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凡
?
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大力發展產業經濟
文/朱凡
當前,糧食企業的經營方式正在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一是企業垂直整合成為主流。各類從事糧食購銷、存儲、運輸、加工的企業經營業務互相滲透溶合,建立了從“田間到餐桌”的經營鏈條,實現了糧食商品從原料生產到食品零售的“無縫銜接”。經營鏈條變短,價值鏈條延長,下游食品產業對整個糧食產業的影響越來越大,企業定位從產品導向轉向消費導向。二是糧食經營全球化。全球化意味著糧食在世界范圍內實現原料、加工、消費三者的最佳匹配。據了解,目前國內外品牌食用油銷量占全國市場的60%~70%。我國的糧價從全球糧食市場洼地轉變為高地, 進口糧對我國市場沖擊較大,跨國糧商急欲搶灘我國糧食市場,并購我國糧食企業。
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十幾年來按照有進有退的原則進行了產權制度改革實踐和探索,企業經濟效益有了明顯提高,國有糧食企業在競爭中重新確立了市場主渠道的地位,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集中表現為四個方面:其一,國有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形式模糊,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國有糧食企業性質如何定位,骨干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的糧食企業如何進行戰略定位,如何作為今后國家糧食宏觀調控的載體、如何做大做強不夠明確。其二,國有糧食企業投資主體單一,限制了企業活力的增強和效益的提高,影響了法人治理結構的形成和有效發揮作用。其三,國有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推進緩慢。按照行政建制建立的國有企業,條塊分割,不利于統一市場形成和企業發展。企業投資主體單一、經營模式單一,數量多、 規模小,分布廣、實力弱,參與市場競爭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較差。其四, 企業轉換機制滯后。部分國有糧食企業沒有真正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不是作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參與糧食經營,經營機制轉換還不到位。企業普遍經營理念落后, 管理粗放, 用人機制不活, 職工分配制度不夠合理, 發展后勁不足。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深入糧食行業改革開放,必須加快國有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步伐,大力發展產業經濟。要調整企業的布局和結構,創新企業的組織形式, 轉換企業經營機制, 以適應糧食市場全球化發展的需要。
黨的十八大決議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統一了思想,明確了進一步改革開放的道路。一個國家的實力通常反映為經濟實力,經濟實力的根本反映為企業的實力。在糧食市場全球化,原料、加工、消費資源全球整合配置的預期下,首先應當發生轉變的是糧食從業者的觀念。必須以落后就會挨打的緊迫感,大力發展糧食產業,打破條塊分割,建立合作共贏的企業關系。
糧食經營環境的變化對糧食產業普遍存在的獨自經營、分散決策的企業管理架構提出了挑戰,協同變得越來越重要。企業要做品牌、謀發展,必須利用自身優勢,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向糧食上下游產業方向延伸。
(一)推進國有糧食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股權多元化改革, 按照區域化、規模化、集團化、市場化的要求建設混合經濟體。建立市場化條件下發揮主渠道作用的新型國有糧食企業,讓合作和聯盟成為新環境下企業商業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大膽培育和引入新的投資主體,積極吸收社會資本以收購、兼并、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參與國有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和資產重組,鼓勵和支持非國有資金與國有糧食企業融合,積極推動國有糧食企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改造,使國有糧食企業內部形成多個相互牽制的利益共同體。股權合作(包括并購、參股、合作新立)方式的企業聯合可使企業以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 實現最優的戰略性飛躍。在企業集群成為產業競爭的重要方式的今天,投資主體多元化、股權多元化的目的,就是支持和鼓勵骨干糧食企業利用品牌和資信優勢,建立企業集團,壯大經濟實力。
1.國企聯合——接近橫向并購。國有企業間股權合作,包括中央企業與地方企業聯合,地方企業與地方企業聯合。主要是利用目前糧食企業區域經濟輻射能力,根據其經營管理水平和為農民服務的需要,將資產向優勢企業集中,一方面夯實糧食收購儲備業務,一方面增加對糧油食品原料控制,增強抵御風險能力。要打破條塊分割、地域界限,按照市場規律配置資源,國有企業互為控股互相參股,實現糧食政策性業務扁平化、規模化,發揮經營業務的協同優勢。
2.國企與私企聯合——接近縱向并購。國有企業與私營企業股權合作,主要指國有(收儲)企業與私營(加工)企業的優勢互補,合作經營。可充分利用和整合企業現有的糧食倉儲、加工、運輸設施等資源,發展社會化糧食儲運體系和糧食精深加工產業,推進糧食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的實現。
3.創新企業組織形式,延伸糧食產業化經營的鏈條——接近混合并購。成立農業生產組織,或發展生物制種技術和訂單農業,使產業鏈條延長到田間;發展城市糧油配送供應,有條件的地方發展快餐連鎖經營,促進家務勞動社會化和流通現代化;與下游養殖企業或食品生產企業聯盟, 加強垂直整合,有效控制經營風險;發展混業經營。跨“大農業”發展其他行業,比如建設糧食交易市場物流通道,利用糧庫資源進行光伏發電等等。
(二)加強公司治理,建立規范的企業法人財產制度。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明晰產權,建立規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立董事會、監事會、股東會,規范公司治理行為。
(三) 引進職業經理人制度,建立對公司經理人員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機制。承認經理人員經營才能也是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應獲得相應的收益,通過設計合理的報酬結構等措施,加強對經理人員的激勵。規范對經營人員的約束機制,包括由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規章制度形成的內部約束和由市場形成的外部約束兩個方面。
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以市場內部驅動力促進企業聯合和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讓市場成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推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督。糧食是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一方面,要加大糧食行業國有資本的投入;另一方面,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并按照事權的原則,有條件的建立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做加強國有資本管理監督的抓手。同時用市場和政府“兩只手”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作者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儲備糧管理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