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容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第一實驗小學
讓習作成為一件樂事
王玉容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第一實驗小學
習作水平是小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標志,是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體現,習作水平的提高對于小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具有重要意義。新課標要求: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在從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十幾年中,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發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習作教學無論是老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是一個極大的難點。小學生對于習文,無論是寫作的興趣,還是寫作的方法,都亟待提高。大部分學生已經認識到了作文的重要性,卻紛紛表示無從下手,不知道寫些什么,也沒有什么可寫的,更不知道怎么去寫。另有一小部分學生則表示寫作文沒意思,沒興趣,也不愿意去寫。那么如何才能喚醒學生內心深處對習作的需求,激發起學生對習作的興趣,讓學生把習作當成一件樂事呢?
并不是每個學生將來都能成為作家,但由于習慣的定勢使然,由于考試分數的威逼利誘,使現在的習作教學功利化,教師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把習作與主題的立意深、構思巧、取材新掛鉤。潛意識中,整齊劃一地向優秀作文看齊,于是一味拔高要求,學生還寫不通句子就要求寫段;還寫不清楚、說不明白,就要求生動形象。漸漸地作文成了孩子眼中的海市蜃樓,可望不可及,從而產生了消極、失語。其實小學生作文本姓“小”叫“習作”,我們首要做的是讓學生知道,習作就是把自己特別想說的話寫下來,人人都能做到,人人都能寫好。在批改學生寫作時,只要他們寫出了自己想說的話,寫出了自己對事物的基本認識和想法,不管字數的多少,不管對事物的認識是不是完全的準確,也不管他們的認識是多么的幼稚,我們都要給予肯定,在他們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再去引導他們進一步的完善。我們要讓學生覺得習作和讀書、游戲、吃飯、睡覺一樣,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自己的需要,生活學習的需要,是自然而然的事。久而久之,就會接近他們與習作的距離,讓他們慢慢地愛上習作。
生活是多彩的,是學生習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學生的感悟是有差異的,在觀看同一事物時,有的靈感頓生,有的一片茫然;在經歷同一件事情時,有的思如泉涌,有的卻木然無知。感悟能力強的人,事事留心、處處在意,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寫作富有“靈性”;感悟能力差的人往往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沒有感悟,沒有激情,沒有見解,視寫作為畏途,因此我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主要做了兩方面的工作:
1、引導學生廣泛地閱讀,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語文課上,優美的段落、文章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爭取熟讀成誦。在學好課文的基礎上,向學生推薦相關文章,進行擴展性閱讀。每周開設二至三節閱讀課,讓學生欣賞精美文章,或自由讀寫、交流。
2、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激發學生去關心身邊的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平平常常的事,特別強調觀察中的思考、感受和體驗。讓學生會全方位的調動自己的感官,會看、聽、嗅、摸,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體驗當時內心的感受。讓他們不僅看到“那翠綠的顏色......”還會感受到“似乎每一片綠葉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讓孩子們能與白云對話,能聽見花開的聲音,讓他們擁有“面對一簇野花開怦然心動的情懷。”
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給剛入學的孩子每人發一張紙,告訴他們想寫什么就寫什么,于是每個孩子都毫不猶豫地寫起來,有的寫上自己的名字,有的寫上一些不完整的句子,有的則信筆涂鴉,但沒有一個孩子說我不會寫。可是到了三年級,老師開始教學生寫作文,孩子卻漸漸的不會寫了。到了五、六年級,大部分孩子對寫作已經失去了興趣,甚至一部分孩子開始畏懼寫作文。出現這種“奇異”現象確實令人深思,這說明我們的作文教學沒有順應孩子的心理特點。學生剛開始學習作老師就從文體到立意,從選材到謀篇,給他們那么多的限制。學生的寫作天性不能自由地舒展,他們從寫作中得不到一吐為快的歡樂,寫作自然就變的枯燥乏味了。因此在學生習作時,我們不要急于用文體的框架去束縛他們,不要急于教他們開頭結尾,謀篇布局,應先激起他們的表達欲望,讓他們知道,生活本身就是作文,生活已經是作文的第一步,習作就是生活的基本需求。
有位教育家說過,贊美是一道射進學生心靈的陽光,對他們的習作由衷稱贊和欣賞,不僅能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還能使他們得到自信、膽識、自尊、激情這些更重要的東西。因此,教師要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的作文,多看少改,多鼓勵少批評。現在我的作文講評,經常這樣告訴學生“你成功地運用了某種寫作方法”“你的文章中對某種寫作技巧的運用令老師眼前一亮”。也許學生在寫作時,是無意識的,但一經你點明,他們會很高興,并能意識到,所謂方法和技巧并非作家專利,他們也可以,而且能運用得很好,更重要的是這樣會強化他們寫作技巧的動用意識,從而提高他們的習作水平。有時我還會告訴他們“我欣賞你在習作中所展示的獨特個性”或“讀了你所寫的習作,讓老師頗生感觸和聯想”。試想,孩子的習作一旦受到老師的表揚,那他們的習作興趣必然會大大提升,相應的習作水平也會有突飛猛進地發展。其實習作也是師生感情交流的一座橋梁,我們適時地對學生的習作加以表揚,就會在學生心中添一種自豪,就能拉近學生與習作的距離。
總之,經過努力,很多學生已由“怕作文、討厭作文”變為“想作文、樂作文”。小學的習作教學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在工作中加倍的努力,加倍的探索,相信通過我們的細心、耐心、持之以恒的習作教學工作,我們的學生一定會妙筆生花,一定能把習作當成一件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