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銀波
1延安大學;2旬陽縣雙河初級中學
初中物理教學中探究模式的研究
曹銀波12
1延安大學;2旬陽縣雙河初級中學
探究模式這一教學模式更多的是強調學生真實的探究經歷,讓學生經歷類似與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讓他們參與到探究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出猜想、收集證據、交流論證、得出結論。在發現科學概念、原理的過程中,理解科學的本質,提高對自然的認識,最終達到掌握探究的技能。
物理教學;探究模式;自主探究
近年來我縣物理教學中倡導的教學模式是“問題誘導,自主探究”模式,我認為在實施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正確的選擇和運用教學模式對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我在實施這一模式的過程中對探究模式的一些思考。
探究模式這一教學模式更多的是強調學生真實的探究經歷,讓學生經歷類似與科學家們的探究過程,讓他們參與到探究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出猜想、收集證據、交流論證、得出結論。在發現科學概念、原理的過程中,理解科學的本質,提高對自然的認識,最終達到掌握探究的技能。
探究模式可以概括為:
創設問題情境—發現和表述問題—提出猜想與假設—搜集證據、論證、結論—評估與應用。
新知識的發現一定是始于問題。要讓學生自行探索,必須首先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從而產生探究的欲望。但是大家都知道,發現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還要難得多,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發現與教學計劃相關的問題則是難上加難,需要我們在課堂中創設有利于學生發現問題的情境。根據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水平,教師可以不同程度的進行引導,但最終都應該讓學生認識到問題的存在,感受到探索新知識的必要性,產生要進行探索的欲望,并能夠明確地把問題表述出來。
提出猜想、假設,為驗證猜想或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收集證據、分析論證,最后得出結論,這是探索新知的一種方法。其中,“猜想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收集證據”、“分析論證”等都是探索的要素,在探究過程中相互交錯進行,促使探究者的認識螺旋式上升。例如,問題情境可能是前一次的實驗,因為在實驗中各組學生獲得的數據差距很大,分析原因的結果即提出猜想,于是開始新一輪的探究。又例如,猜想既需要開闊思路,也需要有一定的根據,不能提倡胡猜亂想,于是可以追問“為什么”,這一過程既是猜想環節的深入,同時也是為猜想提供證據的論證過程。細致區分的話,假設與猜想還有一些差異需要我們予以注意。這主要表現在理性思維的參與程度上,提出假設比提出猜想需要更多地基于理性思考。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假設尋找證據,展開論證,得出結論是探究過程的核心環節,教師應做好學生探究活動的支持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包括情感上鼓勵學生戰勝困難,欣賞學生的智慧,分享探究成功與失敗帶來的喜怒哀樂;智力上,洞察學生思維的走向,及時、恰當地予以引導;物質上,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工具、設備。
對結論進行評估及其拓展應用也是探索發現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們應該組織學生回顧、反思探究過程,評價結論的可信度,嘗試提出進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改進方案。另一方面,運用新知識解釋現象、解決問題,在應用中加深認識、熟練技能、發現問題。
我認為探究模式也不是萬能的,探究模式的優點是:學生能夠親身經歷知識的探索、發現過程,感受科學探究的樂趣與不易,學到研究問題的一些方法,對親身參與探究而獲得的知識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但這種模式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學到的知識也可能不系統,并且學生是在有限的范圍內進行的探究,如果學生接受階段性的探究成果,那么意味著相對合理的結論可能存在著比較大的片面性。
因此,我認為在選擇這一模式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應慎重選擇適合用這種模式學習的課題。
(1)對于希望學生深刻理解的重點知識,應該舍得多花一些時間,放手讓學生探究學習。當然,視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發展水平不同,我們應給與不同程度的指導。而且,為了最終學生能夠自主探究,我們還應將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列入長遠教學計劃,滲透到每一步教學過程中。
(2)為了教給學生探究的方法,可以選擇探究結論的精確程度對于中學生而言并不重要的知識。這樣更有利于教師放手讓學生去探究,實事求是地做出結論,而不是為了得到已知的正確的結論而放棄探究過程的曲折、輕而易舉地跨越研究中的失敗和挫折。物理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獲得知識,對于開放性的問題的探索,更有利于學生體驗探究過程,學習探究方法,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每一種教學模式都有它自己的特點,各有其適用條件、適用范圍,也就是說,它們都有自己的局限性。那么,我們教師需要整體把握課標要求的教學目標,分析具體的學情與教學內容,在設計教學的過程中恰當的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策略、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充分發揮它們各自的優勢,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1]蔡鐵權,姜旭英.新編科學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常生龍.高中物理課題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3]閻金鐸,郭玉英.中學物理教學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曹銀波(1984-),陜西省安康市旬陽縣人,延安大學特崗碩士,旬陽縣雙河初級中學物理教師;
導師:楊能勛,主要從事物理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