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劉大寧
?
河南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的構建與保障措施研究①
河南牧業經濟學院 劉大寧
摘 要:構建現代產業發展的新體系是“十八大”報告中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河南省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提升產業競爭力的一個重大戰略任務。河南省在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區位交通和文化資源方面具有一定優勢,為此,河南省應以產業集聚區建設、自主創新平臺建設、城鄉統籌規劃建設和文化河南建設為載體,通過突出優勢帶動、突出高端帶動、突出龍頭帶動和突出產城帶動實現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的構建。
關鍵詞:河南 現代產業 新體系 保障措施
河南省的產業發展優勢,主要體現在人力資源、物質資源、區位交通和文化資源等四個方面。根據河南的產業資源優勢,同時結合河南省的產業發展現狀以及我國經濟轉型時期的發展戰略規劃要求,可以將河南省現代產業發展的新體系構建框架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是基于河南省物質資源優勢的產業,其中包括農業及農副業產品生產現代化、原材料加工產業和采礦冶煉等方面的產業。河南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農副產品生產體系也比較完善,且自然資源總量比較可觀,因此河南省應當依托河南省的這些物質資源優勢,大力推動農業、農副業、采礦冶煉業的產業結構轉型,使其更加專業化、精細化和高科技化,以實現產業鏈的價值上移。第二層是基于河南省人力資源優勢的產業,如制造業、生產服務業等。河南依靠豐富的人力資源,可以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與外包服務型相結合的的新興產業,以及勞動密集型與技術密集型結合的高科技產業,以此加快河南制造業和生產服務業的轉型升級。第三層是基層區位交通優勢的產業。河南地處我國中部地區,承東啟西,連接南北,是我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因此,河南省可以利用地理區位上的優勢,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商貿流通、加工組裝等產業。第四層是基于旅游文化資源優勢的產業。河南的歷史、人文、旅游資產綜合總量絕對可以排進全國前三。因此,河南省可以依托河南厚重的人文歷史和旅游資源,提高文化、旅游創意等產業的層次。以上四個層次呈“金字塔型”排列,充分體現了現代產業體系的延續性、開放性、集聚性、可持續性和創新型,同時又彰顯出鮮明的河南特色。
2.1 以產業集聚區建設為載體
河南省委和省政府明確提出,產業集聚區建設是河南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最重要的載體,是實現河南省工業化與城鎮化互動,以及可持續科學發展的重要工具。河南省在承接產品和人口集聚,以及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增長的總體要求下,優化產業集聚空間布局,培育一批規模壯大、優勢突出、集聚效應明顯的產業集聚區。這些產業集聚區的建成,不僅能夠壯大河南省的戰略支撐產業,而且還能帶動一些關聯性強、輻射力大的本地區龍頭企業的發展。截至2015年,河南在近7年的產業集聚區建設過程中,培育了裝備制造、農副產品加工、食品加工、化工、有色金屬、物流商貿、電子信息、鋼鐵等十五大類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0億的產業集聚區達100多個。可以預見,隨著“一帶一路”、“互聯網+”、“眾創平臺”等戰略政策的逐步落地,河南的產業集聚區將會繼續加快與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主導產業的結合,成為未來構建河南現代產業新體系的重要引擎。
2.2 以自主創新平臺建設為載體
區域創新是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增強競爭力的重要保障。根據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小組發布的《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2012》顯示,河南省創新能力綜合排名為第15位,均全國中游水平。為此,河南省科技廳、發改委等多部門聯合制定了《河南省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實施方案》及相關政策。圍繞著構建河南省現代產業新體系,加強統籌規劃的原則,實現不同層級、不同層次的自主創新平臺建設。目前,河南自主創新平臺建設已初具規模,其中省部共建國家重點是檢驗培育基地3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家,省級工程中心330家,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在孵企業共有3251家,初步形成了以國家級為龍頭、以省市級為骨干,以企業為單位的結構合理、層次分明的創新發展體系。但是當前河南自主創新平臺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缺乏整體規劃和系統設計、管理體制滯后、資源整合力度不強的缺點。為此相關部分需要在這些方面加以改進,以自主創新帶動河南省現代產業的發展。
