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正余鎮政府 姜麗琴
?
論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江蘇省海門市正余鎮政府姜麗琴
摘 要: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正式宣布推行“全面二孩”政策,這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劃時代的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人口政策的歷史嬗變,接著分析了我國人口生育的現狀,再基于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理論基礎,研究該政策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啟發意義。
關鍵詞:全面放開二孩生育政策經濟影響
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的人口政策發生了數次變化,計劃生育政策依舊占據主導地位。然而,隨著我國老齡化現象的不斷加劇、“用工荒”、性別比例失衡等問題不斷凸顯,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匹配的問題開始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
如今,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正式宣布推行“全面二孩”政策,這對我國發展有著劃時代的重要意義。本文先分析我國人口政策的歷史嬗變,接著分析我國人口生育的現狀,再基于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理論基礎,研究該政策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啟發意義。
2.1建國初期的人口增長與節制生育政策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社會經濟初步發展,1949年~1953年,我國人口出生率一直保持高水平,而人口死亡率則從20‰降至14‰,人口自然增長率也由16‰上升至23‰,至此,我國迎來了建國后第一次人口增長高峰期,在這種情況下,我國人口政策的中心工作就是控制人口數量。1953年,我國衛生部采取了幫助人民群眾節育的做法。1956年出臺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中也指出,我國提倡有計劃地生育子女,呼喚優生優育。
2.2“大躍進”式的人口生育政策
1958年,我國掀起了“大躍進”運動,提出“地有多大產,心有多大膽”的口號,一味宣傳人多是好事的觀念,導致節育宣傳活動被迫中止。1959年~1961年,我國出現了非常嚴峻的經濟困難,人口出生率開始下降,死亡率開始上升,使得人民群眾的生育行為完全處于自發狀態。從1962年開始,我國再次出現人口生育高峰,1957年的人口自然生長率是23.3‰,到了1963年,上升至33.33‰。這個時候,國家開始正視人口膨脹問題,并于1962年頒發《關于認真提倡計劃生育的指示》,再次重申計劃生育的重要性。然而,廣大農村地區并沒有落實這項指令,迎來了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期。
2.3計劃生育政策
1978年之后,黨中央正式制定了計劃生育政策,旨在對人口增長進行嚴格控制。1978年3月,黨中央發布《關于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主張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1982年,計劃生育正式成為我國的基本國策。2000年,國家頒發的《關于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的決定》提出我國的基本問題依舊是人口過多,所以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要將核心放在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方面。
2.4“單獨二孩”政策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提到了“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這標志著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政策得到了積極修正與完善。
2.5“全面二孩”政策
繼“單獨二孩”政策啟動之后,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又審議了“全面二孩”政策,允許一對夫妻可生育兩個孩子,這項政策于2016年1月1日在我國全面開展。
我國人口政策幾經變遷,都是根據當時的社會發展形勢制定的。目前之所以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是基于我國當前的人口生育現狀做出的決定。
3.1我國老齡化現象日益明顯
國際上通常將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10%的社會稱作老齡化社會。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有1.74億的60歲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占據總人口的12.8%。專家預測到2025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2.8億,占總人口18.5左右。可見我國早就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老齡化顯現將進一步凸顯,這會導致嚴重的養老問題,社會不得不花費大量的資源為老人服務,這會對社會發展形成一定阻礙。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增加人口生育,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老齡化現象。
3.2勞動人口逐漸減少
據有關數據統計,我國目前的年生育人口只有1600萬,高等院校招生600萬,每年的普通勞動力幾乎不足1000萬。從當前形勢來看,高校在校生人數有2800多萬,到2020年可能增至3500萬,即年大學招生人數至少達到800萬,屆時,我國年大學畢業人數基本等同于普通勞動力人數,減去農村勞動力,我國每年能轉移的普通勞動力可能只有幾百萬人,隨著普通勞動力數量越來越少,我國經濟發展可能會面臨嚴峻挑戰。
3.3失獨現象日益嚴峻
