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雁羽
?
修訂《糧食流通管理條例》有“三利”
文//曲雁羽

2016年2月6日國務院下發了第666號國務院令,公布《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其中《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修訂中所做的“兩改一刪除”條款,對提升糧食管理部門職能,強化糧食流通監管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有利于降低經營者審批成本。糧食收購資格前置許可審批改為后置許可審批,大大簡化了糧食經營者申辦糧食收購資格許可程序,降低了糧食經營者的審批成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十七條“設立公司應當申請名稱預先核準”中規定:“公司經營范圍中屬于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決定規定在登記前須經批準的項目的,應當在報送批準前辦理公司名稱預先核準,并以公司登記機關核準的公司名稱報送批準。”也就是說在《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修訂前,從事糧食收購活動必須先到當地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糧食收購許可證》,同時還要到設立公司登記機關辦理公司名稱預先核準,取得《糧食收購許可證》后,再到設立公司登記機關報送批準。《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修訂后,糧食經營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等規定辦理公司注冊登記后,可以直接到當地有管轄權的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糧食收購許可證》, 砍掉了公司名稱預先核準環節,縮短了經營者行政審批時間,提高了行政機關辦事效率,彰顯了簡政放權給經營者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其次,有利于明確監管責任。新修訂的《糧食收購管理條例》第四十條規定:“未經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許可擅自從事糧食收購活動的,由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沒收非法收購的糧食;情節嚴重的,并處非法收購糧食價值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監管執法主體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修訂為“糧食行政管理部門”,這是自2004年《糧食流通管理條例》頒布以來,國家最高行政機關以行政法規形式,賦予糧食管理部門最高規格的權柄,在糧食執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作為糧食人要切實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嚴肅查處涉糧違法案件,保護售糧農戶合法權益,實現農戶增產增收!
第三,有利于提升監管效率。監管執法主體變更,賦予了糧食管理部門單一的監管處罰權,刪掉了多部門交叉監管帶來的復雜程序,減少了不必要環節,監管執法更陽光、更直接、更具體,可操作性更強,將會大大提高監管效率。
(作者單位:吉林省吉林市糧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