2.3 以城鄉統籌規劃為載體
城鄉統籌規劃在優化城鄉空間布局、促進三次產業協調發展、推動公共服務公平化和創新產業管理機制方面均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就河南省城鄉統籌規劃現狀來說,鄭州作為省會所在地,具有經濟較發達、城鎮化水平較高、輻射帶動力較強的優勢,因此鄭州市的城鄉統籌規劃水平在全省遙遙領先,例如,起步最早的城鄉一體化示范區——鄭東新區,圍繞著主導產業定位,積極招商引資,已經初步形成了集裝備制造、現代商貿、食品加工、生物醫藥等特色產業于一體的產業集群。
不過像洛陽、南昌、新鄉等市的經濟總量雖排在全省前列,可是農村發展嚴重滯后于城市。為此,應當大力推動農村規劃建設,鼓勵引導龍頭企業、基層企業和關聯企業在農村地區的集聚,從而形成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帶動河南農村地區的現代化建設。
2.4 以文化河南建設為載體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經濟與文化一體化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指出:“先進的、適應社會的文化能夠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而落后的、與時代不符的文化則會阻礙區域經濟的發展”。因此,河南省要高度重視文化創造價值的顯著功能,以高度的責任感和自覺性積極挖掘河南省的歷史文化資源,開發旅游文化資源,培育文化消費熱點。同時將具有時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文化要素融入產業和經濟發展中去,以提升河南省經濟發展的文化價值和競爭力。
3.1 突出優勢帶動
河南現代產業新體系的建設過程中,既要顧全產業體系的整體發展,但也要注重在優勢產業上的重點突破,以及在潛力較大的領域開發新的競爭力。依據“成長型最好、關聯度最高、競爭力最強”的原則,發揮河南省在技術和勞動密集型產業上的優勢,重點發展工程裝備、成品裝備、電氣裝備、食品加工和智能終端等高成長性產業,并且加快新興產業的關鍵技術創新,為高成長性產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
3.2 突出高端帶動
為了適應目前的產業結構調整戰略,必須堅持以產品結構調整來帶動產業結構調整的原則,以適應擴大內需和消費升級所帶來的產業發展新變化。為此要大力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推動傳統產品的升級,加大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力度,以增加高端技術含量的方式來強化產品的質量、性能和服務,擴大市場占有率。
3.3 突出龍頭帶動
河南現代產業新體系的建設,必須堅持走政府引導與企業參與相結合的道路。加快推進行業兼并重組以及上下游企業的整合,從而培育出一些能夠壯大行業、產業的龍頭企業、骨干企業,以此帶動一些中小配套企業的快速發展,最終形成完善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
3.4 突出產城互動
堅持統籌產業城市發展,壯大提升城區產業發展的規模和水平,拓展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城市功能,以產業發展帶動城市人口集中,以城市發展強化產業發展支撐能力,推動河南省產業與城市良性互動,融合發展。
為了使以上四條途徑能夠順利打通,一方面,政府必須組建由經濟領域的專家學者參與的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領導小組,負責發現、研究、協調體系建設中所出現的重大問題。另一方面,在財稅支持、建設用地、公共服務、自主創新等方面也要制定專項的支持政策,并保證政策能夠形成合力。另外還要積極爭取國家資金和金融機構,對河南省龍頭企業和骨干企業的資金支持。
參考文獻
[1] 唐海峰.創新設計與構建河南現代產業體系[J].創新科技,2010(4).
[2] 盛見.構建河南省現代產業體系的思路與政策研究[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3).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5(b)-134-02
基金項目:①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構建河南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的框架、載體與保障措施研究》(2015-GH-098);2014年河南省科技廳軟科學研究課題:鄭州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教育發展對策研究(142400411244)。
作者簡介:劉大寧(1977-),男,河南信陽人,河南牧業經濟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管理學、教育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