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舒
都說黃金是避險資產,一旦國際局勢出現(xiàn)不穩(wěn)定事件,投資黃金就能收益滿滿?根據(jù)黃金市場在次貸危機和近年來風險事件中的表現(xiàn),答案是否定的。
從以往歐債危機和美國主權評級展望被調降等風險事件中黃金的表現(xiàn)來看,風險事件激發(fā)的避險情緒使得黃金和美元短期內持續(xù)上揚不假,但避險情緒終會消退。次貸危機中,雷曼破產后的美元飆升使得當時的國際金價從接近1000美元/盎司大幅下跌至700美元/盎司附近,毫無避險資產的王者風范可言。因此,與大眾的直覺相反,并不是國際形勢越混亂金價就越漲,比如“脫歐”之類的事件,如果只是影響情緒的“小打小鬧”,反而有利于短期金價,如果演變?yōu)槌霈F(xiàn)新一輪經濟危機的“傷筋動骨”,則會令短期金價下跌。
因此,在當下的經濟形勢下,中國投資者可以相應制訂出兩種不同的投資策略:一是“短平快”策略,未來1~2周黃金和美元可能仍處在避險情緒的主導下,全球央行的聯(lián)合干預可能會令避險情緒提前消散,避險情緒或令金價沖擊1400美元/盎司關口;避險情緒持續(xù)發(fā)酵會使得黃金和美元同步上揚,此時投資者的策略應是買入黃金的短線策略,一旦黃金和美元反向關系恢復則清倉出場。
二是“等后買”策略,如果認同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并不樂觀,那么投資者不應盲目沖入黃金市場,而是應等待金價再次下跌后再開始配置黃金,因為各國的寬松貨幣政策會激發(fā)出類似次貸危機后的長期黃金牛市。要提醒投資者的是,在黃金的投資歷史上,從來沒有因為一個事件而引發(fā)一輪牛市或熊市趨勢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