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無糧倉’精神永傳承”系列報道之五 強化管理 創新發展 從嚴從實推動“四無糧倉”新跨越
青島第二糧庫 弘揚“四無糧倉”精神先進單位
青島第二糧庫是山東省青島市市級糧食儲備庫,企業總資產3.55億元,庫區占地面積230.17畝,共有高大平房倉33棟,總倉容量20萬噸,基本可以實現市本級地方儲備糧集中存放、統一管理的要求,為保障青島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近年來,該庫以“爭創全國糧油倉儲標桿企業”為目標,以“管好儲備糧、對政府負責、讓人民放心”為宗旨,緊緊圍繞“四無糧倉”標準,積極踐行“三嚴三實”要求,銳意進取,不斷創新,從嚴從實推進“四無糧倉”建設。企業先后榮獲“全國糧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首批節糧減損示范企業”、“全國糧油倉儲規范化管理先進企業”等30余項國家、省、市級榮譽稱號。
加強組織領導,為儲糧安全提供組織保障。成立了以庫主任為組長、副主任及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四無糧倉”建設領導小組,全面統籌“四無糧倉”建設工作,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為“四無糧倉”建設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組織保障。
健全規章制度,為儲糧安全提供制度保障。遵循從嚴要求、從細著手的工作思路,依據國家糧食政策法規和有關倉儲管理辦法,結合實際工作需要,先后修訂完善規章制度64項、崗位職責29項,使其更加符合“四無糧倉”管理制度標準;為確保各項工作制度真正落到實處,還建立了“四無糧倉”建設工作長效考核機制,確保了儲糧安全100%、實現“四無糧倉”標準100%、賬實相符100%目標的實現。同時,瞄準國際標準,推行“質量、環境、職業健康”三位一體的ISO9001國際認證管理模式,形成“質量控制、環境保護、人文關懷”為主要內容的企業管理模式,成為糧食倉儲行業首家“國際標準三認證”企業,有力推動了企業各項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整合資源優勢,為儲糧安全提供設施設備保障。經過多方面調查論證,通過資源優勢整合、優化資源配置、多方協調爭取市財政大力支持,先后爭取建庫資金1.1億元,全部投入到新庫建設中去。目前該庫建成并投入使用的33棟高大平房倉,建設標準全部采用國家標準倉型設計,并配備了現代化的自動測溫、環流熏蒸、機械通風和機械化出入庫設備,為“四無糧倉”建設工作夯實了設施設備基礎。
提高員工素質,為儲糧安全提供人才保障。扎實推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通過專題研討交流學習,促進干部職工的政治思想素質不斷提高;通過個人自學與集中培訓相結合、崗位成才與定向培訓相結合、技術比武與提合理化建議相結合“三個結合”,促使干部職工的綜合素質尤其是業務素質得到不斷提升。截至目前,企業共有2名職工獲得高級工資格,21名職工獲得中級工資格,1名職工獲技師資格,為保障糧食儲存安全奠定了堅實的人才隊伍基礎。
培植企業文化,為儲糧安全提供精神保障。該庫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不斷豐富和提升企業文化內涵,確定了核心價值觀(責任、創新、和諧)、企業愿景(作業自動化、管理信息化、運營低碳化)、企業使命(管好儲備糧,對政府負責,讓人民放心)、企業宣傳語(心系民生,品正倉實)、經營理念(綠色倉儲,品質唯先),并通過《工作簡報》、企業網站、文化手冊、企業宣傳片、文化長廊等載體營造企業文化氛圍,積極培育積極向上的企業理念,促進了企業和諧穩定,增強了企業的感染力、向心力、凝聚力。
落實規范管理,為儲糧安全提供質量保障。落實規范化管理不僅是對糧食倉儲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一種提升,更是高質量做好糧食工作、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該庫嚴格按照規范化管理標準不斷加強糧食儲備安全管理。嚴把入庫質量關,嚴格按照相關檢測標準進行扦樣、化驗,杜絕不合格糧食入庫;嚴把入庫數量關,認真做好地磅稱重,確保數量真實準確;嚴把糧食存儲關,認真做好日常保管,嚴格檢查糧食水分、蟲害情況及抽查糧食質量情況,從根本上保證了“無重度不宜存糧、無高水分糧、無高雜質糧、無高溫糧”目標的實現。
探索應用新技術,為儲糧安全提供技術保障。一是探索綠色儲糧技術。根據青島地區氣候特點,采用“冬季通風降溫、初春隔熱保冷、夏季排除積熱”三項關鍵技術,有效延長糧堆低溫時間,減少了熏蒸次數和用藥量;利用害蟲特性,在倉房內配備碘鎢燈誘殺害蟲;積極探索采用新型綠色藥劑,采納使用了目前較為流行的新型綠色儲糧藥劑乙基多殺蟲劑和蛇床子素,取得很好的控制效果;積極開展高大平方倉儲存小麥通風降溫保水實驗,進一步探索稻谷儲藏技術,運用空調倉制冷技術保管稻谷,實現了準低溫綠色儲糧。二是探索科學儲糧技術。做好糧情監測系統,利用現代電子技術手段,對糧食儲藏過程中糧堆內溫度、濕度等物理量進行實時監測,幫助隨時掌握變化情況,分析其變化規律,及時判定處理,科學給出建議性結論,改變了過去糧食企業手工測溫測濕和熱敏電阻人工操作等落后方法,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確保了糧食儲存安全。三是探索信息智能化技術。開展了“智慧糧庫”項目建設,進一步整合庫區原有信息系統,實現了入庫車輛和人員RFID信號定位、出入庫糧食“一卡通”全程跟蹤、儲糧數據智能化分析、三維可視化管理、形成任務驅動新工作模式、應用二維碼記錄糧食出入庫有關信息等功能,有力提升了糧庫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并走在了全國糧食系統的前列。該庫還正在積極開展識別代碼的探索應用,不斷完善糧食質量安全管控體系,為青島市“智慧糧食”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四是探索節能降耗技術。建成了150千瓦光伏發電站,利用綠色新能源,實現庫區電力使用的自我供應,每年節約電費21.92萬元;在10個倉房內率先改造應用了LED節能防爆燈,僅此一項每年可節約25000余元;積極開展降溫保水方面的試驗,自行改造了軸流風機,將風機功率調整到了1.1千瓦,每倉糧食每年能節約資金6萬余元。
“四無糧倉”建設工作的開展,全面推動了該庫各項工作水平不斷提升。企業連續12年實現安全生產零事故,科學保糧、綠色儲糧不斷取得新突破,經濟效益逐年增高。同時,職工收入及福利待遇隨著企業效益的提高而增加,年收入增長率均達10%以上,職工滿意率達100%。
