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
數字時代國民閱讀現狀的調查結果及原因分析
王琳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圖書館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倡導全民閱讀。由此看出,一個民族的綜合素質以及精神境界,某種程度上取決于閱讀水平,一個書香充盈的社會定是美麗的精神家園。但是如今有多少人在閱讀?人們的淺閱讀、碎片式閱讀乃至很少閱讀的現象值得警醒。本文意在通過對國民閱讀現狀的調查分析,倡導全民閱讀,建設學習型社會,提升公民綜合素質。
國民;閱讀現狀;原因分析
國民閱讀具有重要的社會功能,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提倡多讀書,讀好書,大概不會有人反對。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國民的閱讀水平。一個國家的國民閱讀水平標志著一個國家文明發展的程度。然而現實情況卻是沒時間讀書,且閱讀的碎片化、快餐化、娛樂化、功利化等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當今國人的閱讀狀況并不樂觀。
從1999年開始至2014年止的12次全民閱讀調查結果,歷史性的揭示了15年中我國國民的閱讀現狀及其發展變化歷程。
從12次“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的結果來看,我國18-70歲公民基于各種媒介的綜合閱讀率總體呈現增長趨勢。
1、這15年間國民傳統閱讀方式在減少,但尚未也不可能完全消失,其中基于傳統紙質媒介圖書的閱讀率仍保持在50%以上,報紙閱讀量仍保持在58%以上,期刊閱讀率保持在38%以上[1]。但隨著新媒體閱讀方式的發展和普及,國民的上網率和數字化閱讀率持續升高,則是一個必然趨勢。
2、這15年間國民傳統紙質閱讀率經歷了從高到低,再從低到往上回升的波動。從1999年的60.4%下降到2005年的48.7%[2],這引起了國家文化部門的高度關注,隨著全民閱讀活動的倡導和持續開展,國民閱讀率連續下滑的勢頭得到遏制。但直到2015年第十二次全民閱讀調查為止,仍未達到1999年的水平。
3、2008年開始,首次對數字化閱讀方式(包括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光盤閱讀等)的接觸率進行考察,到2014年的七年間,國民數字出版物閱讀率呈現連年增長趨勢,其中2015年為最高58.1%,2008年最低為24.5%,累計增幅為33.6個百分點[3]。
1、進入新世紀,隨著網絡的普及和新媒體的廣為應用,電子閱讀、掌上閱讀隨之興起,改變了人們千百年來的閱讀方式,紙質圖書的閱讀比不上隨時隨地的掌上閱讀或網絡閱讀來的方便,電子閱讀甚至超越紙質閱讀成為現實。
2、2009-2014年的六年間,我國18-70周歲國民每天的閱讀時長在波動中呈現增加趨勢。其中2013年最低,為13.43分鐘;2014年最高,達到18.76分鐘,增幅統計為5.33分鐘[4]。
3、2015年我國成年國民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等)的接觸率連續七年持續上升,達到60.4%。其中微信閱讀飛速增長,超過半數(51.9%)的成年國民在2015年進行過微信閱讀。
通過12次“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的研究成果表明:數字時代我國國民閱讀行為變化與機械時代閱讀行為變化相比,還呈現出其它一些新變化和新特征:(1)改革開放以來,由于追求經濟速度的激增,人們忽視了閱讀帶來的各種營養和提高,使看書、讀書出現了斷層;(2)數字媒介又將讀者帶入了虛擬的世界,使讀者用更多的時間來關注在線閱讀,使成人紙上閱讀量遠遠低于電子圖書閱讀量;(3)通過手機上網的比率持續大幅增長,超過40%的國民認為自己的傳統紙質閱讀數量減少,更多時間都瀏覽與掌上閱讀。(4)除此而外,國民的閱讀也出現了不良現象。獲取方式、閱讀視野、閱讀取向都存在誤區;過分沉溺于感性化、平面化的知識獲取方式;過分流連于細枝末節而缺乏宏觀視野;過分沉迷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玩味之中。同時“最該讀書的時候沒人讀書”,“最該讀的書沒人讀”,“最該讀書的人不讀書”也成了國民閱讀的尷尬。
我國國民閱讀行為發生的上述變化主要原因存在兩個方面:(1)互聯網、電視等新媒體的廣泛應用,生存節奏加快和生活壓力加大,“沒時間看書”成為人們的最重要原因。學生忙于學習,閱讀的圖書大都是教輔類。而都市白領、藍領們每日操勞,早出晚歸的生活,沒時間閱讀也似乎不難理解。調查中還發現,現在的學生在課內外閱讀時間無法滿足自己對于閱讀的需求。不僅在校學生的自由閱讀時間少得可憐,悠閑閱讀對職場人士來說也多是奢望。調查的受訪者把不讀書的原因歸為“有手機和電腦就夠了”。甚至表示,一來感覺出門帶本書不方便,二來大家都不看紙書了,自己拿著本書就顯得怪怪的。(2)數字化技術引發閱讀媒介發生變化是導致國民閱讀行為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
筆者認為,改善和促進國民閱讀的現狀應該包括兩個層面:(1)從讀者層面來說,要進一步提高閱讀對國民健康成長、職業能力提升和為社會服務意識的認同;(2)從社會層面來說,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及全社會齊心協力,共同營造全民閱讀的良好環境和有效機制。與世界接軌,利用每年的“世界讀書日”,讓“閱讀”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通過每年度“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來引起國民及專家學者對閱讀的重視。
現在“世界讀書日”在中國已遍地開花,對我國“全民閱讀”的興起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1]梅文.第二屆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2002)[J].傳媒,2002(7):54-56.
[2]“第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2004)”研究成果發布[J].中國出版年鑒2005,110.
[3]“第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與購買傾向抽樣調查(2004)”研究成果發布[J].2006(25):14.
[4]解讀第五次全國國民調查結果,[N].北京青年報,2006-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