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紡織大學經濟學院 陳昊 倪武帆
?
FDI對深圳制造業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武漢紡織大學經濟學院 陳昊 倪武帆
摘 要:本文通過外商直接投資(FDI)對深圳主導制造業的影響進行分析,試圖找出這種影響是否有技術外溢的作用渠道。結果發現,FDI確實是其發展的動力和原因,而且通過技術外溢提升了主導產業的技術水平,最后根據得出的結論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制造業 外商直接投資 市場結構 技術溢出 產業集聚
1.1 企業總數和規模逐年增加
隨著市場經濟體系日趨穩固,深圳市的外資企業表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據深圳市招商局和經委聯合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深圳市注冊的涉及到外資的企業有7279家,比上一年度增加了506家,增長率超過7%。總資產額達到14204.80億元,其中有中外合資企業1022家,總資產額為1638.63億元,中外合作企業783家,總資產額為1494.50億元,外商獨資企業4642家,總資產額為7833.83億元,外商投資股份制企業832家,資產總額為3237.04億元。截至2015年底外商獨資企業占全部外資企業的64%,外資企業的數量比2014年增加了2875家,增長18.7%。
1.2 外商投資的產業結構倚重制造業
從外資在我國投資的產業結構來看,進入中國的FDI的產業投資方向呈“二、三、一”的遞減狀態。當然這一表現在深圳市同樣適用。根據2015年深圳產業結構普查的數據顯示,在深圳市,有84.9%帶有外資背景的企業位于第二產業,其中制造業占到了98.7%,珠三角地區能夠成為制造業的世界工廠,他們的作用不可忽視。在有外資投入的制造業中,排名前十的行業包括:電子產品制造業802家,塑料品制造業581家,電氣設備制造業426家,服飾制造業452家,金屬產品制造業321家,紡織品制造業286家,皮毛制品業202家,小商品制造業356家,文體用品制造業232家,化工廠141家。截至2015年底,電子產品制造業是外資投入最多的行業,其資產總額達到2722億元,占深圳市外商投資企業資產總額的19.2%,年營業額達到3351億元,占到整個深圳市外資企業年營業額總量的32.2%。然而隨著我國整體的產業結構調整,深圳市的產業結構也在逐步優化,外資的介入使產業結構由開始的勞動密集型加工產業向技術密集型深加工和高新產業轉變。
1.3 外商投資來源相當集中
由于受到地理位置、人文觀念等因素的影響,世界各國以及港、澳、臺地區的資金進入我國的時間存在著一些差異。亞洲國家區域進入的時間較早,尤以港澳臺地區為代表;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歐美大規模資金才開始進入。深圳市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和稅賦條件,來自港澳臺的FDI一直占據主體地位。截至2012年,深圳實際利用外資的504.91億美元當中,港澳臺資金達到357.67億美元,占整個深圳市利用外資總量的72.3%,其中僅香港地區投資額就高達到96.01億美元。來自西方國家的FDI以美國和日本為首,占實際利用金額的20%左右。之后,隨著歐美資本大量流入,使這種高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但是并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2.1 外資制造企業對深圳制造業的正面影響
2.1.1 使制造業產值增加
因為外商進入深圳的制造業企業其目的較強,尤其是在限制性政策選擇上,所以也造成了外商投資企業在各個行業中介入的程度有不小的差異,對于各行各業的工業產值貢獻也不相同。筆者選擇比例高于50%以上的“三資”企業(包括外資企業和港澳臺企業)進行詳細分析和總結,其結果顯示該部分企業當中的外資企業對于工業的貢獻值也較高,外資企業工業貢獻值超過本行業的工業生產總值高于50%的行業占9個,這中間4個行業已占有高于70%的比例,所有行業中電子設備、計算機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的比例最高,占93%,這一現象充分體現了外資企業在該行業中的地位。總之,外資制造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使深圳市制造業的產值增加。
2.1.2 提高各行業整體的勞動生產率
考核企業經濟活動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勞動生產率,而勞動生產率則是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生產和技術水平、員工工作態度及效率的重要體現。根據相關資料得知,相對于外企來說,我國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明顯落后外企及中外合資企業的勞動生產率,這也充分說明外企無論是在技術和設備,還是管理方面都比我國國內企業更加先進和完善,基于此,外資企業進入從某些方面則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2.2 外資工業企業對深圳制造業的負面影響
(5) 從耗能能力上來看,角鋼鋼肢厚度對耗能影響并不大,梁腹開孔控制距離后對耗散影響也不大,而經過較大轉角實驗的節點替換角鋼會明顯降低節點能力耗散系數。當破壞發生在梁端時,節點耗能能力主要取決于梁的抗彎能力及翼緣抗拉抗壓能力。
2.2.1 投資的傾斜助長了個別行業過度擴張
由于投資自身的特點,造成了投資方向傾向于收益高、收益快的行業。就當前來看,深圳外企投資的行業集中在消費品制造行業,而對其他重型工業投資的比重顯然沒有消費品制造業高,無形中便使我國消費品市場競爭變的日益激烈,使深圳市消費品的市場行情出現產品剩余和產能過剩的現象。在“十二五”期間,適度的重型化將是我國國內工業結構調整的基本方向,提升重型制造業的發展速度,特別是在裝備制造工業方面,對消費品工業的投資比重及發展速度進行適當的控制。因此,深圳市應當對外商正確的引導,使其投資更多地轉向重型制造業尤其是裝備制造工業,相應地降低了消費品制造工業的投資比例。
