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龍輝 胡立飛 陳曦



摘要:本文主要以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罕臺廟地區中侏羅統直羅組下段為研究對象,罕臺廟地區砂巖類型以長石質石英砂巖、長石砂巖為主,從粒度特征可知,中侏羅統直羅組下段下亞段較直羅組下段上亞段水動力強,均反映了三角洲沉積的特征。不同砂體中主量元素含量的差距與砂體的氧化作用關系密切,且在砂體中二氧化硅的含量最高,與砂巖中石英的含量較高有較大的關系。
關鍵字:罕臺廟;巖石學;粒度;巖石環境指標
一、巖石學特征
根據樣品分析結果統計數據可知,砂巖的主要類型為長石質石英砂巖和長石砂巖為主,且長石的含量在25%左右,長石砂巖中長石的含量相對較低,見圖1。
直羅組下段下亞段累積概率曲線為一段式、二段式和三段式,主要以二段式為主,其中一段式主要以懸浮總體為主,分選性好,二段式和三段式則以跳躍總體為主,跳躍總體分選性好(圖2)。從圖3可以看出平均粒度主要為粗砂和中砂,標準偏差則顯示分選中等——好,偏度主要表現為對稱和正偏,表明其沉積時波浪改造作用較弱,峰度為中等和尖銳,且以尖銳為主。CM圖可以看出,僅可見QR段和RS段,且以QR段為主,反應三角洲沉積的特點,見圖4
二、巖石環境指標特征
(一)主量元素分析結果對比
通過對罕臺廟地區的181個環境樣品進行統計,FeO的含量在綠色砂巖中較高,在灰色砂巖中略低,與砂巖經過一次氧化將褐色砂巖中的鐵帶走重新富集于綠色砂巖中有關;Fe2O3在褐色砂巖中含量較高,在灰色砂巖中最低,與褐色砂巖為氧化環境,而綠色和灰色砂巖為還原環境有關;C有、S2-和S全在褐色砂巖中較高,在綠色砂巖中較低,可能與綠色砂巖中C有、S2-和S全經過一次氧化作用時,C有、S2-和S全被氧化水帶走有關,從△Eh和Fe3+/Fe2+可以看出,綠色砂巖的還原性略強于灰色砂巖,褐色砂巖的還原性最弱,見表1。
(二)化學全分析結果對比
通過對罕臺廟地區23個化學全分析的樣品進行數據統計,其中SiO2的含量最高,數值范圍為57.70%~74.10%,平均值為67.80%,其次為Al2O3,數值范圍為9.58%~14.23%,平均值為11.96%,含量最低的為MnO,數值范圍為0.04%~0.36%,平均值為0.08%見圖5;表2。
參考文獻:
[1] 朱莜敏.沉積巖石學[M].石油工業出版社.2008.137-151.137- 148.
[2] 成都地質學院陜北隊,沉積巖物粒度分析及其應用[M].北京地 質出版社.1976:31—139.
[3] Landais P.,Wood S.A.有機質與鈾礦床[M].尹金雙譯.北京:核工 業北京地質研究院,1997.
[4] 朱西養.層間氧化帶砂巖型鈾礦元素地球化學特征[D].2003.30- 52.
[5] 陳祖伊, 郭慶銀. 砂巖型鈾礦床硫化物還原富集鈾的機制[ J] . 鈾礦地質, 2007, 23( 6) : 32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