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月娥
生活中,免不了有一些苦惱煩悶的事兒,有些煩惱來自外界,必須正視;而大多數困擾則源于內心,這就是所謂“自尋煩惱”。
有一個和尚,每次坐禪都幻覺有一只大蜘蛛跟他搗蛋,無論怎樣也趕不走。他把這件事告訴了師父。師父讓他下次坐禪時拿一支筆,等蜘蛛來了在它身上畫個記號,看它來自什么地方。和尚照辦了,在蜘蛛身上畫了一個圓圈。蜘蛛走后,他安然入定了。當和尚做完功,睜開眼睛一看,那個圓圈原來就在自己的肚皮上。
生活中類似自尋煩惱的事屢見不鮮。“魔由心生”說的也正是這個道理。
相傳唐朝時有一個婦女,跟隨做官的丈夫在南方生活,曾經誤食了一條蟲子。她常常懷疑那蟲子還在自己體內,因此憂郁成疾,多次治療都沒有效果。京城里的一位醫生知道這婦女得病的癥結,就請來這家的一個言語謹慎的老仆婦,預先告誡她說:“今天讓夫人吃藥后吐瀉,你只用盤盂把穢物接住。當她吐的時候,就說看見有一只小蛤蟆逃掉了,但千萬不要讓夫人知道這是騙她的。”老仆婦照著醫生的吩咐做了,不久那婦女的病就全好了。
顯然,這個婦女的病根在一個“疑”字,是沒病想出來的病。京城名醫還頗通“心理療法”,對癥下藥,去其疑心,藥到病除,實在是高明。
這里講的是治病的道理,它對我們處理人世間的許多其他問題也是有啟發的。許多我們推給外物的過失,毛病竟在自己身上。當然,這種來自自身的困擾我們往往不易察覺,更難以用筆“圈”定。
對于那些疑慮重重的人,我們應像京城醫生那樣,解除其疑惑,開闊其心胸。而我們自己則應時時處處心胸豁達、超脫。有人竊竊私議,未必就是搗鬼;丈夫夜深不歸,難道就是移情別戀?
心理學家為了研究人們常常憂慮的“煩惱”問題,做了下面這個很有意思的實驗。
心理學家要求實驗者在一個周日的晚上,把自己未來7天內所有憂慮的“煩惱”都寫下來,然后投入一個指定的“煩惱箱”里。
過了三周之后,心理學家打開了這個“煩惱箱”,讓所有實驗者逐一核對自己寫下的每項“煩惱”。結果發現,其中9成的“煩惱”并未真正發生。
然后,心理學家要求實驗者將記錄了自己真正“煩惱”的字條重新投入了“煩惱箱”。
又過了三周之后,心理學家又打開了這個“煩惱箱”,讓所有實驗者再一次逐一核對自己寫下的每項“煩惱”。結果發現,絕大多數曾經的“煩惱”已經不再是“煩惱”了。
實驗者切身地感到,煩惱這東西原來是預想的很多,出現的很少。
心理學家從對“煩惱”的深入研究中得出了這樣的統計數據和結論:“一般人所憂慮的‘煩惱,有40%是屬于過去的,有50%是屬于未來的,只有10%是屬于現在的。其中92%的‘煩惱未發生過,剩下的8%則多是可以輕易應付的。因此,煩惱多是自己找來的。這就是所謂的煩惱不尋人,人自尋煩惱。”
這就像撒哈拉沙漠中的土灰色的沙鼠。每當旱季到來之時,這種沙鼠都要囤積大量的草根,以準備度過這個艱難的日子。但奇怪的是,當沙地上的草根足以使它們度過旱季時,沙鼠仍要拼命地尋找草根,運回洞穴,似乎只有這樣它們才能心安理得,才會踏實。否則便焦躁不安,嗷嗷叫個不停。
研究證明,這一現象是由沙鼠的遺傳基因決定的,是沙鼠出于一種本能的擔心。擔心使沙鼠干了大于實際需求幾倍甚至幾十倍的事。沙鼠的勞動常常是多余的,毫無意義的。
曾有不少醫學界的人士想用沙鼠來代替小白鼠做實驗。因為沙鼠的個頭很大,更能準確地反映出藥物的特性。但所有的醫生在實踐中都覺得沙鼠并不好用。問題在于沙鼠一到籠子里就非常不適。盡管在籠子里的沙鼠的生活可以用“豐衣足食”來形容,但它們還是一個個地很快就死去了。醫生發現,這些沙鼠是因為沒有囤積到足夠草根的緣故。確切地說,它們是因為極度焦慮而死亡的,這是一種來自自我心理的威脅。
在現實生活里,常讓人們深感不安的往往并不是眼前的事情,而是那些所謂的“明天”和“后天”,那些還沒有到來,或永遠也不會到來的事物。人們總是為了將來的所需和將來會如何而發愁,這種擔心令人深深地感到不安和煩惱。
其實,這種對未來的過度擔心和煩惱嚴重地影響了我們今天的生活。
一次,我們幾位分別了多年的同學相約去拜訪中學時的老師。
老師很高興,問我們生活得怎么樣。不料,一句話就勾出了大家的滿腹牢騷,大家紛紛訴說著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壓力大呀,生活煩惱多呀,做生意的商戰失利呀,當官的仕途受阻呀……仿佛都成了時代的棄兒。
老師笑而不語,從廚房拿出一大堆杯子,擺在茶幾上。這些杯子各式各樣,形態各異,有瓷器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有的杯子看起來豪華而高貴,有的則顯得普通而簡陋……老師說:“大家都是我的學生,我就不把你們當客人看待了。你們要是渴了,就自己倒水喝吧。”
七嘴八舌,大家說得口干舌燥了,便紛紛拿了自己看中的杯子倒水喝。等我們手里都端了一杯水時,老師發話了。他指著茶幾上剩下的杯子說:“你們有沒有發現,你們手里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別致的杯子,而像這些塑料杯就沒有人選中它。”當然,我們并不覺得奇怪,誰都希望自己拿著的是一只好看的杯子。
老師說:“這就是你們煩惱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非杯子,但我們有意無意地會去選擇漂亮的杯子。這就如我們的生活—如果生活是水的話,那么,工作、金錢、地位這些東西就是杯子,它們只是我們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其實,杯子的好壞,并不影響水的質量。如果將心思花在杯子上,大家哪有心情去品嘗水的苦甜,這不就是自尋煩惱嗎?”
其實,生活中出現的煩惱多是心理問題,想得太多、心思過重,很多人往往會自尋煩惱,自己給自己套上枷鎖,從而搞得自己疲憊不堪。誠然,也不是一切煩惱都是自尋的。但外因畢竟只是條件,內因才是根據。倘若心靈一片光明燦爛,那煩惱與苦痛便會遠遁他鄉。
生命是一段匆匆而過的旅程,只有把握好我們已有的一切,才能擁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