2.2.2 搶占國內市場份額,造成行業壟斷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從2012年深圳外資制造業企業的銷售生產總值看,出口交易值約占51.4%的比例。換句話說,對于外資企業中所生產的各種產品,在我國銷售的比重較大,占48.6%,就這個比重來說已經對我國市場造成了侵占。在某些外資比例較大的行業中,像電子設備、計算機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的壟斷較為突出。對于那些壟斷地位的外企,其身份具有雙面性,即是買家又是賣家,其占有絕對的壟斷優勢,這樣就使那些采購商和供應商以降低自身的收益,保持企業的生產和銷售,如此一來,我國這些企業就不得不在生產技術及工藝改造方面減少資金投入,進而影響其產品及技術方面的創新。另外,再加上大多數外資企業喜歡就經營方式問題選擇獨資經營,即使是中外合作企業,外商也是利用各種辦法進行控股,從而達到壟斷的目的。
2.2.3 增加人才管理難度,擴大收入分配差距
對于人才的選擇,外資企業做的很靈活,他們注重的是人才,不像我國一些企業注重戶籍。關于人才大多數外企實行公平競爭,尤其是規模越大的外企越注重對適合企業人才的培養和開發,同時還有一些內部人才政策上對應屆畢業生及其他企業優秀員工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在無形當中,外資企業對人才的選擇政策,給我國企業的用人政策帶來了較大的沖擊。就2011年深圳市外資制造業企業的年平均勞動報酬約為2.06萬元,是我國國內企業薪酬的1.43倍。從行業種類來看, 外資企業中熱力、電力行業的人均年勞動報酬最高的,個別的可以達到4.95萬元。這種在收入上的巨大差距導致內企高級管理型人才和技術型人才不足,優秀人才流失。
2.2.4 造成國內企業人才大量流失
就人才配備方面,外資企業的人員大多數都在我國進行招聘,也只有少數高級研究人員是從外國過來的。外企通過各種人才政策和手段吸引了國內優秀人才,以完成其人才本土化戰略。由于外企不管是薪酬,還是各方面待遇,都要比我國國內的企業好一些,造成我國國內企業投入大量財力、物力及人力等培養的優秀人員跳槽到外企,這不僅給我國企業造成了人才大量流失,同時也造成了優秀人才帶走技術的嚴重后果。另外,我國高校優秀畢業生找工作也是首先選擇各方面條件都優越的外企,使得我國企業流失的人才不能得到有益的填充,給我國企業人力資源方面造成了嚴重影響。
3.1 創造有競爭力的區位環境
區位環境對制造業的發展非常重要,它包含了硬環境和軟環境,其中政府對于其發展的硬環境已進行關注,軟環境目前還沒引起政府的重視。軟環境逐漸成為影響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企業的競爭力的提高及可持續發展依賴于良好的區位環境,所以,這也是外企選擇良好區位環境投資的因素之一。基于此,政府方面應加強對軟環境的關注,促進軟環境的建設。
3.2 培育本地化的創新網絡
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因素多種多樣,其中外資的投入在某種程度上能夠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無論是經濟的起步階段,還是發展階段,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因此,外企投入資金無疑是解決經濟發展的基礎問題,可經濟發展并不完全依賴于外部資金,重要的還有區域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所以,大力建設和發展本地化的網絡非常必要,根據區域的特點,并結合本地的根植性,對本地化的網絡進行創新,以此克服區域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限制,進而實現區域經濟的發展。
3.3 建設靈敏迅捷的信息發布系統,制定有效的獎懲制度
在當今日益發展的通信技術背景下,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競爭范圍擴大到全球范圍。當前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信息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方面,其價值愈來愈受到大多數企業的重視。政府方面要加強和建設靈敏迅捷的信息發布系統獎懲制度,切實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實行政務公開。使企業能夠第一時間了解到政府的相關政策,及時根據政府政策進行調整;第二,真正起到監督作用。監督企業在法律法規范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有效降低企業發展中的不確定性因素,減少企業損失;第三,為企業提供相關信息,并幫助其過濾,從而幫助企業提高其競爭力;第四,制定有效的獎懲制度,根據企業的創新成果,給予相應的獎勵,以此形成良好的創新環境。
綜上所述,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各國政府均是利用優惠的FDI政策,我國也不例外,為營造公平、規范得良好競爭環境,深圳市政府吸引FDI的政策應該從基于優惠的政策轉向基于規則的政策。同時,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入,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提高其綜合水平;另外,增大R&D經費的投入,使我國企業跨越“發展門檻”以及適度地、有重點地使用基于優惠的競爭政策,以促進FDI的流入。
參考文獻
[1] 張二震,馬野青.國際貿易學[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 汪俊.外商直接投資(FDI)對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影響的實證研究[D].中南大學,2010.
[3] 吳昊.基于技術創新的中國制造業國際競爭優勢分析[D].浙江工業大學,2011.
[4] 程惠芳.國際直接投資與開放型內生經濟增長[J].經濟研究,2012(10).
[5] 顧繼紅,項浙學.企業R&D投入與自主創新[J].浙江經濟,2006 (5).
[6] 何駿.技術創新的國際互動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5(b)-132-02
作者簡介:陳昊(1976-),男,滿族,山西人,武漢紡織大學經濟學院工商管理專業,主要從事戰略管理方面的研究;倪武帆(1969-),男,博士,教授,主要從事戰略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