管體系,這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無疑增加了投資風險;其三,P2P的融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5(b)-0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