計劃生育政策提倡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這種做法直接增加了我國獨生子女家庭的數量。由于疾病、意外等各種因素造成獨生子女意外死亡的現象目前已日益明顯。截至2015年底,我國失獨家庭已經超過100萬個,且每年以7.7萬的速度增加。很明顯,失獨現象會產生很多社會問題,不僅使失獨家庭的心理受到重創,失獨父母的醫療、保障和養老問題也是非常嚴峻的。全面放開二孩,每對夫妻生育兩個孩子,可以降低失獨風險。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國際上爆發了經濟危機,在此背景下,凱恩斯提出了人口社會學理論,他將經濟危機與人口數量聯系在一起,認為人口減少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經濟停滯。在人口社會學理論視域下,人口數量增長、生活質量提升、購買力提高,資本系數才會增長。所以凱恩斯提出用增長人口的方法來提高社會需求,進而解決經濟發展停滯問題。美國經濟學家漢森指出人口數量增加會直接催發新技術的誕生,以此推進投資與開發,進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英國經濟學家哈羅德也提出勞動人口增長率是決定經濟自然增長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綜合這種種理論可發現,我國實施全面放開二孩政策,是建立在扎實的理論基礎之上的,它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將會產生巨大影響。
4.1應對“用工荒”問題
劉易斯基于經濟學視角提出了經典的“劉易斯拐點”,他認為農村剩余勞動力不斷向非農業領域轉移,總會有枯竭的時候,這就是勞動力從過剩變為短缺的轉折點。這個轉折點的出現就是關閉人口紅利窗口的預兆。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工業化、城市化步伐不斷加快,一些地區已經出現勞動力緊缺問題。據官方統計,目前我國已經轉出2.4億左右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剩下的基本是難以轉出的老弱病殘,數量達2400萬人左右。2009年之后,我國各地相繼出現“用工荒”問題,人口紅利期之后,勞動力的薪資水平成倍提高,我國吸引外資的優勢將逐步減弱,這直接影響了社會經濟發展。全面放開二孩的人口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一方面是在合理范圍內增加我國人口數量;另一方面是有效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提高勞動力生產水平,實現經濟的穩定、健康發展。
4.2提升經濟潛在增長率
如今,我國的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對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老年人的反應速度明顯比年輕人慢,他們難以快速接受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這就無法提升勞動生產率,也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持續發展形成一定的不良影響。與此同時,鑒于老年人口的消費水平一直比較低,為了滿足老年人的各種需要,我國的老年產品不斷增多,年輕化產品相應減少,對居民的消費水平也形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從整體角度來說是降低了GDP增長和國內消費需求提升。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實施,對我國嬰幼兒產品行業會產生直接影響。每個嬰兒的誕生和成長,會涉及教育、醫療等多個領域,每個家庭在新生嬰兒身上的消費不斷增多,會直接增強市場活力,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人口學家認為全面二孩政策可能不會在短期內形成顯著效應,但是到了2030年之后,我國的經濟潛在增長率可以提升至11.7%左右,到2050年增至22.1%。這說明全面放開二孩在提升經濟潛在增長率方面大有可為。
4.3消除社會不安定因素
由于受到數千年來封建思想的影響,我國依舊存在重男輕女的不良傾向,懷孕后如果發現不是男孩,可能會做流產手術,這樣就導致我國的新生兒男女比例逐漸失衡。也許個別家庭對這種現象不以為然,但選擇性生育會導致諸多社會問題,比如嬰兒販賣、勞動力用工歧視、買賣婚姻等,從經濟學視角來看可能會導致行業招工失衡、社會經濟發展失衡等“怪相”,這不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全面放開二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寬婦女的生育選擇權,緩解性別歧視問題,使人口性別逐漸回歸正常狀態。很明顯,正常、合理的人口性別結構會有效消除社會不安定因素,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根據我國當前的社會形勢,全面放開二孩是當務之急,這對我國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將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總之,我國要在法定范圍內實施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真正落實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1] 翟振武,李龍.“單獨二孩”與生育政策的繼續調整完善[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4(05).
[2] 莊亞兒,姜玉,王志理,李成福,齊嘉楠,王暉,劉鴻雁,李伯華,覃民.當前我國城鄉居民的生育意愿——基于2013年全國生育意愿調查[J].人口研究,2014(03).
[3] 翟振武,張現苓,靳永愛.立即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人口學后果分析[J].人口研究,2014(02).
[4] 翟振武,趙夢晗.“單獨二孩”政策的前因與后果[J].人口與計劃生育,2014(03).
[5] 喬曉春.“單獨二孩”生育政策的實施會帶來什么?——2013年生育意愿調查數據中的一些發現[J].人口與計劃生育,2014(03).
[6] 7·11世界人口日[J].數據,2013(07).
[7] 喬曉春,任強.中國未來生育政策的選擇[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6(03).
中圖分類號:F123.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6)03(a)-176-03
作者簡介:姜麗琴,女,江蘇海門人,現供職于江蘇省海門市正余鎮政府,中級統計師,本科,主要從事人口與計劃生育統計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