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茁
我們為什么會中暑——
高溫、高濕、無風是主因
中暑是夏季常見病,是人體在高溫、高濕、無風的環境下,由于水和電解質丟失過多、機體散熱功能衰竭而引起的以中樞神經和心血管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熱損傷性疾病。
引起中暑的主要原因是高溫、高濕、無風的環境,在日最高氣溫達到35℃以上的高溫天氣或環境中,中暑的病人會明顯增多。中暑還與空氣濕度有關,如果濕度過大,即使氣溫不到35℃,也會發生中暑。所以,夏天人們不要在太陽底下暴曬,并采取科學的防暑措施。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即使呆在空調房間里也會中暑,這可能與房間不通風并頻繁出入空調房間有關。
中暑可分為三類——
當心致命性中暑:熱射病
中暑可分為三類。
首先是先兆中暑,表現為大量出汗、頭暈、胸悶、惡心、四肢無力等。如能及時離開高熱環境,經過短時間的休息后癥狀即可消失。
其次是輕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的癥狀,同時還伴有嘔吐、皮膚濕冷、血壓下降等癥狀。輕度中暑者經過治療后,一般在4~5小時內可恢復正常。
第三是重度中暑,大多數情況是患者在高溫環境中突然昏迷,此前常有頭痛、麻木與刺痛、眩暈等癥狀,皮膚灼熱而緋紅,體溫常在40℃以上。
暑天還須當心一種致命性中暑——熱射病,與普通中暑相比,熱射病多發生于干熱的天氣。雖然因熱射病而導致的死亡是極端病例,但近年來熱射病的發生幾率確實升高了,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熱射病是一種極其危險的疾病,需要及時送醫治療。此病主要表現為發熱、哮喘、呼吸困難、血壓升高、呼吸衰竭等。熱射病之所以危險,是因為人體器官在正常的溫度下才能夠正常運轉,這與體內各種酶的生物活性及機體代謝有關,過高的體溫會導致身體各個器官的工作環境不良,進而引發器官衰竭,嚴重時可導致死亡。夏季高溫天氣,老年人和戶外工作者是熱射病的高發人群。
中暑急救記住“四字訣”——
搬、擦、服、掐
當身邊有人出現中暑癥狀時,要盡快用“四字訣”進行救治。
1.搬。迅速將患者搬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使其平躺,解開衣領、褲帶,以利患者呼吸和散熱,并用扇子或電扇為其扇風。
2.擦。用冷水或稀釋的酒精為患者擦身,也可將用冷水浸濕的毛巾或冰袋放在患者的頸部、腋窩或大腿根部腹股溝處等大動脈血管部位,以幫助患者散熱。
3.服。及時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解暑藥物,并多喝些淡鹽水,以補充流失的體液。
4.掐。如果患者一直昏迷不醒,可用大拇指掐按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救醒后的患者,必須在涼爽通風處靜臥休息,如果回到炎熱的環境,會導致更加嚴重的后果。
經簡單處理后,若患者不見好轉,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