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少芬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5-000-01
摘 要 十八屆三中全會形成全面深化改革方案之后,國企改革方案就開始起草,一直到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正式對外公布。可見,國企改革是當下中國最敏感的公共議題之一。本文將從國企改革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出發,破除國企改革中的錯誤觀念,重點論述資產資本化是國企改革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 國企改革 資本化 路徑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在國民經濟的關鍵領域與重要部門均處于支配地位,在一定時期確保了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自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對國有企業的管理方式、運行方式、企業內部優化以及外部資源配置等改革從未停止,但是,就目前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現狀來看,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存在很多的問題,總體而言不能令人滿意。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國有企業的改革。能否順利完成國有企業的監管體制改革和治理結構的改革,實現產品結構的轉型升級,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現狀
(一)“國進民退”,我國經濟領域最顯著的特征之一
縱觀我國經濟領域發展的歷史進程,“國進民退”的現象明顯。部分的國有企業,借助自身的經濟影響力,特別是在一些壟斷性行業,通過政策優勢占用社會資源,擠壓民營企業生存空間,迫使民營企業逐步失去經營空間,減弱企業競爭力,最終只能被迫退出市場,導致國有資產迅速膨脹,市場經濟結構失衡。近幾年來,“國進民退”的現象越演越烈,嚴重影響了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一些錯誤觀念由此滋生。部分的人們在購買行為發生前優先選擇國有企業的產品,并視之為消費指南。部分的民營企業視國有企業為衣食父母,想盡一切辦法與之合作,趨之若鶩,高攀結緣,不利于民營企業的長遠發展。
(二)以國企為主體的經濟體制具有先天缺陷
當今世界,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度不同,國有企業的表現形式就不同。我國的政治體制是社會主義制度,國有企業的國家公有屬性,與承載的經營使命,要求它能夠迅速反映國家與政府的意志,能夠實現政府所期望的目標。所以,我國的國有企業承擔著經營獲得的目標的同時,也肩負著部分民生保障的使命。但也因為國有企業的公有性質,讓部分的國企經營形成官員與準官員的角色感,財產所屬相背離,政企不分。另外,國企職工,相對于民企職工,具有更強的優越感,弊端逐漸顯露出來,“鐵飯碗”、“大鍋飯”的錯誤觀念深入人心,嚴重影響國有企業的經營效率,阻礙國有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二、資產資本化是深化國企改革的突破口
當前國有企業改革主要是國資管理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自身的治理結構改革。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陳清泰認為,迄今為止,在產業領域中,實物形態的國有企業仍然是我國國有經濟的唯一實現形式。政府既要充當市場監管者的角色,也肩負著管理與控制龐大國有企業群的使命,這種關系下,使得政府不獨立,國有企業也不獨立。實現資產資本化,將經營性的國有資產用財務的語言來清晰界定,計量,保持良好的流動性,促進市場運作的資本化的快速,有效實現。同時,國家要積極轉變職能,從管理和控制國有企業,轉為擁有并委托專業的機構進行國有資本的運作,促進國有資產由實物狀態轉換成價值形態,杜絕國有企業私有化形象的發生。
資產資本化是深化國企改革的突破口,主要表現三個方面:
(一)國有投資機構與投資企業之間,不再是直接的管理與被管理,控制與被控制的關系,而是要建立股東與公司的關系,這樣有利于國有企業實現股權多元化,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保障國有企業的獨立地位不受侵犯,同時也增加來自投資者的財務約束,有利于聚集多方資金,促進國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做大做強。
(二)實現資產資本化,在不影響國有企業的經營范圍與業務結構的基礎下,將國有經濟的布局進行合理調整,強調資本投向有進有退,與其他資本一樣,追求投資回報,進行科學的二次分配,提高國有資本的流動性,促進國有資本進行有效率的解放,提高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
(三)實現資產資本化,從體制上實現政企分開,對政府與國有企業都具有良好的作用。政府可以擺脫與國有企業的無限責任與關聯關系的掣肘,正確處理與市場的關系,站在第三方的位置上,進行市場監督,為企業提供平等,公平的公共服務,促進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而國有企業的國有資產的運行,不再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來實現,而是通過市場運作來實現,在保證國有資產占據國有經濟的較大份額的基礎上,建立良性的市場經濟體制,促進我國整體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三、結語
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國有企業改革勢在必行。進行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打破國有企業的壟斷與控制地位,積極克服其先天不足、后天發展受限,難以承載新歷史使命的困難,有著深遠的意義。實現資產資本化,有利于使投資機構與國有企業建立股東與公司的合作關系,實現股權分開,提高國有資產的流動性;在不影響國有企業原有的經營范圍與業務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國有經濟的布局合理調整,進行有進有退的資本投向,有利于提升國有資產的投資收益。
參考文獻:
[1] 牛馳騁.論國企改革與資產資本化[J].商場現代化,2015(23).
[2] 曾文虎.論國企改革與資產資本化[J].對外經貿,2014(2).
[3] 趙農.國有企業深化改革的方略[J].學術界,2015(5).
[4] 劉彩云.國有資產的資本化經營方略[J].網友世界.云教育,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