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
夏季,很多人會出現周身乏力、關節酸痛、頭痛昏沉等癥狀,這時要注意區分是中暑還是感冒。感冒與中暑的區別主要在于有沒有呼吸道癥狀。此外,還應注意區分胃腸型感冒與胃腸炎,兩者的區別在于胃腸型感冒全身癥狀較為明顯,而胃腸炎則主要表現為消化道癥狀。
辨證治療才有效
夏季感冒可分為風熱、風寒、暑濕、燥熱等類型,其臨床表現各不相同,只有針對具體類型合理用藥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茺風熱型感冒:除了普通感冒的癥狀外,常伴有痰黃、鼻涕黃、咽喉紅腫疼痛、舌苔薄黃等癥狀,宜選用銀翹解毒丸、維C銀翹片等藥物。咳嗽癥狀較重時,則宜選用桑菊感冒沖劑。咽喉腫痛明顯者加用板藍根顆粒。痰黃而多者,可加用復方鮮竹瀝口服液。
?茺風寒型感冒:除了普通感冒的癥狀外,常伴有周身酸痛、頸肩酸沉、骨關節疼痛、鼻流清涕等癥狀,可服用熱姜湯,多飲熱水、熱粥發汗。頭痛明顯者,可服用九味羌活丸。
?茺暑濕型感冒:除了普通感冒的癥狀外,常伴有頭重如裹、肢體困重、胸悶、關節酸痛、舌苔厚膩等癥狀,常用的藥物有暑濕感冒顆粒、連花清瘟膠囊等。伴有明顯的腹脹、惡心等癥狀時,可以服用藿香正氣膠囊、仁丹等。
?茺燥熱型感冒:除了普通感冒的癥狀外,常伴有干咳無痰、咽干咽癢、鼻干目澀等癥狀,口渴明顯,可以服用養陰清肺丸、川貝枇杷露等中成藥,或用冰糖、川貝、雪梨燉服。
下列情況須及時就醫
一般來說,感冒癥狀較輕者,可自行服用藥物進行治療,但如果用藥3天后無明顯改善或癥狀加重,則應及時就醫。如果感冒癥狀較重,高熱(兒童體溫超過39℃,成年人體溫超過38.5℃,老年人體溫超過38℃)、咳嗽嚴重、痰多而黃、胸悶,提示可能已經影響到氣管或支氣管,應及時就診。另外,伴有嚴重基礎性疾病者,如肺心病、重癥心臟病、哮喘等,以及孕產婦、臥床老人、嬰幼兒,嚴禁自行用藥,應及時就診。
感冒后的康復調理很重要
夏季人們出汗多,如果再患上感冒,很容易耗氣傷津,留下一些后遺癥。因此,感冒后的康復調理很重要。如果感冒康復后有氣短、乏力等癥狀,可以吃點西洋參,建議每天用量為3~5克,浸泡后代茶飲。如果有咽癢咳嗽等癥狀,可取桔梗、浙貝各10克,水煎代茶飲。
另外,感冒初愈時,從炎熱的室外進入室內后,不要對著電扇猛吹,空調溫度與外界的溫度差要小于10℃,睡覺時不能直接對著空調或電扇。在飲食上,忌食辛辣油膩食物以及甜食,痰多者可用冬瓜熬湯喝,也可以經常吃薏仁粥、綠豆湯。老年人和兒童可以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玉屏風散、補中益氣丸等中成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