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溢
?
做好自己的分內事
張哲溢

1 張哲溢 照海圖 布面油畫 60×50cm 2015

2 張哲溢 夕陛締 CBD 布面油畫 60×50cm 2015
摘要:張哲溢,獨立藝術家,自由撰稿人,1975年生于桂林,1998年畢業于廣西師范大學藝術系,2002年進入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研究生課程班,2010年于北京舉辦個展“釋重若輕”,2011、2012、2013年入選青年藝術100。2011年于北京舉辦個展“驚蟄”,2012年于北京舉辦個展“齊物觀”、“釋重若輕”,2014年于上海舉辦個展 “尋夢集”,于北京舉辦個展“探花”,現居北京。張哲溢認為藝術評選能夠幫助藝術家進行自我定位,從而促使藝術家更專注于創作。
2011年我參加青年藝術100的時候,這個項目才剛剛開始,既沒有影響力,也不知道它的未來會是怎樣,一切從零開始。我的介紹人是孫國勝,當時他在藝術媒體工作,同時也是自由策展人,現在他是《芭莎藝術》的主編,也還經常做一些策展的工作。
當時入選的作品是油畫《血濺鴛鴦樓》、《尋芝圖》,主要是挖掘個人記憶及個人的文化基因,進而在藝術上探討傳統的意義。五四運動之后的近百年來,對傳統的批判有些過猶不及,近些年產生出一個對五四反思的思潮,我個人的創作也受這一思潮的影響。
幾年過去了,在這條思考的道路上有了一些階段性的答案。我認為傳統與現代化的關系不是將現代化拉回傳統(那是另一種過猶不及),而是要將傳統進行現代化。這些思考過程都表現在近幾年的藝術創作中。另外,在美學上逐漸做一些減法,畫面比較簡約,力求做到“少即是多”。另外,我用一部分時間和精力來創作裝置、影像藝術,用多種形式表達自我。
青年藝術100積極地組織國內外的展覽,讓更多的人見到并了解自己的作品,進而成為藏家。也有畫廊通過這個藝術項目了解到自己,進而合作和簽約。當藝術家能夠用創作來養活自己時,藝術家就敢于去嘗試一些在當下“賣不掉”的作品,為自己的藝術拓寬道路。
關于青年藝術評選,這是個很大的問題,藝術家首先應該是自由的,所以不應該有一個明顯的指標來評判他們。但人又是主觀的,自己心中的優秀藝術家一定帶有與自己相似的某種特征,或是在藝術理論、藝術語言上能有所溝通的那些人。近幾年的青年藝術活動有一個比較活潑的態勢,不同狀態的藝術家參與到不同類型的藝術活動中,雖然都說現在的藝術市場無法與金融危機之前相比,但藝術的生態卻逐漸豐富起來,所以一個藝術項目只要能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就好,做好自己的分內事,就是藝術家所需要的。

3 張哲溢 血濺鴛鴦樓 布面油畫 110.5×145cm 2009
專欄Criticism
本雅明·布赫洛
作為藝術家,漢泰和維勒特萊二人相去甚遠,要重構他們的歷史語境必然會引發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問題,顯而易見的是,在戰后需要以全然不同的方式來思考繪畫……
亨利·梅里克·休斯
今天,我們的注意力已經逐漸從藝術品本身轉向了藝術家,然后轉向了物質的、社會的以及政治的語境,最后,再回到“交流”這一行為的本質——探尋交流的蹤跡……

Completing Your Job
Zhang Zheyi
Abstract:Zhang Zheyi, independent artist and writer, was born in Guilin in 1975. In 1998, he graduated from the Art Department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with a bachelor′s degree. In 2002, he graduated from the Printmaking Department of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He was selected into Art Nova 100 in 2011, 2012 and 2013, respectively. In 2011,he held “Waking Insects Art Exhibitions”in Beijing. In 2012, he had “Vows With All Beings” solo exhibition and “Relieve From WeightArt Exhibitions”in Beijing. In 2014, he held “The Collection of Pursuing Dreams Solo Exbition” in Shanghai and “Mirrored FlowerRed Gate Gallery” in Beijing. He is living Beijing now. Zhang Zheyi thinks the activity can help artists to find their places of art careers, and encourages artist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art cre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